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6025)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4
相关作者:丘学林赵明辉吴振利敖威李家彪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仪
  • 3篇海底
  • 3篇海底地震
  • 3篇海底地震仪
  • 2篇中北部
  • 2篇三维地震
  • 2篇炮点
  • 2篇陆缘
  • 2篇南海中北部
  • 2篇北部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东沙隆起
  • 1篇洋中脊
  • 1篇涌浪
  • 1篇台风
  • 1篇转换横波
  • 1篇西南印度洋
  • 1篇西南印度洋中...
  • 1篇南印度洋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赵明辉
  • 4篇丘学林
  • 3篇敖威
  • 3篇吴振利
  • 2篇卫小冬
  • 2篇李家彪
  • 1篇李守军
  • 1篇朱俊江
  • 1篇熊厚
  • 1篇郝天珧
  • 1篇丁巍伟
  • 1篇张佳政
  • 1篇陈永顺
  • 1篇牛雄伟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2
2011年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比由2.64~3.16变化到2.41左右,较高的波速比表明沉积层固结程度不高;中生代沉积层横波速度由浅部的2.6 km/s增大到3.0 km/s,波速比为1.74~1.80;地壳中波速比为1.74~1.82,表明该剖面地壳为陆壳性质;下地壳高速层的横波速度为4.0~4.2 km/s,纵横波速比为1.73~1.78,揭示高速层的物质组成为铁镁质的基性岩,推断其与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卫小冬赵明辉阮爱国丘学林郝天珧吴振利敖威熊厚
三维地震探测实验中炮点与接收点的位置校正
由于海底地震仪探测技术及三维层析成像方法成熟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三维地震结构研究。西南印度洋中脊作为超慢速扩张洋脊的代表,是国际学术界深海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区域,其三维地震结构研究对于全球板块构造及洋中脊动力学都具有重...
赵明辉敖威丘学林李家彪陈永顺阮爱国卫小东
文献传递
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的OBS广角地震剖面被引量:52
2011年
为了探明南海中北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使用2D射线追踪正演和反演方法,拟合了一条南海中北部陆缘的OBS广角地震剖面(OBS2006-3).该剖面穿越东沙隆起和潮汕坳陷,长319 km,NNW-SSE走向,共投放海底地震仪14台.速度结构模型表明:潮汕坳陷存在巨厚的中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达到8 km,速度从顶部的4.4 km/s向下增加到底部的5.3 km/s.莫霍面埋藏深度由陆向海方向减小,其埋深从东沙隆起下方的24~25 km减小到南部隆起带的17 km.东沙隆起下方的上地壳中存在一向上突起的高速异常,速度达到6.9 km/s,可能与地幔物质上涌和岩浆活动有关.在整个剖面的下地壳底部存在厚3~12 km,速度为7.1~7.4 km/s的高速层.根据各个时期岩浆活动特征,推测下地壳高速层是由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岩浆底侵作用形成的.
卫小冬阮爱国赵明辉丘学林李家彪朱俊江吴振利丁巍伟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26°10′N)三维地震结构研究
深海基础研究,是新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走向地球系统科学的必由之路。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和人类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发深海资源更是大势所趋。全球长达60000km的大洋中脊是地球系统中火山活动最为频繁、岩...
赵明辉丘学林J.P.Canales阮爱国卫小冬敖威
西南印度洋中脊三维地震探测中炮点与海底地震仪的位置校正被引量:31
2010年
在海上实施三维地震探测过程中,人工震源枪阵中心与船上GPS的距离及地震探测作业中的船行方向造成炮点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有一定偏差;自由落体投放的OBS由于海流的影响会偏离原定设计位置(投放点),因此,炮点与海底地震仪(OBS)的位置校正是三维地震结构研究中的基本环节.本文利用艏向信息校正了炮点位置;采用蒙特卡洛和最小二乘法方法对海底地震仪的位置进行了校正,并探讨了直达水波曲线特征.结果表明OBS位置一般偏离设计点1km左右,其误差范围在20m以内,校正后的OBS记录剖面展示了真实的记录情况.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南印度洋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提供了坚实数据基础,同时为今后南海的三维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提供经验与借鉴.
敖威赵明辉丘学林李家彪陈永顺阮爱国李守军张佳政吴振利牛雄伟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西南印度洋中脊
利用海底地震仪数据分析台风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在海底布设的海底地震仪(OBS)能比较清晰地记录到海底的环境噪音,而台风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可以在海底传播的弹性波,从而影响海底的环境噪音,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OBS的数据记录。通过分析台风对工作区的整个影响过程中OBS记录数据的振幅变化,再选择合适的滤波方式,首次发现台风产生的风浪及涌浪在短周期海底地震仪的记录数据上有良好的表现特征,指出了台风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另一种可能的影响方式,并由此得出:1)台风产生的风浪和涌浪对海底环境噪音的影响模式不同;2)风浪和涌浪所加强的海底环境噪音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短周期OBS可以比较清晰地记录涌浪信息,其周期主要是6—8s,且能量稳定(简称"8秒现象")。这3点结论为后期的海洋地震研究和海洋学其他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
敖威赵明辉阮爱国丘学林
关键词:台风海底地震仪涌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