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3020)

作品数:13 被引量:124H指数:8
相关作者:周歧存谭北平章双迟淑艳刘泓宇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宁波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饲料
  • 8篇对虾
  • 8篇凡纳滨对虾
  • 7篇代谢
  • 5篇草鱼
  • 4篇摄食
  • 4篇石斑
  • 4篇石斑鱼
  • 4篇斜带石斑
  • 4篇斜带石斑鱼
  • 4篇斑鱼
  • 3篇需要量
  • 3篇幼虾
  • 3篇幼鱼
  • 3篇饲料利用
  • 3篇葡萄糖
  • 3篇氨酸
  • 2篇代谢酶
  • 2篇代谢研究
  • 2篇蛋白

机构

  • 8篇宁波大学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西海洋研究...
  • 1篇广东恒兴集团

作者

  • 8篇周歧存
  • 6篇杨奇慧
  • 6篇董晓慧
  • 6篇刘泓宇
  • 6篇迟淑艳
  • 6篇谭北平
  • 5篇梁旭方
  • 4篇黄文文
  • 4篇刘立维
  • 4篇章双
  • 4篇黎明
  • 3篇毛义波
  • 3篇金敏
  • 2篇周怡
  • 2篇袁勇超
  • 2篇谢奉军
  • 2篇黄晓玲
  • 2篇李杰
  • 2篇方刘
  • 2篇郭小泽

传媒

  • 8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第九届世界华...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6
2015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王猛强黄晓玲金敏霍雅文黄文文李弋周歧存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植物精油饲料利用肠道健康
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肝/肌糖原的影响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食性的吉富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以糊精为糖源,3种鱼各设置低、中、高(C_L、C_M、C_H;吉富罗非鱼:20%、30%、40%;卵形鲳鲹:13%、26%、39%;军曹鱼:12%、24%、36%)3个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依次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并进行葡萄糖注射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以C_L组最高(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最高值均出现在C_H组中,显著高于C_L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_H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则均为C_M组显著最高(P<0.05);3种鱼饲料系数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均以C_M组最低,分别为1.47(吉富罗非)、1.61(卵形鲳鲹)和1.49(军曹鱼)。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上升,罗非鱼C_H组糖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_H组血糖、胰岛素、肝/肌糖原、甘油三酯均为最高;军曹鱼C_H组肝/肌糖原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显示注射葡萄糖后:1卵形鲳鲹组和罗非鱼组在1h血糖水平达峰值(P<0.05),并且均在12h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而军曹鱼组在3h达血糖峰值后直至24h才回到注射前水平。2军曹鱼组与罗非鱼组血浆胰岛素水平缓慢上升,至3 h达最高水平(P<0.05),而卵形鲳鲹组在1h内显著下降(P<0.05)。3卵形鲳鲹组与罗非鱼组肝糖原水平缓慢上升,分别在3、6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h内呈下降趋势。4罗非鱼组与卵形鲳鲹组甘油三酯水平分别在3、6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
刘泓宇毛义波谭北平董晓慧杨奇慧迟淑艳章双陈立侨
关键词:饲料糖食性鱼类葡萄糖耐量
饲料组分对草鱼摄食、营养物代谢、免疫和生长的影响
饲料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过高对不同规格草鱼摄食和生长都有抑制效果。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氮、肝脏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肝脏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和肌肉腺苷酸脱氨酶活性随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脂质合成和脂质降解相关的酶活性...
刘立维梁旭方李彬袁小琛李杰房进广
关键词:草鱼摄食代谢免疫
凡纳滨对虾幼虾对饲料中生物素的需求量被引量:2
2014年
以生物素含量分别为0.068、0.410、0.910、1.960、4.620和9.380 mg/kg DM的6组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03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以研究饲料中生物素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最终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对饲料中生物素的需求量。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对虾。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以0.068 mg/kg DM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存活率、蛋白质沉积率和体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生物素含量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以0.910 mg/kg DM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显著高于0.068 mg/kg DM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以0.068 mg/kg DM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与0.410 mg/kg DM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以4.620 mg/kg DM组的血清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0.068、0.410和0.910 mg/kg DM组(P<0.05)。肝胰腺生物素含量随着饲料中生物素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高(P<0.05)。以饲料效率和血清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对饲料中生物素的需求量分别为0.72和2.25 mg/kg DM。
夏明宏黄晓玲黎明王华朗麦康森周歧存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生物素抗氧化能力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及营养状态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
选取300尾石斑鱼分为5组,分别是持续投喂高(35%,CH)、中(21%,CM)、低(7%,CL)碳水化合物水平组、饥饿组(S)和饥饿再投喂组(R).实验期8W,实验结束后每处理组选取14尾鱼,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
毛义波刘泓宇谭北平杨奇慧董晓慧迟淑艳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碳水化合物营养状态葡萄糖
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被引量:5
2014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全虾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养成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以鱼粉、小麦蛋白粉、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31%、33.19%、37.11%、41.45%、45.58%、49.03%的6种饲料。试验1(幼虾阶段养殖试验)和试验2(养成阶段养殖试验)分别选用720尾初始体重为(0.52±0.01)g和540尾初始体重为(7.93±0.03)g的凡纳滨对虾作为试验动物,均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桶),试验1每桶放养40尾,试验2每桶放养30尾。试验1和试验2的养殖期分别为56和42 d。试验1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对虾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先显著上升(P〈0.05)而后趋于稳定(P〉0.05),而饲料系数(FCR)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11%~49.03%时,蛋白质效率(PER)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对虾的成活率(SR)、肝体指数(HSI)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29.31%组对虾的肥满度(CF)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对虾全虾、肌肉干物质及全虾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7.11%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45.58%和49.03%组(P〈0.05);29.31%和41.45%组全虾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3.19%和37.11%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在41.45%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29.31%和49.03%组(P〈0.05);29.31%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除37.11%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3.19%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37.11%、41.45%和49.03%组(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3.19%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1.45%和49.03%组血清甘油三�
黄文文郑昌区霍雅文黎明周歧存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蛋白质需要量血清生化指标
粗脂肪水平对2种规格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粗脂肪水平对2种规格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了粗脂肪水平分别为4.02%、5.98%、7.86%、10.13%、11.29%和13.99%的6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58±0.01)(幼虾组)和(7.93±0.03)g(大规格组)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周期分别为8(试验一)和6周(试验二)。结果表明:试验一,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幼虾组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幼虾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幼虾组成活率(SR),全虾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和肌肉粗灰分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P〈0.05),但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二,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规格组对虾的WG、SGR、PER和FCR(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大规格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大规格组的SR、CF、HSI,全虾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虾干物质含量及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对虾血清SOD、PO、AST及ALT活性(P〈0.05)。综上并结合SGR与饲料粗脂肪水平拟合折线模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大规格阶段粗脂肪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4.83%~5.98%和5.57%~7.86%。
王猛强郑昌区金敏霍雅文黎明谢奉军周歧存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饲料利用体成分酶活性
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蛋氨酸需要量被引量:6
2014年
为评估饲料中不同蛋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营养成分、血液指标、氨基酸代谢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而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蛋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含粗蛋白质41.0%,粗脂肪7.5%),饲料中蛋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15%、0.30%、0.45%、0.60%和0.75%,实测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59%、0.69%、0.86%、0.99%、1.10%和1.25%。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0.34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幼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以及蛋白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均在0.86%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1.25%组(P<0.05)。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成活率、蛋白质沉积率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影响(P>0.05)。各组间全虾营养成分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肌肉粗脂肪含量表现为0.86%和0.99%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关系。0.86%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而对精氨酸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蛋氨酸需要量为0.89%(占饲料蛋白质的2.16%)。
霍雅文曾雯娉金敏黎明谢奉军周歧存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蛋氨酸
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评估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常规营养组成、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作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0.0%,粗脂肪含量约为7.5%)的试验饲料,其实测缬氨酸含量(干物质基础)分别为1.56%、1.64%、1.72%、1.82%、1.90%、1.96%。选择体重在0.3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效率均随着饲料中缬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均在缬氨酸含量为1.82%时达到最大。全虾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72%时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96%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缬氨酸含量为1.56%和1.72%时(P<0.05);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均出现在缬氨酸含量最高组(缬氨酸含量为1.96%的组),而肌肉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出现在缬氨酸含量为1.90%的组,且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在缬氨酸含量为1.90%时达到最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肝胰腺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判定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79%(占饲料蛋白质的4.48%),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海水中的溶失,以缬氨酸在海水中浸泡30 min内的溶失率为16.81%计,核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53%(占饲料蛋白质的3.83%)。
周歧存王用黎黄文文霍雅文王猛强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缬氨酸
斜带石斑鱼幼鱼的饲料精氨酸需求量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配制7种含不同水平精氨酸(2.13%、2.42%、2.71%、2.95%、3.20%、3.48%、3.74%干物质)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研究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血清一氧化氮合酶等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52±0.02g),饲喂8周。结果显示,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精氨酸水平为2.95%的斜带石斑鱼获得最大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2.42%和2.71%组(P<0.05);3.20%组体蛋白达到最大,显著高于2.13%组(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斜带石斑鱼幼鱼血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13%与2.42%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5%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不仅能促进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和体蛋白的合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是饲料干重的3.06%(饲料蛋白含量的6.07%)。
韩凤禄张琴黄国强迟淑艳谭北平董晓慧杨奇慧刘泓宇章双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精氨酸生化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