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5-005)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孙珍周蒂赵中贤杨少坤林鹤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南沙海域
  • 3篇海洋地质
  • 3篇海域
  • 2篇地层
  • 2篇地层系统
  • 2篇不整合
  • 2篇层系
  • 2篇沉降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层划分对比
  • 1篇地层学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构造
  • 1篇曾母盆地
  • 1篇盆地
  • 1篇碰撞
  • 1篇南沙地块
  • 1篇南沙海区
  • 1篇海区
  • 1篇CU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孙珍
  • 3篇赵中贤
  • 3篇周蒂
  • 2篇张云帆
  • 2篇陈广浩
  • 2篇林鹤鸣
  • 2篇杨少坤
  • 1篇王章稳
  • 1篇李家彪
  • 1篇夏斌
  • 1篇李付成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5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沙地块内破裂不整合与碰撞不整合的构造分析被引量:32
2011年
廷贾断裂以东的南沙地块与南海北部陆缘共轭,因此其构造过程研究对认识整个南海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破裂不整合面(BU)和碰撞不整合面(CU)是控制南沙地块内盆地演化的骨架界面;为了揭示南沙地块内的主要构造过程,本文利用地震剖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侧重对两个重要界面开展构造分析.结果显示:南沙地块内的破裂不整合面(BU)存在穿时现象,在地块东侧的礼乐盆地时代为T60(约23.8 Ma),而在地块西侧的北康和南薇西盆地内,BU时代为T40(约16 Ma),与碰撞不整合面重合.碰撞不整合面在南沙地块东部也为1 6 Ma左右.碰撞之后的几个构造界面时代比较一致,而之前的张裂事件界面可能也有穿时性.深度与空盆构造沉降速率一阶拟合结果显示,南沙地块中西部从Tg以后就表现出伴随前陆作用的岩石圈挠曲,90N09剖而和94N07剖面上,前隆的高度逐渐增高,并在16 Ma的层面上表现出最大的前隆高度,之后减弱;整体上挠曲程度西强东弱,且挠曲形态也存在很大差异,推测与岩石圈强度、俯冲的古南海洋壳宽度和陆陆接触的先后顺序等因素有关.
孙珍赵中贤李家彪周蒂王章稳
南沙海域构造沉降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南海在新生代期间发生多次裂解和离散,在南海南部陆缘地层中留下了多次构造运动的痕迹.选取南沙海域内覆盖曾母、北康、南薇西、万安盆地的24个模拟井位,分别进行构造沉降速率的计算,并分析了自中生代末期以来的4次重要构造运动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南沙海域构造沉降分为3幕:第一幕为40.5~30.0Ma,在西卫运动的影响下,南沙海域盆地进入断陷阶段,发生大规模的沉降作用,构造沉降速率最大达到了160m/Ma;第二幕为30.0~10.2Ma,随着南海的张开,区内盆地相继发生热沉降作用,进入拗陷期,由于古南海与婆罗洲的碰撞,区内盆地地层发生整体抬升,构造沉降速率达到最小值20~50m/Ma;第三幕为10.2~0Ma,晚中新世由于南沙运动影响,研究区内盆地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快速沉降作用,随着南沙地区一起进入区域沉降阶段.
张云帆廖杰孙珍李付成夏斌
关键词:南沙海域沉降速率海洋地质
南沙海区曾母盆地地层系统被引量:22
2011年
曾母盆地是南沙海区研究和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其地层系统一直是建立整个南沙海区地层系统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盆地沉积厚度大和横向相变快等原因,对曾母盆地的分层方案和地层时代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为了给曾母盆地甚至南沙海区的油气勘探中地层划分对比和地震剖面的解释提供基础依据,在搜集整理和分析国外有钻井控制的地震剖面和分层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实用的、便于与南海北部盆地对比的曾母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将中海油对南海北部诸盆地制定的一套地层界面编号系统和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对曾母盆地地层的命名结合起来,并根据国外在曾母盆地获得的钻探和联井地震测线资料对界面的时代作了一定调整,将曾母盆地基底以上的地层划分为4组1群(曾母组、立地组、海宁组、南康组、北康群),之间由5个重要不整合面(Tg、T60、T40、T32、T30)相分隔.还将该方案与国内外其他方案进行了对比和讨论,以供阅读有关资料时参考.为了方便将这套地层系统应用于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用实例显示了同一地层中由于地层相变而造成的地震相的巨大变化,以及各重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
周蒂孙珍杨少坤林鹤鸣
关键词:地层划分对比不整合面曾母盆地南沙海区地层学
南沙海域盆地的地层系统与沉积结构被引量:30
2011年
南沙海区是我国领土的重要部分,富含油气资源,但也存在很多的科学问题.为了系统分析和对比各盆地的结构特征和沉积历史,结合已有的地震剖面资料,对南沙海区的万安、曾母、北康、南薇西和礼乐盆地几个代表性盆地,开展了沉积层序的划分对比.结果发现,除曾母盆地以外,南沙海区的沉积地层基本上可以根据张裂不整合面(Tg)、解体不整合面和断拗不整合面分为3个构造层4个构造期.其中,下构造层为中生代地层,分布范围不连续,东区的礼乐盆地要比中区和西区中生代地层厚,隆起下比凹陷内部厚,属于断陷前层序;中构造层在曾母和万安盆地以T40为顶界,其他几个盆地都以T60为顶界面,下部为断陷层序,上部为断拗层序,断拗层序推测为漂移期沉积;T40(或T32)之后的上构造层为拗陷期.根据地层的翘倾、削蚀和褶皱的情况来看,南沙地块内盆地在中中新世(T40)前后发生了一期明显的受压抬升和褶皱变形事件,这一变形事件在北康-南薇西盆地表现尤为明显,T40界面之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透镜状增厚,且伴随着新断裂的发育,中新世(T40-T32)地层具有顶薄翼厚的披覆沉积特点,推测其与南沙地块和婆罗洲的陆陆碰撞接触有关.经过初步的共轭对比认为,曾母盆地与莺歌海盆地比较相似,北康-南薇西盆地的沉积结构和演化历史与琼东南盆地有很多相似;根据南海海盆的共轭对比可知,礼乐盆地在南海海盆扩张前,大致以西南次海盆与中沙隆起共轭,这与礼乐盆地内解体不整合面为T60的解释一致.
孙珍赵中贤周蒂杨少坤林鹤鸣陈广浩
关键词:南沙海域地层系统海洋地质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特征和沉降演化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认识南沙海域新生代的整体沉降规律,对覆盖南沙海域的5条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分析和沉降计算.结果表明,南沙海域大部分伸展断层活动到T40(16Ma)和T60(23.8Ma),而T60(23.8Ma)前的构造沉降表现为断陷盆地特征,T60后为坳陷特征,所以T60(23.8Ma)应为南沙海域大的构造转换面;南沙海域的沉降中心出现在NE向南沙海槽的延伸带上,它和前缘的逆冲推覆体一起成为南沙海域最显著的特征;由逆冲推覆体的构造和地层特征判断其形成于T40(16Ma)后,构造沉降速率拟合曲线也表明,南沙海域在T40(16Ma)-T32(10.2Ma)受到SE端的挤压和负载最强烈,产生宽约200km的相对隆升,并伴生有火山、张裂活动,因此,T40(16Ma)可能是南沙海域区域应力场由伸展向挤压转换的界面;上新世-第四纪(5.3~0Ma)是南沙海域的快速构造沉降期,可能与SE端的挤压强度减弱有关.
赵中贤孙珍陈广浩张云帆
关键词:沉降新生代海洋地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