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BA5040)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0H指数:7
- 相关作者:赵晓东杨锡强张志勇赵耀安云飞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iskott—Aldrich综合征高危儿七例产前诊断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高危孕妇羊水脱落细胞基因分析及脐静脉穿刺脐血WAS蛋白(WASP)检测在WAS高危儿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08年至2010年我院经WASP流式检测和基因分析明确诊断的7例WAS患儿。详细记录先证者病史,进行家族相关亲属基因检测,建立7个WAS家系图谱。2008年至2011年对7个家系中携带异常基因的7个高危孕妇于孕18~20周经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其中部分羊水提取细胞DNA,经PCR扩增WAS基因。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重复测定。其中1例高危孕妇孕28周采集脐带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ASP。培养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采用原位制片及G带染色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后采集高危儿外周血进行基因分析和WASP检测验证产前诊断结果。结果7例WAS高危儿羊膜腔穿刺均成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100%。WAS基因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例正常男性胎儿,4例正常女性胎儿,2例为女性异常基因携带者。1例脐带血流式细胞术检测WASP显示正常表达。7例高危儿均顺利出生,产后WASP和基因分析结果均正常,与产前结果相同。结论羊水脱落细胞核型、基因分析与脐带血WASP检测可为WAS高危孕妇提供可靠的产前诊断服务。
- 赵琴张志勇赵晓东蒋利萍赵耀杨锡强
- 关键词: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胎血
-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一例及其家系基因和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1例中国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AP蛋白表达.方法 患儿男,6岁,于5岁时发现右腰部肿物,活检提示为伯基特淋巴瘤.其胞兄及表兄均于1岁左右因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夭折.据临床表现、家族史、免疫学特征拟诊为XLP.提取患儿及部分亲属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SH2D1A基因,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序列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SAP蛋白表达.结果 患儿在缓解期EBV-DNA检测为536.9拷贝/ml(>500拷贝/ml为EBV阳性),其SH2D1A基因第2外显子462位核苷酸发生无义突变,碱基C突变为T,形成TGA终止密码子(Arg55X),患儿母亲、姨母及外祖母为该突变携带者.患儿PBMC中S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携带者SAP蛋白表达未见异常.结论 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例XLP患儿及家系.男性重症EBV感染,甚或无EB病毒感染证据,但具有家族史的淋巴瘤患儿应考虑XLP.SAP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为快速、准确的诊断手段.
- 杨曦王晶安云飞金兼弘和宫脇利男赵晓东
-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伯基特淋巴瘤基因突变
- 绿色荧光标记重组人偏肺病毒空斑形成滴度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建立用于绿色荧光标记的重组人偏肺病毒(GFP-rhMPV)空斑形成滴度测定方法.方法 基因组中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hMPV全序列cDNA质粒和主要蛋白质表达质粒转入细胞293T后获得感染性重组hMPV.GFP-rhMPV在Vero-E6细胞中连续传代提升病毒滴度并保存.将等倍稀释的重组病毒液接种常规制备的Vero-E6细胞单层,用含或不含胰酶的低熔点琼脂精凝胶覆盖细胞,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荧光空斑数和抗原抗体蓝斑形成法计算病毒滴度.结果 感染后3 d,荧光显微镜下GFP-rhMPV可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覆盖层下形成分界较为清晰的绿色荧光集落,接种后3 d荧光空斑相对独立,便于计数.蓝斑形成法在感染后第5天蓝斑较大,易观察.此前拯救获得的GFP-rhMPV在宿主细胞Vero-E6中的复制滴度可达1×10^6 PFU以上.结论 成功建立了GFP-rhMPV的空斑形成实验滴度定量检测方法,为hMPV的致病机制、防治手段研究奠定了基础.
- 余春梅陈昕张金辉王永步志高赵晓东
- 关键词:人偏肺病毒滴度测定
- CD107α表达对NK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功能缺陷性疾病筛查价值探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建立自然杀伤性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1(LAMP-1,CD107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探讨其对自然杀伤性(NK)细胞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毒功能及相关性疾病的筛查价值。方法收集疑诊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ediak-HigashiSyndrome,CHS)患儿3例、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3例及10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及RNA,PCR或RT-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分析基因背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重组人白介素受体2(IL-2)刺激过夜,再以植物凝集素(PHA)或T细胞刺激剂Anti-CD3活化刺激细胞2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及CTLCD107α表达频率及强度。结果10例健康儿童PBMC刺激前后NK细胞[(0.27±0.07)%伽.(5.80-4-2.83)%,P〈0.05]及CTL[(0.18±0.07)%郴.(4.47±2.36)%,P〈0.05]表面CD107α表达频率均显著升高,其平均荧光强度(MFI)亦显著升高。与10例正常儿童比较,3例疑似CHS患儿外周血PBMC经Anti-CD3活化后CTL表面CD107α表达无明显上升(0.3%、0.9%、0.2%),对照组为(4.47±2.36)%;PHA刺激后两例患儿NK细胞表面CD107α表达频率亦无明显变化(0.5%、0.6%),对照组为(5.80±2.83)%,其MFI变化趋势与CD107α表达率类似。3例HLH患儿NK细胞(3.3%、4.1%、2.7%),对照组为(5.80±2.83)%;CTL(2.8%、1.7%、1.9%),对照组为(4.47±2.36)%;表面CD107α刺激前后其表达频率及MFI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疑似CHS患儿中两例患儿LYST基因突变分别为(c.5411-5414del TTTC,L1741fsX1758和C.7975C〉T,R2596X)和(c.4863G〉A,R1563H和c.5392-5393delAA.E1739fsX1756),确诊为CHS综合征,1例基因诊断尚未明确。3例HLH患儿PRF、MUNC13-4及STXll基因检查结果均未发现突变。结论成功�
- 王晶刘征蒋利萍安云飞赵晓东
- 关键词:细胞脱颗粒CHEDIAK-HIGASHI综合征
- 白介素7受体α基因缺陷导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一例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我国首例白介素7受体α(IL-7Rα)基因缺陷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患儿为男性,5月龄,生后15d开始反复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伴卡介苗接种处破溃、流脓和左腋下包块。采用PCR方法扩增患儿及父母IL-7Rα基因组DNA。采用RT—PCR扩增患儿及父母IL-7RαmRNA。PCR产物直接进行双向序列测定。结果患儿的免疫球蛋白IgG6867ms/L,IgA249mg/L,IgM206mg/L,IgE2.3U/ml。淋巴细胞分类T淋巴细胞(CD3+)0,B淋巴细胞(CD19+)58%,NK细胞(CD16+CD56+)42%。基因分析患儿为IL-7Rα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在第4内含子剪接位点+1位发生突变[intron4(+1)G〉A],患儿父亲为此突变基因的携带者;第5外显子638位核苷酸发生无义突变(638C〉T,R206X),患儿母亲为此突变基因的携带者。第4内含子剪接位点突变[intron4(+1)G〉A]为首次报道的突变类型。RT-PCR检测发现患儿IL-7RotmRNA表达明显降低。患儿IL-7RdcDNA经巢式PCR扩增并T-A克隆,测序发现外显子4出现64个核苷酸缺失(496.559del,K158fsl60X)。结论通过临床筛查和基因分析,鉴定出我国首例IL-7Ro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intron4(+1)G〉A和638C〉T]患儿。
- 张志勇赵晓东王墨于洁安云飞杨锡强
- 关键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突变
- 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特征及其G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2008--2009年度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的亚型流行情况,并了解优势流行株BA株的G蛋白基因特征。方法采集2008年4月-2009年3月全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508例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用RT-PCR方法检测RSV并进行亚型鉴定,选取29例B亚型和10例A亚型RSV阳性标本,用RT-PCR的方法扩增全长G蛋白并测序。结果在508例标本中,RSV阳性126例(24.8%),其中检测出A亚型43例(34.1%),B亚型80例(63.5%),A、B亚型混合感染3例(2.4%)。所测的10株A亚型的G基因与标准株A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4%-92.0%,均属GA2基因型;29株B亚型的G基因与标准株CH18537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0%~93.0%,其中19株均为具有60个高度重复核苷酸插入的BA株。B亚型流行株与CH18537标准株相比,G基因有多种核苷酸变异如缺失、插入等,尤其在G蛋白近c端1/3处的高变区。结论2008--2009年RSV仍是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与既往两年A亚型优势流行不同,2008--2009年度B亚型毒株流行占优;近年新发现的BA株可能已成为本地区优势流行株,BA株G基因变异是否导致G蛋白功能增强,进而促进其优势流行尚有待研究。
- 杜丽娜张志勇任妍佘薇薇赵耀赵晓东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G蛋白核苷酸
- 小鼠人偏肺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建立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小鼠模型,了解病毒肺内复制规律及所致病理改变,为hMPV感染免疫病理机制研究及新型防治手段开发奠定基础。方法BALB/c小鼠经滴鼻感染荧光标记的重组hMPV,于感染后1、3、5、7、9、16d处死小鼠并无菌获取肺组织用于病毒分离和病理检查,改良噬斑形成法检测hMPV滴度,RT—PCR法检测hMPVmRNA表达。结果小鼠滴鼻感染hMP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5d达到高峰(5.16±1.09)×10^5PFU/g,感染后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2.79±1.22)×10^2PFU/g;感染后16d肺组织仍可检测到hMPV mRNA;病理改变在感染后3~7d最明显,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改变。结论hMPV感染BALB/c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可用于hMPV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
- 窦颖赵耀张志勇赵晓东
- 关键词:人偏肺病毒BALB/C小鼠动物模型
- 人偏肺病毒感染人肺上皮细胞后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其功能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感染人肺上皮细胞后Toll样受体(TLR)表达变化及其信号通路的功能,探讨hMPV诱导气道炎症的部分机制。方法hMP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肺上皮细胞株A549,检测病毒在A549细胞中的生长曲线,并通过RT—PCR,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细胞TLR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FN-α及TNF-α的表达。结果(1)hMPV可在A549细胞中复制,感染后3d达高峰10^5.2TCID50/ml。(2)RT—PCR结果提示:hMPV感染A549细胞6h后大部分TLR的表达均上调。(3)定量PCR结果提示:hMPV感染A549细胞后TLR3-4、TLR7-9的表达增高,且有时间依赖性,而紫外灭活的hMPV刺激细胞后TLR表达无明显变化。(4)ELISA结果提示hMPV感染后24h,IFN—α及TNF—α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人偏肺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可上调TLR表达,其诱导的炎性反应与部分TL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 窦颖赵晓东赵耀
- 关键词:人偏肺病毒TOLL样受体A549细胞IFN-Α
- 重庆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分析被引量:72
- 2010年
-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毒病原的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取ICU病房收集诊断为重症肺炎患儿的深部气道或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内吸取物标本119例,采用RT—PCR或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1、2、3和流感病毒(IV)A、B等呼吸道病毒病原。结果119例标本中病毒总检出例数为86例(72.3%),其中RSV检出率最高,为41.2%(49/119)。有2种及以上病毒协同感染23例,占26.7%(23/86);RSV阳性中有19例存在协同感染,占38.8%(19/49)。69例行细菌检测,其中5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76.8%。这69例标本中,病毒阳性率为76.8%;病毒细菌双阳性为41例,占59.4%。结论(1)病毒感染仍是重庆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因。(2)RSV是婴幼儿重症肺炎最常见病毒病原,其次为ADV和hMPV。(3)病毒的协同感染较在重症呼吸道患儿中可能较为普遍,但尚无证据说明病毒协同感染可加重病情。
- 余春梅杨锡强许峰左泽兰赵晓东
- 关键词:肺炎病毒儿童
- 玉屏风散预防人偏肺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药物。本研究探讨玉屏风散对小鼠感染hMPV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经不同剂量玉屏风散灌胃14d后,滴鼻感染荧光标记的重组hMPV。感染后第5天处死小鼠,无菌状态下取肺组织,左肺用于病理切片,RT-PCR法检测hMPV感染;右肺称重,按每克肺组织加入10mL鼠肺组织缓冲液,4℃匀浆,通过改良噬斑形成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hMPV滴度。结果:①HE染色提示大剂量玉屏风散组比病毒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显著减轻[病理评分(5.13±0.84)vs(15.25±1.49),P<0.01];②病毒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肺内平均病毒滴度分别为(2.33±0.98)×105、(2.08±0.11)×105、(5.08±1.46)×104、(2.17±0.75)×102 PFU/g,中、大剂量组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肺内病毒滴度与肺组织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844,P<0.01)。结论:大剂量玉屏风散预防可显著抑制hMPV在小鼠肺内复制水平,减轻肺组织病理损害。玉屏风散预防病毒感染的机制是以直接抗病毒作用抑或调节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为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李荣培余春梅陈昕刘平陆彪赵晓东
- 关键词:玉屏风散人偏肺病毒抗病毒作用病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