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06PY1-18)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黄永坤刘梅和灿琳周丽芳李峰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患儿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螺杆菌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螺杆菌感染
  • 3篇基因
  • 3篇杆菌感染
  • 3篇肠道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紫癜
  • 2篇黏膜
  • 2篇黏膜屏障
  • 2篇疾病
  • 2篇家族
  • 2篇过敏

机构

  • 10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10篇黄永坤
  • 6篇刘梅
  • 5篇和灿琳
  • 4篇周丽芳
  • 3篇李峰
  • 2篇李继梅
  • 2篇杜曾庆
  • 2篇杨娟
  • 2篇王美芬
  • 2篇高晓琳
  • 2篇娄俊丽
  • 2篇戚勤
  • 2篇李琪
  • 1篇曾洁
  • 1篇曹佳
  • 1篇黄永琴
  • 1篇姜艳
  • 1篇杨武
  • 1篇王艳丽
  • 1篇李利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胃炎患儿家族内幽门螺杆菌亚型感染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慢性胃炎患儿家族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情况以及家族内幽门螺杆菌亚型的分布。方法采集14例因反复腹痛来我院就诊的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共73例的静脉血,应用幽门螺杆菌金标免疫斑点法和免疫印迹法对患儿及其家族成员进行Hp抗体和亚型的检测。结果慢性胃炎患儿家族中Hp抗体阳性率100%,免疫印迹Hp亚型抗体阳性率95.9%,其中Ⅰ型Hp感染占60.3%,Ⅱ型Hp感染占35.6%。Ⅰ型Hp及Ⅱ型Hp感染阳性率在患儿与二级亲属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cA抗体检出率在有胃肠道疾病组(66.7%)及无胃肠道症状组(35.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成员患Hp感染胃肠道疾病有家庭聚集现象。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家族中Hp感染阳性率高,Ⅰ型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Ⅱ型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VacA抗体的分布与消化道症状有关。
和灿琳黄永坤刘梅戚勤周丽芳李峰
关键词:胃炎螺杆菌
过敏性紫癜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伴有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40例HSP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的粪便标本,先用快速免疫检测卡进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检测,判定有无H.pylori感染。然后提取两组粪便标本目标细菌DNA,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并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比值。结果HSP患儿H.pylori检出率为50.0%,正常儿童为27.5%(χ2=4.266,P<0.05)。双歧杆菌在HSP伴H.pylori感染组和HSP非H.pylori感染组分别与正常儿童H.pylori感染组和非H.pylori感染组相比,数量明显减少(P<0.0083);大肠杆菌在正常儿童H.pylori感染组和非H.pylori感染组分别与HSP非H.pylori感染组相比,数量明显升高(P<0.0083),在HSP伴H.pylorii感染组与HSP非H.pylori感染组相比,数量明显升高(P<0.0083)。B/E值在HSP伴H.pylori感染组分别与HSP非H.pylori感染组、正常儿童H.pylori感染组和正常儿童非H.pylori感染组相比,数值明显降低(P<0.0083)。结论HSP患儿H.pylori检出率较正常儿童明显增多,HSP发病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HSP伴H.pylori感染和HSP非H.pylori感染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均较正常儿童减少,HSP伴H.pylori感染患儿肠道大肠杆菌较HSP非H.pylori感染患儿升高,HSP伴H.pylori感染患儿B/E值明显降低,提示HSP患儿肠道菌群失调明显。
姜艳娄俊丽刘华李琪刘梅黄永坤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幽门螺杆菌肠道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族聚集性被引量:9
2009年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已成了世界性的问题。但是目前研究者对其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就国内外近期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家庭内传播的研究予以综述。
和灿琳黄永坤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家族聚集性
儿科肝脏疾病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肝脏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其常见病因和成人肝脏疾病不同,常用检查手段也有所不同。本文就目前儿科肝脏疾病的传统生化检查及B超引导下肝穿刺术和介入治疗、超声造影、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多层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核素肝胆显像、吲哚氰绿实验、遗传代谢筛查等技术进行综述。
李檬黄永坤
关键词:儿科肝脏疾病
家庭成员中反复腹痛与无反复腹痛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HLA—DQB1、DRB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家族成员中反复腹痛和无反复腹痛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应用胶体金标免疫渗滤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个反复腹痛患儿家族118名成员血Hp—IgG抗体和亚型。118人被分为Hp感染有腹痛症状组69例和无腹痛症状组49例;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两组家族成员进行HLA—DQB1和DRB1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0个家族中Hp抗体和Hp亚型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6.6%,Ⅰ型Hp感染占55.1%,Ⅱ型Hp感染为41.5%。家族中Hp感染有腹痛症状组HLA-DQB1*09和DRB1%09的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腹痛症状组,但经等位基因多项比较校正后差异消失(14%vs6%,x^2=4.012,P=0.045,Pc〉0.05;10%VS5%,x^2=5.636,P=0.018,Pc〉0.05)。结论在Hp感染的家族成员中,反复腹痛者与无腹痛者之间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HLA—DQB1*09和DRB1*09等位基因和Hp感染后反复腹痛的相关性需深入研究。
李峰李继梅黄永坤和灿琳刘梅曹佳黄永琴周丽芳
关键词:等位基因
手足口病和腹泻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的基因型检测和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和分析手足口病和腹泻病患儿肠道EV71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07和2008年10~12月30名腹泻患儿和2009年4~6月40名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标本,同时收集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用试剂盒提取粪便标本病毒RNA,用PCR荧光探针法对上述标本进行EV71的检测;对EV71阳性的标本进行VP1基因节段的RT-PCR,选EV71感染重症和轻症各3份的阳性标本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与GenBank中的EV71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并依据VP1片段构建种系发生树;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1)EV71的感染:4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标本,27例EV71阳性,阳性率为67.5%.3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1例EV71阳性,阳性率为3.3%.40例手足口病的患儿中:轻症23例,EV71阳性率52.17%(12/23);重症17例,EV71阳性率88.24%(15/17),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V71的基因分型:本次EV71均为C基因型,与中国大陆流行的基因型基本一致.与A、B基因型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39.7%~41.3%和83.3%~84.9%;而与C基因型中的C4亚株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0.5%~96.4%;在种系进化树上证实本次分离到的EV71毒株属于C4亚型.(3)EV71核苷酸同源性的区域性:本次分析的6毒株其核苷酸同源性达92.6%~100%,与2008年昆明的3株参考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2.6%~99.2%.与2008年安徽、深圳、山东、武汉和北京等省份的分离毒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1.8%~99.2%;与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流行时的毒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0%~86.5%;与2008年广州、浙江和2009年上海的分离毒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45.1%~45.9%.结论 EV71是昆明2009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秋冬季腹泻患儿存在EV71的感染,但感染率低.本次的EV71感染均为C基因型,属C4亚型,其核苷酸同源性与国内外流行时的毒株各有不同.
文萍杨娟黄永坤杜曾庆李利王美芬
关键词:手足口病腹泻病患儿肠道病毒71基因
不同类型手足口病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浆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5-7月40例HFMD患儿(研究组)和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研究组根据病情轻重再分为重症组(n=14)和非重症组(n=26)。二组儿童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3 mL,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并比较各组内毒素、DAO和D-乳酸水平。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577、3.419,Pa<0.01)。研究组患儿血浆DAO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8,P>0.05)。重症组、非重症组、对照组3组间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0.638、6.399、10.796,Pa<0.01),组间两两重症组均显著高于非重症组和对照组(Pa<0.01),非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血浆内毒素、DAO和D-乳酸是肠黏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重症HFMD患儿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杨娟黄永坤王美芬杜曾庆和灿琳刘梅高晓琳周丽芳
关键词:手足口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
反复腹痛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家族成员中反复腹痛和无腹痛者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riori,Hp)感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方法 将反复腹痛患儿为核心的20个家庭118名同代、一级和二级亲属分为反复腹痛组和无腹痛组,应用胶体金标免疫渗滤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18名家族成员血Hp-IgG抗体和亚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2组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样本的分布经过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组间HLA-DQA1等位基因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20个家族中Hp抗体和Hp亚型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6.6%,Ⅰ型Hp感染占55.1%(65/118),Ⅱ型Hp感染为41.5%(49/118).反复腹痛组HLADQA1*0302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腹痛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vs.2%,X2=13.277,P=0.000).结论 在Hp感染的家族成员中,反复腹痛者与无腹痛者之间存在免疫遗传学差异,HLA-DQA1*0302可能是Hp感染后反复腹痛的相关基因.
和灿琳李继梅黄永坤刘梅李峰戚勤周丽芳
关键词:腹痛等位基因
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黏膜屏障变化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胃肠黏膜屏障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及正常儿童30名的血浆进行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检测。结果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消化道症状HSP组治疗前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较无消化道症状HSP组及正常对照组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组治疗前后血浆DAO、D-乳酸及内毒素测定结果比较,除无消化道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753,P>0.05),其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6,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有消化道症状组较为明显,经治疗后其肠黏膜屏障存在修复过程。
高晓琳黄永坤刘梅李琪曾洁李海林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胃肠黏膜屏障
正常和不同疾病儿童肠道细菌DNA含量的动态测量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正常和不同疾病儿童住院期间肠道细菌量的变化。方法收集正常儿童、足月儿、早产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过敏性紫癜(HSP)和支气管肺炎患儿住院不同时间的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细菌DNA,用分子生物学专用分光光度仪测量所收集标本的细菌DNA-A260值(ng/μL)。结果粪便标本中细菌的DNA-A260值足月儿组生后第1、3和7天的分别为476.53±83.52、825.38±95.84和952.73±95.57。早产儿组生后第1、3和7天的分别为377.20±93.40、560.10±93.56和710.00±94.02。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37、天和对照组儿童的分别为2436.3±768.61、496.5±577.1、1966.6±598.3和3479.3±870.5。HSP患儿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3、7天和对照组儿童的分别为2225.9±616.1、1780.3±547.42、055.6±570.2和3605.9±1096.9。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后第1、3、7天和对照组分别为2353.17±868.71、1448.47±534.81、1905.97±703.52和3433.90±897.22。结论正常儿童粪便细菌DNA-A260值比ALL、HSP和支气管肺炎患儿高,足月儿比早产儿高。治疗患儿在治疗早期细菌的DNA-A260值减低明显,治疗后期有逐渐恢复至正常的趋势。结果提示不同疾病患儿在住院和治疗期间的肠道菌群有紊乱,其紊乱程度各有不同。
黄永坤杨武曹志琅王艳丽娄俊丽姚萍
关键词:疾病儿童肠道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