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79)

作品数:14 被引量:364H指数:9
相关作者:程名望史清华潘烜黄甜甜刘雅娟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罗格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农民
  • 7篇农民工
  • 7篇民工
  • 5篇农村
  • 5篇劳动力
  • 4篇农村劳动力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实证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农村劳动力转...
  • 3篇粮食产量
  • 3篇劳动力转移
  • 2篇市民
  • 2篇市民化
  • 2篇主产区
  • 2篇主销区
  • 2篇务工
  • 2篇粮食主产
  • 2篇粮食主产区
  • 2篇粮食主销区

机构

  • 14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罗格斯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14篇程名望
  • 4篇史清华
  • 4篇潘烜
  • 2篇刘雅娟
  • 2篇黄甜甜
  • 1篇盖庆恩
  • 1篇张帅
  • 1篇王娜
  • 1篇许洁

传媒

  • 2篇经济与管理研...
  • 2篇管理世界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软科学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2015年):模型与实证被引量:108
2018年
采用1978-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增长核算方法测算了农村劳动力省际转移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非农业部门产出贡献率和社会总产出贡献率分别为11.64%和10.21%:劳动力转移使自身生产率提高4.4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7.93%,其中贡献率主要来源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11.74%)和农村劳动力转入地(16.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机理.一方面是产业效率差异带来产出差额从而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是集聚效应和干中学等学习效应导致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升,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提升,即效率效应。本研究既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也为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导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提供实证结论。
程名望贾晓佳俞宁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贡献率
互联网对经济增长溢出的门槛效应研究被引量:29
2018年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采用200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ICT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ICT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向关系,随着人力资本和创新水平提高,ICT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中国应该理性、科学地发展"互联网+"战略,优化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溢出的门槛结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红利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张家平程名望潘烜
关键词:互联网ICT经济增长门槛效应
农民工就业满意度与市民化关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数据所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市民化和农民工就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市民化与就业满意度显著相关,市民化程度越高就业满意度也就越高;户籍制度和农民工自身素质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变量;农民工对市民化既有一定诉求和向往,又存在一定的恐惧和鸿沟,其诉求不是表现在经济收入方面,更多地表现在基于政策因素的社会保障、权益平等、城市融入等方面。因此,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政策取向是消除政策不平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农民工平等享有基本权益。
潘烜程名望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满意度市民化
市场化、政治身份及其收入效应--来自中国农户的证据被引量:42
2016年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以党员和干部身份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双差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治身份户比非政治身份户的人均收入高19.38%,其中有5.84个百分点来自于政治身份的贡献(收入效应)。乡村干部户的收入效应最高(7.73%), 其次是国家干部户(6.05%),最弱的是党员户(3.94%)。政治身份对农户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为0.48%,并不是造成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政治身份的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国家职工工资,以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等非劳动性收入。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仅仅改变了政治身份在各结构性收入上的收入效应,对总收入的收入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构建和培育更完善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规范和改革农村的政治治理结构和模式,抑制政治身份户、特别是乡村干部户的权力寻租及其收入效应,是中国乡村治理乃至农村稳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程名望史清华Jin Yanhong盖庆恩
关键词:政治身份中国农户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被引量:65
2015年
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将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
程名望黄甜甜刘雅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外流粮食产量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粮食主销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粮食安全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粮食安全,是当前需要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以我国7个粮食主产区2001-2013年面板数据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主销区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以及合理调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力度,有利于保证我国粮食主销区粮食供给的安全。
程名望黄甜甜刘雅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粮食产量粮食供给安全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一致抑或冲突被引量:7
2019年
最低工资是一项保障劳动者在付出劳动情况下获取能够维持其个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农民工是其重点保护对象。本文基于2016年上海市959个调查样本,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在农民工中执行状况较好,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堪忧;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社会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都存在一致性关系,且这种关系在知识型密集产业和较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为确保农民工收入稳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和市民化的实现,本文提出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程名望韦昕宇张家平
关键词: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障
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1192份样本为例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2016年上海市1192份农民工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有序logit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市民化意愿,其影响因素有社会保险、城市满意度、住房与交通、社会网络、收入与支出等。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并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农民工对非经济因素的诉求更高。本文认为:在市民化进程中一方面要重视“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力量,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看得见的手”的政府力量,同时关注农民工对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诉求,为其实现彻底的市民化创造条件。
杨未然黄俊逸程名望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定居意愿有序LOGIT模型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粮食产量了吗?——基于中国主产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6
2013年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冲突”,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国主产区1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稳定增产存在一致性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显著影响。保持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要素替代或要素对流,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保持耕地面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程名望张帅潘烜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粮食产量粮食主产区
农民工务工收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99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基于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8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动态监测调查的993份样本数据,研究了上海市农民工务工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职业资格证书拥有情况以及工作经验对农民工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拥有党员身份的农民工比未拥有党员身份的农民工收入高;男性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要显著高于女性;有配偶农民工的收入要显著高于没有配偶的农民工;农民工的年龄与收入呈"∩"曲线变化。基于结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第二,应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第三,要消除企业制度和社会观念中对农民工性别的歧视。
程名望华汉阳
关键词:农民工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