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World Wildlife Fund(10000866)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宋伦王年斌李爱宋广军宋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湿地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容量
  • 1篇灾害
  • 1篇藻华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组织
  • 1篇人类社会
  • 1篇人与生物圈计...
  • 1篇摄食压力
  • 1篇社会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对策
  • 1篇生态研究
  • 1篇生物圈
  • 1篇生物群落
  • 1篇生物生态
  • 1篇世界气候
  • 1篇世界气候研究...

机构

  • 6篇辽宁省海洋水...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宋伦
  • 5篇王年斌
  • 4篇李爱
  • 3篇宋永刚
  • 3篇宋广军
  • 2篇杨国军
  • 1篇刘桂英
  • 1篇徐晓红
  • 1篇王超
  • 1篇李斌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河北渔业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褐潮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4年
继甲藻赤潮、浒苔绿潮的暴发后,2011年中国又一种新的海洋灾害——褐潮(brown tide)被首次确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南非之后第三个出现褐潮的国家。褐潮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因此加强与褐潮相关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探索褐潮的发生机制,并建立监测网络,进行褐潮预警预报,对减少褐潮的危害,保障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宋广军宋伦王年斌刘桂英宋永刚王超
关键词:藻华海洋灾害
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概念、原则、目标和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人类对土地、能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呈指数式增长,全球规模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管理迫切需要一种整体的、具有前瞻性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新的管理理念[1-5]。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联合国和各种政府联盟(UNEP、OCECD、WM O、IPCC、U NCD、WPC 等)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WWF、FOE、HED、WRI、IUCN 等)组织实施了诸如世界气候计划(WC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生物圈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地球环境检测系统(GEMS)等一系列全球或区域规模的环境对策研究计划,并且就一些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政府间对话和政治协商,这些全球(或区域)规模的环境研究计划,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生态学家们的广泛响应和参与,他们积极倡导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管理自然环境和资源,人类的福祉依赖于健康的生态系统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Eco-system - based Management , EBM )也应运而生[4-6]。
徐晓红宋永刚宋伦李斌李爱
关键词:自然资源管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非政府组织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人类社会
鸭绿江口湿地鸻鹬类停歇地的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鸭绿江口湿地是鸻鹬类在东亚—澳大利亚北迁路线上的最重要停歇地,潮间带上的双壳类、腹足类、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为鸻鹬类提供了能量保障。2010年3月—2011年6月对鸭绿江口潮间带的生物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以双壳类、腹足类和多毛类为主,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鸻鹬类能量补充来源相对匮乏,饵料生物量的更新速度较慢,所提供的能值也相对较低,江户明樱蛤、青蛤(幼体)和长吻沙蚕是鸻鹬类的主要食物来源。鸻鹬类主要集中在低潮带下区觅食,在北迁高峰期对低潮带下区饵料生物影响较显著,尤其对江户明樱蛤丰度影响最明显。泥螺作为优势种,生态位最宽,分布于整个调查断面和潮带,但因体表分泌一种毒性粘液而不被鸻鹬类取食。饵料生物的种群补充能力较强,在鸻鹬类迁徙高峰期之后,饵料丰度和生物量又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目前人类对鸻鹬类的威胁显现较小,但使人类—生态系统—滨鸟之间持续和谐统一,必须综合考量鸭绿江口湿地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各关键组分之间的生态关联,兼顾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宋伦杨国军李爱王年斌
关键词:生物生态摄食压力潮间带
鸭绿江口湿地关键生物组分调查及其生态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2010年3月、6月和9月,对鸭绿江口湿地三个重要生物组成部分——底栖动物群落、以涉禽为主的鸟类和人类增养殖活动下的贝类群落开展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以双壳类、腹足类和多毛类为主,其中底表动物以泥螺(Bullacta exarata)为主要优势种,长期来看,潮间带底栖动物优势种群正由迁徙水鸟的饵料生物向非饵料生物方向演替;在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停歇与觅食的水鸟数量有较显著的增加,其中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92.6%,由于鸻鹬类主要集中在潮间带的低潮带下区觅食,并且饵料生物的种群补充能力较强,而滩涂养殖主要集中在潮下带,因此目前当地养殖者的利益和鸻鹬类的觅食矛盾较小;滩涂贝类养殖品种单一,其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投苗量占总投苗量的80%以上,存在着大规模引进外来养殖贝类、养殖苗种投放和养殖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当地贝类品种的自然分布、正常繁衍和生息规律。在鸭绿江口滨海滩涂中,人类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过分利用了滨海滩涂的生产功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生态功能,成为影响滩涂生态系统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李爱宋伦贾娜王年斌宋广军
关键词:底栖动物
鸭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物群落的胁迫响应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ABC曲线法结合粒径谱理论对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的生物群落特征、优势种演替、多样性水平、稳定性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构建了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的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受外界干扰较大。春、夏季浮游植物以r-对策者为主,群落数量偏离平衡点;秋季以r-对策者为主的微小型浮游植物逐渐被中大型k-对策者演替,群落完成反馈调节,恢复到平衡点。浮游动物由于较高的能量供应其幼体全年一直处于较高优势水平,但生态效率转换相对较慢。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优势种演替明显,系统具有低多样性低密度的特点,群落在夏季受外界扰动较大。游泳生物群落主要以小型个体为主,已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构建的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测算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这也验证了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说明鸭绿江口近岸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较差,受外界干扰比较严重。
宋伦王年斌杨国军宋永刚
关键词:生态对策生物群落胁迫响应
鸭绿江口浅海海域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估算被引量:10
2013年
通过对鸭绿江口海域初级生产力生产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根据PARSONS-TAKAHASHⅡ营养动态模型Q=(BEn)×k,对鸭绿江口浅海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壳长1.5、2.0、2.5cm的菲律宾蛤仔年养殖容量分别为189 356.60、221 970.71、249 717.05t,养殖容量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春季单位面积可放养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1.48kg/m2,深水养殖为1.17kg/m2;夏季单位面积可放养的菲律宾蛤仔:滩涂养殖平均为0.17kg/m2,深水养殖为0.32kg/m2。该区域菲律宾蛤仔实际养殖密度已经大大超过其单位面积最佳放养容量,这也是导致该区域菲律宾蛤仔疾病频发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宋广军张雪宋伦王年斌李爱
关键词:养殖容量菲律宾蛤仔初级生产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