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2013EG134237)

作品数:21 被引量:180H指数:9
相关作者: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滕飞向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机插
  • 13篇水稻
  • 8篇秧苗
  • 6篇秧苗素质
  • 5篇育秧
  • 5篇插秧
  • 4篇秧龄
  • 4篇晚稻
  • 4篇机插秧
  • 3篇秧盘
  • 3篇早稻
  • 3篇生育
  • 3篇盘育
  • 3篇盘育秧
  • 3篇免耕
  • 3篇机插水稻
  • 3篇播种
  • 3篇播种量
  • 2篇氮量
  • 2篇秧盘育秧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市种子管...
  • 1篇天津市原种场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 1篇北京农业机械...
  • 1篇浙江省农业技...

作者

  • 19篇陈惠哲
  • 17篇朱德峰
  • 10篇徐一成
  • 9篇滕飞
  • 7篇蔡雪青
  • 7篇向镜
  • 5篇曾研华
  • 5篇张玉屏
  • 1篇何贤彪
  • 1篇杨祥田
  • 1篇林贤青
  • 1篇王广
  • 1篇马义虎
  • 1篇于福安
  • 1篇刘浩
  • 1篇李文琴
  • 1篇高增尚
  • 1篇张义凯
  • 1篇陈阳
  • 1篇杨子峰

传媒

  • 5篇中国稻米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Agricu...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9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机插取秧量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为明确杂交稻机插适宜取秧量,选取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及中浙优1号为材料,设置2、4、6、8、10档5个机插取秧量,研究其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取秧量的增大,杂交稻机插质量明显上升,漏秧率显著减小,田间基本苗数及群体茎蘖数均有所增加。同时,机插取秧量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其干物质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随着机插取秧量的增大,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较小的取秧量导致田间水稻有效穗数不足,而较大的取秧量则降低了水稻结实率。综合两品种试验结果,机插最适取秧量为6档,成穗率高的品种可降至4档。
滕飞陈惠哲朱德峰
关键词:杂交稻机插秧取秧量干物质积累
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天、30天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天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天左右,感光性晚稻20天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滕飞陈惠哲曾研华蔡雪青朱德峰
关键词:双季晚稻秧龄生育期
不同施氮量对双季早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中早39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氮肥水平(纯氮0、0.8、1.6、2.4、3.2 g/盘),探讨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秧苗含氮量增加,但成苗率降低,氮素积累量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2.4 g/盘处理达最大;不同施氮量对两品种秧苗素质的影响存在差异,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以27 d秧龄的影响较大。两品种不同施氮量下水稻产量均以1.6 g/盘的处理较高,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增幅分别达24.14%、7.73%,产量增加主要与有效穗数的增加有关。综合这2个品种秧苗素质及机插后的产量效应,确定每盘施氮量宜为1.6~2.4 g。
陈阳陈惠哲曾研华朱德峰
关键词:早稻机插施氮量秧苗素质
稻草机插秧盘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针对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成本高、秧盘储存空间大等问题,设计研发了新型环保的稻草机插秧盘,并对稻草秧盘所育秧苗的素质、产量及机插后秧盘降解速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秧盘培育的秧苗生长健壮,根系能透过秧盘底部,且成毯性较好,搬运过程不断裂,可代替传统塑料秧盘育秧机插;在相同播种量下,稻草秧盘所育的秧苗素质不如钵形毯状秧盘和塑料平盘,表现为株高下降,叶龄减少,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根冠比等相对较低,表明稻草秧盘中加入的增强剂、防水剂等化学原料不利于秧苗生长;育秧20 d,稻草秧盘质量从153.0 g下降至107.4 g,降解比例达到29.8%,降解速度为1.40 mg(/d.cm2);稻草秧盘机插大田后25 d内基本降解完全,稻草秧盘平均降解速度为2.64 mg(/d.cm2),降解速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稻草秧盘机插水稻的产量与普通塑料秧盘育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低于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主要表现为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低。
陈惠哲朱德峰王广徐一成向镜张玉屏
关键词:降解速度
施氮量对免耕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以中浙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免耕机插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插的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有效穗数增加但成穗率降低;种植密度降低需增加施氮量才能获得高产;增施氮素能促进叶片变长和提高叶绿素含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适宜施氮有利于氮素的吸收积累。杂交稻免耕机插合理种植密度在21.0丛/m2左右,合理的氮肥用量在180 kg/hm2左右。
徐一成朱德峰陈惠哲
关键词:水稻免耕机插氮素利用
秧龄对机插超级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比较了12 d、17 d、22 d和27 d秧龄秧苗素质及不同秧龄秧苗机插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植株株高和干物质量均增加,但秧苗后期生长趋缓,叶片生长变慢,根冠比降低;不同秧龄的秧苗对机插漏秧率影响不大,短秧龄秧苗机插秧苗易返青,缓苗期短,虽然成穗率低,但有效穗数多;参试水稻品种均以17 d秧龄机插处理的产量最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随着秧苗秧龄的增加,机插水稻生育期会推迟。综上所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单季稻机插中,适宜的秧龄应为15-20 d,此时秧苗素质好,适合机插,最终产量高。
陈惠哲江文松向镜徐一成张玉屏朱德峰
关键词:超级稻机插秧龄秧苗素质
机插混合种植水稻抗性变化及增产效应试验被引量:2
2014年
为明确水稻混合种植在机械化移栽条件下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具体影响,探寻水稻混合种植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的可能性,该试验选用株高、生育期相近但抗性相差较大的2个水稻品种:深两优5814与中浙优8号,以70:30、50:50、30:70 3个不同比例混合,并设置各自单一品种种植作为试验对照。结果表明,混合种植对机插水稻的抗性以及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尤其是以50:50的比例混合,在抗病虫草害方面表现最优,杂草干质量比2个单一品种分别减少了13.1%和54.1%,鞘腐病病情指数与2个单一品种相比,分别下降了79.5%和27.1%;随着抗倒伏性明显的中浙优8号比例的增加,混合种植的倒伏率明显下降,水稻倒伏风险降低。同时,混合种植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应,尤其是以50:50的比例混合种植,产量较单一品种种植分别有12.8%和7.0%的增加。研究结果对水稻混合种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技术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滕飞陈惠哲向镜蔡雪青徐一成曾研华朱德峰
关键词:病害水稻机插秧抗性
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英文)
2015年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d、30 d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d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d左右,感光性晚稻20d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滕飞陈惠哲曾研华蔡雪青朱德峰
关键词:双季晚稻秧龄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混合种植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不同水稻品种混合种植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按一定比例进行的混播混栽或完全混栽模式,在继承传统间栽模式增产抗病等优势的基础上,不增加额外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且适宜于机械化生产,便于大面积推广。综述了水稻多品种混合种植模式的应用与研究现状,比较了间栽和混栽的特点与不足,分析了混合种植的抗性互作效应及产量互作效应。从品种选择、品种数量、混合比例与种植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水稻混合种植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滕飞陈惠哲蔡雪青曾研华张玉屏向镜朱德峰
关键词:水稻抗性
不同机插密度对免耕机插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9号为试验材料,在免耕机插条件下比较三种种植密度(20.83万/hm2、18.52万/hm2和15.87万/hm2)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30cm固定,株距16~21cm范围内,通过缩小株距增加机插密度,可增产免耕机插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中浙优1号在22.5%~27.3%,甬优9号在1.8%~18.4%;种植密度增加,也有利于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叶面积指数,基部透光率下降,从而提高光能利用,促进高产群体形成和后期干物质积累。
徐一成朱德峰陈惠哲
关键词:水稻免耕机插种植密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