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60086)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杨丽霞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3篇明清
  • 2篇戏曲
  • 2篇闽台
  • 2篇明清时期
  • 1篇地方院校
  • 1篇衍变
  • 1篇音乐
  • 1篇友好交往
  • 1篇源流
  • 1篇院校
  • 1篇声腔
  • 1篇实践教学
  • 1篇视唱
  • 1篇视唱练耳
  • 1篇视唱练耳课
  • 1篇视唱练耳课程
  • 1篇视阈
  • 1篇受容
  • 1篇滩簧
  • 1篇文化

机构

  • 6篇集美大学

作者

  • 6篇杨丽霞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音乐研究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闽台本土音乐在地方院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闽台是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繁杂的乡音土言,迥异的民俗风情,沉淀出许多与民俗共生的民间音乐文化,虽经历了历时性的发展,却保留着较浓厚的地域特征。对区域音乐文化的开发与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地方院校的教学资源,形成特色办学,更有利于以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为基点,保护区域艺术文化生态的平衡。本文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从节奏、视唱、听辨等多个角度对闽台区域音乐文化资源在地方院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杨丽霞
关键词:视唱练耳实践教学
明清时期福建外来戏曲声腔的流播及衍变被引量:1
2012年
明清是福建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声腔通过官道、商道、移民等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深刻地影响了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曲剧种的发展,而外来戏曲在福建繁杂的方言土语和迥异的民风民俗中,必然面临着本土化的变异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互为融合包容的特殊形态。
杨丽霞
关键词:明清福建戏曲戏曲声腔
从南词到北管:滩簧流传闽台的例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漳州南词与台湾北管原是分属于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乐种,由于两岸衣一带水的地缘而连接成有机的一部分。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剧目、文本、唱腔、曲牌、乐器等多方面进行异同比较,得出结论:漳州南词随明清移民传播台湾,成为台湾北管的一部分,它们同源于苏州滩簧,这将成为台湾北管一个新源流的例证。
杨丽霞
关键词:滩簧源流
论明清福建家族文化视阈下戏曲的生存与发展
2012年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动荡的海域政策与频繁的乡族械斗进一步巩固了福建聚族而居的习俗。在兴儒重教的风气下,理学与儒学的伦理价值、文化规范,渗透并融合到福建各地方社会、宗族组织之当,地处边陲的福建对于中原文化的正统性始终心生仰慕,戏曲艺术被冠以诲淫诲盗而受到普遍轻视。但对于贫乏而低层次的家族文化生活而言,演剧不仅在家族祭祀酬神、迎神赛会、禳灾驱邪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成为家族对外炫耀势力的一种手段,从而形成戏剧、家族文化生活及民间信仰相互结合的基本特征。
杨丽霞
关键词:戏曲
明清时期福建外来戏曲的传播及戏剧史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明清时期福建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使外来戏曲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与流播,不仅促进了福建戏剧创作的繁荣,而且对福建地方戏曲生态的变化和戏剧理论的建构产生了积极影响。
杨丽霞
关键词:明清时期
“琉乐”受容“闽戏”二题
2014年
中琉正式友好交往的历史始于明朝洪武五年。《明史·琉球传》云:“洪武初,其国有三王,日中山、日山南、日山北,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五月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从此琉球正式成为明朝藩属,开始了两国的封贡贸易。中国共派出册封使二十三次,其中明朝十五次,清朝八次。
杨丽霞
关键词:受容友好交往明朝洪武明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