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3146)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木洲刘海峰更多>>
- 相关机构: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因材“施考”与“施教”:分类考试的精神内涵被引量:10
- 2014年
- “分类考试”,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的与“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并列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大目标之一,有其深刻的历史印记与强烈的现实需求.厘清“分类考试”形式的古今之变,汲取“分类考试”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辨明“分类考试”的当代内涵及其动力之源,是科学推进分类考试改革的重要前提.
- 李木洲
- 关键词:考试改革施教招生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历史经验
-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设立与分布被引量:10
- 2014年
- 民国时期大学的国立化进程,是中国官方办学历史传统的文化内因与政治、战争、经济等客观存在的压力外因二者合力推动的历史产物。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在各省份的具体分布上基本呈现为"扁平化结构分布格局",即大部分省份至少有一所国立大学。反观当今基本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分布格局"的部属高校,其启示有三:一应加强政府引导,调整教育布局战略规划,二应依托经济振兴计划,加大中西部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三应实行发达援助落后的对口帮扶策略,以促进当代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 李木洲刘海峰
- 关键词:民国时期教育均衡
- 高考加分政策的变迁及问题透视被引量:4
- 2014年
- 高考加分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政策性照顾加分为主"、"以竞争性激励加分为主"再到"激励与照顾加分并重"三个阶段。其当前主要存在政出多门、政策弹性过大、权力配置分散等问题。由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复杂性,其调整在政策层面,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导向,加强统一调控,规范加分主体行为,并逐步推动项目"瘦身";在操作层面,注重加分项目与标准的统一性、客观性及可量化性,同时加强考试立法及监督机制建设。
- 李木洲
- 关键词:高考加分政策
- 域外高校招生制度的共有模式及启思被引量:1
- 2014年
- 域外高校招生制度,既有综合选拔制,又有证书选拔制,还有统考选拔制等,剖析比较发现其中有诸多共有模式,包括灵活多样的考试评价机制、分层分类的入学管道体系、考招分离的录取体制、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以及不可动摇的权威考试等。结合当前我国高考改革的进程及其理论困境,高考改革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一,首重公平兼顾效率是未来一个时期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其二,充分考量内外部关系因素是推进高考改革的基本前提;其三,统考为主、多样测评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其四,走出"减负"误区是高考改革的理性诉求;其五,高考改革存在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与限度;其六,稳步推进高考改革是激进与渐进的历史选择。
- 李木洲
- 关键词:域外招生制度
- 高考测试制度改革的历史反思——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被引量:1
- 2014年
- 反思高考测试制度的改革历程,其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制度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多元评价、分类选才理念及其文化的形成。但受制于中国社会整体改革节奏,高考改革亦处于重大转型期,多种考试形式急需改进与整合、多元命题方式尚需调整与完善、考试内容结构与设计有待优化、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还存在较明显的阶段性矛盾。基于制度变迁理论,高考测试制度的变迁方式将出现"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变奏,变迁因素已转变为"政治"的消退与"技术"的崛起,变迁路径基本呈现出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转变。
- 李木洲
- 关键词:高考
- 高考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成效、难点及趋势被引量:9
- 2014年
- 反思高考管理制度的改革历程,其在考试机构、保障机制及"异地高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制度性突破,很大程度促进了高考公平及其现代化转型。但受制于中国社会整体改革节奏,高考管理制度在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建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以及考试法治与诚信建设等方面仍亟待进一步加强与推进。基于制度变迁理论,高考管理制度的变迁方式将会"强制性"与"诱致性"共存,变迁因素已转为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交织,变迁路径呈现出从"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向。
- 李木洲
- 关键词:高考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