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192)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4
相关作者:陈鑫邱志兵蒋英硕黄福华徐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疗效
  • 3篇二尖瓣
  • 2篇心脏
  • 2篇缺血
  • 2篇二尖瓣反流
  • 2篇反流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假体...
  • 1篇心脏移植
  • 1篇心脏移植术
  • 1篇心脏移植术后
  • 1篇修复术
  • 1篇血性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排斥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市第一医...

作者

  • 4篇蒋英硕
  • 4篇邱志兵
  • 4篇陈鑫
  • 3篇汪黎明
  • 3篇徐明
  • 3篇黄福华
  • 2篇肖立琼
  • 1篇章翠
  • 1篇杨婷
  • 1篇王睿
  • 1篇项飞
  • 1篇邵俊杰
  • 1篇穆心苇
  • 1篇秦卫
  • 1篇刘培生
  • 1篇史宏伟
  • 1篇张杨波
  • 1篇汪黎明
  • 1篇徐明

传媒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urgery for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echniques selection and results assessment被引量:7
2012年
CHEN Xin QIU Zhi-bing XU Ming LIU Le-le JIANG Ying-shuo WANG Li-ming
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治疗方式的早期临床效果及中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治疗Carpentier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经验,评估该技术的治疗方法选择和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308例冠心病合并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5例、女93例,年龄30~78(62.7±11.5)岁。按二尖瓣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7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为二尖瓣成形术组,其中限制性瓣环成形术170例(全环128例,C形环42例),交界环缩术2例;13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为二尖瓣置换术组,其中置换机械瓣11例,生物瓣125例。结果所有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81.9±21.5)min。体外循环时间(122.0±31.3)min。全组围术期死亡6例(1.9%)。两组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移植血管支数及左乳内动脉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结果显示,二尖瓣置换术组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二尖瓣成形术组(P<0.05)。术后随访1~85个月。两组中远期疗效中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置换术组二尖瓣反流程度和再次换瓣手术率均低于二尖瓣成形术组(P<0.05)。结论 CarpentierⅢb型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好,中远期随访发现保留瓣下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有较低的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邱志兵陈鑫徐明徐明蒋英硕汪黎明肖立琼蒋英硕张扬波
关键词: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无创性监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寻找可靠的非侵入无创性手段监测或诊断排异反应,研究无创监测技术在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监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1年4月至2013年6月,3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接受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中麻醉后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抗排异治疗,主动脉开放前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抗排异反应.术后抗排异采用新三联疗法:环孢素(CsA)或FK506+强的松+骁悉.2009年以来术中、术后第4天分别用一次舒莱.术后监测急性排异反应手段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影像和心肌酶谱.联合诊断急性排异反应.结果 全组共3例死亡(9.7%)(均为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继发肾、肺等多脏器衰竭).28例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期间1例于术后1.5年死于霉菌感染.1例术后2个月、1例术后4年发生一次急性排异反应,均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症状减轻,各项指标迅速好转,未进行心内膜活检.其余26例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排异反应.1例术后12年肾功能衰竭需要血透治疗.结论 采用非侵入无创性监测技术联合诊断监测急性排异反应,敏感、安全、可靠、无创伤和可重复,可作为心脏移植患者抗排异疗效观察的依据.而围术期及术后积极、合理的抗排异治疗方案是减少急性排异反应的前提.
邱志兵陈鑫蒋英硕徐明汪黎明史宏伟穆心苇章翠
关键词:心脏移植心电描记术
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手术与常规二尖瓣手术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二尖瓣手术与同期常规二尖瓣手术的早期疗效,评估微创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性实施单纯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早期随访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71(42.4±11.0)岁。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组(微创组,60例)和常规单纯二尖瓣手术组(常规组,60例)。微创组所有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闭式体外循环,取右前外侧第4肋间长5~6 cm的切口,用特制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器械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常规组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及出院后近期死亡,微创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8.0±26.0)min vs.(63.0±21.0)min]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8.0±9.0)min vs.(37.0±6.0)min]较常规组显著延长(P〈0.05);微创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0±3.9)h vs.(11.2±5.6)h]、住ICU时间[(18.5±3.0)h vs.(28.6±9.5)h]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0)d vs.(13.5±2.5)d]较常规组显著缩短(P〈0.05)。而微创组术后12 h平均胸腔引流量[(110.0±30.0)ml vs.(385.0±95.0)ml]、输血率[25.0%vs.58.3%]较常规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随访1~24个月,随访率94.2%,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微创切口直视治疗二尖瓣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微创手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血液制品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邱志兵陈鑫杨婷徐明汪黎明黄福华蒋英硕肖立琼张杨波
关键词:微创二尖瓣手术小切口随机对照试验
二尖瓣修复术与置换术在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二尖瓣修复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临床结果、病死率和生存率,评估重度IMR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共对378例冠心病并重度IMR的患者进行外科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215例,女163例,年龄36~79岁(65.7±9.5)岁,二尖瓣修复术组162例,二尖瓣置换术组2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事件,随访观察长期生存率及心功能状况、反流矫治情况。结果置换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修复组[(61.3±10.2)mm比(56.2±9.0)mm,P〈0.001],其余基线资料及手术情况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死亡7例(1.9%),其中置换组5例,修复组2例,两组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术后早期结果显示置换组的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修复组(均P〈0.05);对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5 mm患者手术病死率,置换组低于修复组(5.9%比10.0%,P=0.036)。术后随访1~85(52.8±21.5)个月,随访率93%。置换组与修复组的总体中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比85%,P=0.568);二尖瓣修复组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置换组(8.82%比3.82%,P=0.003)。结论重度IMR行二尖瓣修复术还是置换术应根据患者左心室重构、二尖瓣病变的程度谨慎选择。保留瓣下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有效替代二尖瓣修复术的手术方式,特别适合于有合并症及复杂反流患者。
邱志兵陈鑫徐明蒋英硕汪黎明黄福华刘培生王睿项飞邵俊杰秦卫
关键词:二尖瓣闭锁不全心脏瓣膜假体植入疗效比较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