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24)

作品数:9 被引量:215H指数:7
相关作者:孙宏勇张喜英刘昌明张永强陈素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蒸散
  • 3篇降水
  • 2篇太行山山前平...
  • 2篇作物
  • 2篇灌溉
  • 1篇地下水
  • 1篇冬小麦
  • 1篇行距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遥感监测研究
  • 1篇云检测
  • 1篇蒸发
  • 1篇蒸散量
  • 1篇植被
  • 1篇山前
  • 1篇山前平原
  • 1篇水分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河北省农业厅
  • 1篇海南省气象科...

作者

  • 4篇孙宏勇
  • 3篇刘昌明
  • 3篇张喜英
  • 2篇张永强
  • 1篇吴胜安
  • 1篇姜杰
  • 1篇胡春胜
  • 1篇董博飞
  • 1篇徐萌
  • 1篇沈彦俊
  • 1篇田冰
  • 1篇郭冬艳
  • 1篇董宝娣
  • 1篇裴冬
  • 1篇杨金虎
  • 1篇陈素英
  • 1篇曾燕
  • 1篇王靖
  • 1篇李亚春
  • 1篇邱新法

传媒

  • 3篇气象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河北山前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河北省山前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从地下水位、地下水量及地下水流场分析了地下水系统的动态变化,并从降水、地下水开采、种植结构调整、水利工程修建等因素初步探讨了地下水系统变化的原因,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田冰孙宏勇贾金生
关键词:地下水
华北平原灌溉农田的土壤水量平衡和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29
2004年
华北平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通过一维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耗水量和土壤水分深层渗漏的变化,并分析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季地下水的采补差额超过了200mm,某生育期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返青期、拔节期或灌浆期)能明显减少冬小麦的耗水量,但没有明显减少作物的产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是可行的,但仍不能达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维持可持续的地下水灌溉开采,应减少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低耗水经济作物的比例。
姜杰张永强
关键词:华北平原灌溉农田水分利用效率
太行山前平原近40年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被引量:22
2007年
降水是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为重要。通过对太行山山前平原近46年降水量资料分析表明,太行山山前平原降水量在以每年5.1mm速度下降,其中夏玉米季下降比较严重。而冬小麦季的灌溉需水量是夏玉米季的2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作物产量与降水量关系密切,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变异性不大,今后应提倡合理灌溉。
孙宏勇刘昌明王振华张喜英董博飞
关键词:降水变化趋势作物生产太行山山前平原
不同行距对冬小麦麦田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6
2006年
为了研究不同行距对冬小麦田棵间蒸发、蒸散和产量的影响,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对棵间蒸发的影响在不同的冬小麦生育时期表现不同,在4月份呈现显著性差异,在12月-3月之间,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其它时期7.5cm的行距处理与30cm行距的处理呈显著性差异,15cm的处理与它们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整个生育期内,7.5cm的行距处理比15cm和30cm的行距处理分别减少棵问蒸发13.26和29.04mm,蒸散量减少22.76mm和51.88mm;7.5cm的行距处理比15cm和30cm的行距处理分别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0.11kg/m^3和0.23kg/m^3。
孙宏勇刘昌明张喜英陈素英裴冬
关键词:冬小麦行距蒸发蒸散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蒸散量和作物灌溉需水量的分析被引量:27
2007年
应用Penman—Montieth、Priestley—Taylor和FAO-24 Blaney—Criddle3种方法计算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计算结果和利用实际蒸散量计算的作物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nman—Montieth公式和FAO-24Blaney—Criddle公式估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结果相近,而Priestley—Taylor方法结果偏低;在不同公式基础上计算的作物系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Penman—Montieth公式为基础计算的作物系数比较合理,FAO一24Blaney—Criddle计算的作物系数在4月到10月之间比较合理,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的作物系数偏高;在分析了多年作物系数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分年型下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冬小麦和夏玉米季的灌溉需水量分别在270~400mm和O~330mm之间。
李新波孙宏勇张喜英沈彦俊董宝娣胡春胜
关键词:太行山山前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需水量
MODIS图像的薄云透明云检测被引量:11
2007年
基于云与土壤、植被、冰雪、水体等目标的光谱差异,本文结合MODIS影像的波段范围,提出了一种对不同下垫面通用的多光谱云检测算法。同时,本文还加入了大气可降水量指标,用以对基本云区进一步检测,最终实现薄云、透明云的检测。试验证明:通过水汽反演结果的不同,薄云、透明云能够被有效检测。
王永亮
关键词:MODIS云检测大气可降水量
2004年秋季江苏省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2004年秋季,江苏省绝大多数地区降水明显比常年偏少,丘陵及高岗地区受旱严重。为了直观获得全省干旱空间分布情况,采用“表观热惯量指数”方法,结合2004年11月8日NOAA/AVHRR资料反演的地表反照率和昼夜地表温度,生成了江苏省“表观热惯量指数”空间分布图,获取了全省干旱空间分布情况,并在2004年11月9—14日全省出现2—6 d的降水过程后,利用2004年11月18日卫星资料,及时分析了全省旱情缓解情况,取的了很好的监测结果。
曾燕邱新法徐萌李亚春
关键词:干旱NOAA/AVHRR遥感
海南热带气旋降水的气候特征被引量:48
2007年
整理出海南1962-2004年的热带气旋的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海南省热带气旋降在海南省总降水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南热带气旋降水平均占年总降水量30%,但呈每10 a 3%的显著线性下降趋势;海南热带气旋降水与年总降水相关显著,年总降水显著偏少的年份,热带气旋降水偏少;热带气旋降水显著偏多的年份,年总降水量偏多;海南热带气旋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一致型,时间特征表现明显的周期性:高频的年际变化周期70年代前期以前为3 a周期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以2 a的周期为主;低频的年际变化周期80年代以前以8—9 a为主,80年代以后以准6 a为主;年代际变化则以准17 a的周期为主。
吴胜安郭冬艳杨金虎
关键词:热带气旋降水气候特征
植被光合、冠层导度和蒸散的耦合模拟被引量:4
2004年
采用非直角双曲线估算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将冠层分为多层,分别计算每层受光叶和遮光叶的光合速率,采用积分法估算冠层群体的光合速率,通过群体净光合速率(An,c)与冠层导度的耦合模式将An,c与潜热通量(λE)耦联起来,通过双层模型估算λE,最后建立了植被群体光合-冠层导度-蒸散的耦合模型(CPCEM).本模型的优点在于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便于应用.通过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λE与NEE对CPCEM进行验证,显示CPCEM模拟的生态系统净交换速率(NEE)与实测结果变化非常一致,二者的根均方差仅为2.94μmol·m?2·s?1,CPCEM模拟的潜热通量(λE)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模拟结果比实测结果偏高.
张永强于强刘昌明王靖
关键词:冠层净光合速率蒸散植被潜热通量涡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