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59) 作品数:38 被引量:889 H指数:18 相关作者: 孟召平 彭苏萍 李明生 潘结南 雷志勇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矿业工程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煤系岩石的成分、结构与其冲击倾向性关系 被引量:42 2005年 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固有属性和必要条件,且影响煤岩体冲击倾向性的因素很多;而煤岩体的物质成分、岩性组构是煤岩体的内在属性,是决定煤岩冲击倾向性的内在因素。从煤岩的微观结构出发,研究煤岩的受力情况、强度特征、变形破坏过程,构建煤岩的微观组构与煤岩的宏观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煤岩蓄能和耗能的作用机理,从而构建煤岩体的物质成分、岩性组构与煤岩的冲击倾向性大小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碎屑颗粒(石英)含量的增加,岩石的强度和刚性增强,受载过程中积蓄的弹性应变能增大而耗散的永久变形能减少,发生应变型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增加。随着碎屑颗粒粒径的减小,粗粒的粒柱状矿物(石英、长石等)逐渐减少,而细粒的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蒙脱石和高岭石等)增多,岩石的刚性减弱,在集中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所耗散的永久变形能增加,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减小,岩石的冲击倾向性减小。 潘结南 孟召平 刘保民关键词:岩石力学 冲击地压 采场顶板稳定性动态工程分类 被引量:29 2003年 影响矿井工作面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岩石介质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工程因素3个方面,分类方案中尽可能考虑到上述3个因素,同时,要具有超前性和实用性。本分类方案选用了5个指标,即岩石单轴抗压强度sc、岩石质量指标RQD、煤体抗压强度scm、地下水状况SW和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前3个为煤、岩石介质条件,第4个为环境条件,第5个为工程因素。运用MATLAB软件包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构造5种网络拓朴结构,即5∶5∶1,5∶8∶1,5∶11∶1,5∶15∶1,5∶20∶1,对同一组样本进行学习。通过比较,最优的网络拓朴结构为5∶20∶1。运用选定的最优网络结构,进行了顶板稳定性的动态分类,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帕累托表意义上的因素分析,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岩石质量指标(0.438 2)、地下水状况(0.198 8)、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0.147 2)、煤体抗压强度(0.122 5)及工作面推进速度(0.093 2)。 凌标灿 彭苏萍 张慎河 孟召平关键词:采矿工程 人工神经网络 岩石介质 煤体 淮南矿区地应力条件及其对煤层顶底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2007年 通过现场地应力测量和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淮南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圆形硐室围岩应力分布和不同侧压下回采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矿区原岩应力主要表现为自重应力场,除局部构造应力集中外,不存在高构造应力;区内侧压力系数A值一般为0.49—1.49,平均为0.92,并且与测点距地表深度有一定的趋向性,表现为在浅部A值较大,变化范围也大,而在深部A值渐小,变化范围也缩小;回采工作面顸底板稳定性与侧压系数A的大小密切相关,且随侧压系数A的增大,顶板垂直位移减小,顶板岩层易于形成结构平衡而保持稳定,但底板垂直位移量增大,且易于形成底鼓破坏。这些认识为研究区煤层顸底板岩层支护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孟召平 程浪洪 雷志勇关键词:淮南矿区 沉积岩体结构类型及其对煤炭开采矿压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2004年 沉积岩体结构的力学特征是由沉积岩石的岩性和岩体中各种类型结构面所决定。对于层组岩体采用硬质岩石百分比含量K来表示沉积岩体岩性特征,并将沉积岩体按岩性分为3类,即硬质岩体、中硬岩体和软质岩体;根据结构面发育程度和工程规模将沉积岩体结构划分为完整结构、块裂结构、碎裂结构和松散结构4类。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方法分析了在采动影响下不同岩体结构类型顶板岩体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由完整到块裂和碎裂结构,顶板岩体中回采工作面的支承压力亦由大到小变化,且支承压力峰值位置随着岩体破坏程度的增强向顶板岩体内部转移。 孟召平 彭苏萍关键词:采矿工程 矿压分布 相似模拟试验 用层序地层学构建辫状河三角洲岩性油藏地质模型 被引量:19 2004年 近期在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新发现的岩性油藏是较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岩性油藏。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 ,对该地区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 ,建立了地震等时格架。综合分析各项资料结果表明 :留西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为一个三级层序 ,发育低位、湖侵和高位 3个完整的体系域。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分析和识别 ,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出分流水道、分流河口坝和楔状砂等沉积微相。用Jason等多种地震反演方法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和空间展布 ,预测出辫状河三角洲的前缘亚相的储集性能 ,指出了有利的储集相带。对留西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形成的沉积环境、构造背景、砂体类型等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剖析 ,构建了该区岩性油藏的成藏地质模型 。 方杰 赵力民 赵太良 刘建军关键词:层序地层学 辫状河三角洲 岩性油藏 地质模型 深部温度、压力条件及其对砂岩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2006年 深部岩石处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之中,其中温度和压力条件对岩石力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温度和压力条件入手,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碳系和三叠系砂岩所处的地温和地压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研究砂岩的力学特性,剖析深部条件下不同温度和压力对砂岩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砂岩力学性质与温度和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砂岩力学强度与其所处的地温环境和地应力环境密切相关,表现为岩石的刚度和强度均随温度的增大而降低,且砂岩破坏后其残余强度值也相对降低。而岩石的刚度和强度均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其破坏机制也均随围压的增大而发生转化。 孟召平 李明生 陆鹏庆 田军啟 雷旸关键词:岩石力学 砂岩 岩石力学性质 Grey Smoothing Model for Predicting Mine Gas Emission 被引量:3 2003年 A grey smoothing model for predicting mine gas emission was presented by combin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with the smoothing prediction technique.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variable sequence, GM(1,1) model was set up to predict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trend of variable as first fitted values, then the smoothing predi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revise the fitted values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The results of application in the No.6 Coal Mine in Pingdingshan mining area show that the grey smoothing model has higher accuracy than that of GM(1,1) in predicting the variable sequence with strong fluctuat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scientific method for predicting mine gas emission. 潘结南 孟召平 刘亚川驾掌寺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驾掌寺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粒间孔和溶蚀孔最为发育,为中孔中渗和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成岩作用和沉积微相双重因素影响,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沙三段河道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也是滚动勘探、开发调整的方向。 李明生 孟召平 朱红梅 寇石关键词: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碎屑岩 储层特征 模糊综合评判在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02年 通过对淮南煤田潘三矿的顶板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 ,结果表明潘三矿煤层顶板稳定性中等 ,北部比南部稳定性差 ,东部比西部差 ,这可以为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刘衡秋 刘钦甫 孟召平关键词:煤层 顶板 模糊综合评判 顶板安全管理 采煤工作面 矿岩移动规律基本方程的应用 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对已建立的实际散体移动规律基本方程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得出矿岩移动规律基本方程是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基本方程 ,利用该方程能够得出放矿中观察到的很多现象 ,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很多问题 ,例如放出体形、放矿漏斗、移动过渡、相关关系以及确定矿岩接触面及其变化、控制矿石的放出量等问题 ,理论与实践验证矿岩移动规律基本方程能够反映散体的移动规律 ,完善了类椭球体放矿理论。 张慎河 刘玉香 李荣福 雷志勇关键词: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