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10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1033)

作品数:22 被引量:138H指数:7
相关作者:丁秉钧杨志懋杨敏鸽王俊勃张燕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理学
  • 5篇电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纳米
  • 5篇化学共沉淀
  • 4篇电弧
  • 3篇阴极斑点
  • 2篇烧蚀
  • 2篇摄影
  • 2篇球磨
  • 2篇纳米材料
  • 2篇耐电压
  • 2篇金属
  • 2篇合金
  • 2篇高能球磨
  • 2篇高速摄影
  • 2篇AG
  • 2篇FE掺杂
  • 2篇LA
  • 2篇掺杂
  • 1篇电沉积
  • 1篇电弧侵蚀
  • 1篇电接触

机构

  • 21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工程科技...
  • 3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丁秉钧
  • 10篇杨志懋
  • 7篇王俊勃
  • 7篇杨敏鸽
  • 5篇张燕
  • 4篇杨生春
  • 3篇张露
  • 3篇方吉祥
  • 3篇苏亚凤
  • 3篇张太蔚
  • 3篇崔树茂
  • 2篇陈立成
  • 2篇曹钰华
  • 2篇梁永仁
  • 2篇张孝林
  • 1篇胡大方
  • 1篇张少锋
  • 1篇李芸
  • 1篇赵燕
  • 1篇刘英

传媒

  • 10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材料导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低压电器
  • 1篇光子学报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Rare M...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综述了制备纳米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这种复合材料的具体制备方法,如自组装法、化学镀法和浸渍法,并对其基本的光、电、催化性质和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展望了这种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张露梁永仁张太蔚杨生春杨志懋丁秉钧
关键词: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纳米阴极材料电弧分散特性的理论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纳晶结构和粗晶结构的W-20%Cu和Cu的首击穿烧蚀形貌,指出纳晶电弧烧蚀痕迹分散,烧蚀比较轻微;常规材料烧蚀比较集中,且烧蚀比较严重。通过分析阴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建立了多晶材料电子所处势场结构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晶粒越小,对应价电子子能带间能隙越大。分析认为,纳米晶结构的阴极材料电弧分散是由于较大的能隙阻碍了大量电子同时参与导电并迫使阴极斑点快速运动,从而避免大电流产生的焦耳热所导致的严重烧蚀。
苏亚凤胡明亮张孝林丁秉钧
关键词:纳米材料烧蚀KRONIG-PENNEY模型
对全入射角负折射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和电磁参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二维光子晶体的等频线分析原理和平面波展开方法,得到了使二维光子晶体产生全入射角负折射(All-Angle Negative Refraction,AANR)现象时,入射电磁波的频率取值范围.同时,分析了AANR频率范围随着结构参量(晶格类型、介质棒半径与晶格周期的比值)和电磁参量(介质柱介电常量、本底介电常量、入射电磁波偏振方向)变化的行为.结果表明:固定组成光子晶体的一种介质的介电常量,另一介质的介电常量只有达到一定阈值,才有可能使光子晶体出现AANR现象.在给定两种介质介电常量的条件下,存在使AANR频率范围最大化的结构参量和电磁参量.
易燕方吉祥丁秉钧
关键词:光子晶体负折射
W-Cu材料的显微结构对电弧阴极斑点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W-Cu复合电弧阴极材料首击穿后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复合阴极材料微观结构对阴极烧蚀形貌和阴极斑点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材料的阴极斑点分布在较为分散的面上,而且阴极表面烧蚀比较轻微,而常规材料的阴极斑点局域在个别点上,阴极表面烧蚀比较严重。分析表明:这是由于不同微观结构的W-Cu复合材料中的相界所占比例不同,阴极表面上相邻相界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同,引起阴极表面的阴极斑点运动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烧蚀形貌。
苏亚凤陈文革张孝林丁秉钧
关键词:烧蚀阴极斑点相界
SiO_2/TiH_2包覆粉体的制备及其释氢特性被引量:12
2005年
The coating process of TiH2 particles with SiO2 layers,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ating layer on hydrogen release characteristic of TiH2 powder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gelation rate of silicic aci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controlling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coating layer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iO2-3 is about 0.5 mol/L, the condensation rate of silicic acid is appropriate for the formation of a homogeneous and dense coating membrane. The results of hydrogen release at 700 ℃ show that TiH2 particles coated with silicon dioxide layers can efficiently delay the starting time of hydrogen release of TiH2 powders to 60100 s.
方吉祥杨志懋丁秉钧
关键词:包覆泡沫铝
Preparation of nanosized W/Cu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被引量:9
2005年
Cu(NO3)(2) and (NH4)(6)H(2)W(12)O(40)center dot 4H(2)O were used to prepare W/Cu nanosized composite powder by sol-gel technique. The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amount of an addition agent on particle size were investigated by DSC, XRD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a certain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W/Cu nanoparticle size increases with the pH value or the amount of the addition agent increasing.
LIBinghuKANGZhanyingCHENWengeDINGBingjun
关键词:COMPOSITESOL-GEL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镧掺杂纳米二氧化锡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以SNCl4和La2O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掺杂La的纳米SnO2,并对其物相和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La掺杂SnO2粉末,焙烧温度在400~650℃时,其晶体结构保持SnO2的四方结构;750℃以上焙烧,得到La2Sn2O7和SnO2两相结构.La元素的掺杂明显抑制SnO2晶粒的长大,并且随含量的增加抑制SnO2长大的效果更明显.同时掺杂La元素使纳米SnO2晶粒的形成与长大对保温时间不敏感,在550℃焙烧1 h与8 h晶粒大小只相差1 nm左右.
杨敏鸽王俊勃陈立成丁秉钧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锡化学共沉淀
添加La的纳米复合AgSnO_2电接触合金的制备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纳米复合SnO2,用高能球磨及热压烧结和常压烧结两种工艺制备出纳米复合AgSnO2电接触合金,测定纳米复合电接触合金的主要物理性能,并通过XRD、TEM和FESEM等手段对复合粉末和电接触合金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制备出性能较好、纳米颗粒均匀弥散分布于Ag基体上的复合电接触合金,同时La的加入有效抑制了SnO2晶粒的长大,提高了纳米SnO2在银基体中分布的均匀性。
张燕王俊勃杨敏鸽丁秉钧赵燕
关键词:LAAGSNO2
稀土La对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SnO_2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以SnCl4和LaCl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混杂La的纳米SnO2,运用DSC-TG、XRD和TEM等对混杂La的SnO2纳米粉末的物相和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混杂La的SnO2粉末,焙烧温度在400-650℃时,主要成分为SnO2,750℃以上焙烧,主要成分为La2Sn2O7和SnO2。(2)La混杂是通过阻碍SnO2由非晶体向晶体转变来抑制纳米颗粒长大,一旦晶体形成,并达到一个临界尺寸值时,La元素便开始脱溶析出,并反应生成La2Sn2O7,其对纳米晶粒长大的阻碍作用消失,晶粒将迅速长大。
杨敏鸽王俊勃张燕丁秉钧
关键词:纳米SNO2化学共沉淀
纳米掺杂Ag(SnFe)O_2电接触合金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利用化学共沉淀、高能球磨技术及热压烧结等方法制备出纳米掺杂Ag(SnFe)O2触头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合金触头及其燃弧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Fe元素的加入,使SnO2纳米颗粒在550℃以下焙烧制粉和750℃以下块体烧结成型时都未明显长大,保持在20nm左右,制备的触头合金呈现纳米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在Ag基体中。在模拟电弧侵蚀试验中,该合金电弧阴极斑点铺展在较大区域,形成多点燃弧形貌,有效降低燃弧时间和电弧电流,分散电弧能量,使阴极斑点没有明显的液体喷溅、Ag的蒸发和第二相的分解,同时非晶的纳米第二相与Ag的润湿性更好,可进一步增加熔体粘度,提高耐电弧侵蚀性能。
王俊勃张燕杨敏鸽陈立成丁秉钧
关键词:化学共沉淀电弧侵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