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444)

作品数:38 被引量:591H指数:14
相关作者:洪世键张可云蔡之兵张衔春杨林川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9篇建筑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城市
  • 5篇政府
  • 3篇地方政府
  • 3篇城镇化
  • 2篇三旧改造
  • 2篇土地开发权
  • 2篇企业
  • 2篇企业化
  • 2篇京津
  • 2篇京津冀
  • 2篇经济区
  • 2篇经济学
  • 2篇旧厂房
  • 2篇旧厂房改造
  • 2篇开发权
  • 2篇可达性
  • 2篇分权
  • 2篇分享
  • 2篇产业结构
  • 2篇城市空间增长

机构

  • 18篇厦门大学
  • 15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香港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英国卡迪夫大...
  • 1篇北京市城市规...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 1篇卡迪夫大学
  • 1篇江苏省城市规...
  • 1篇联合工程公司

作者

  • 16篇洪世键
  • 10篇张可云
  • 10篇蔡之兵
  • 5篇杨林川
  • 4篇张衔春
  • 2篇杨孟禹
  • 2篇单卓然
  • 2篇张京祥
  • 2篇欧阳效福
  • 2篇姚超
  • 2篇董维
  • 1篇尹秋怡
  • 1篇文超祥
  • 1篇张其邦
  • 1篇黄顺魁
  • 1篇胡映洁
  • 1篇许顺才
  • 1篇马武定
  • 1篇刘琼
  • 1篇陈轶

传媒

  • 4篇经济地理
  • 3篇河北学刊
  • 3篇城市规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福建建筑
  • 2篇2015中国...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软科学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林业经济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南方经济
  • 1篇现代财经(天...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20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土地开发权分享的旧厂房改造策略研究——厦门的政策回顾及其改进被引量:10
2016年
"三旧"改造作为盘活存量土地、破解征地拆迁难的政策,突破了政府主导土地再开发的局限性,其政策核心是政府与原土地使用权人分享土地再开发权。基于厦门的旧厂房改造政策设计与规划实践,分析政府和企业在旧厂房再开发中的利益关系。提出按照土地再开发权分享的原则,进行政策设计,包括改造用途的限定,提供"菜单式"的改造模式和利益分享方案。对三年来旧厂房改造政策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下一步工作改进策略建议。
何子张李晓刚
关键词:土地开发权
公共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累积机会的可达性度量方法被引量:31
2016年
构建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交通体系"是目前解决城市交通及其一系列衍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将生活与服务混在一起"对于提升步行效能、促进步行和降低机动交通需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反映居民获取公共服务设施的难易程度,对住宅价格具有资本化效应。文章以厦门岛1840个普通多、高层住宅为样本,通过累积机会法评价教育、商业、医疗和文体4种公共服务设施的步行可达性,并构建特征价格方程来检验公共品在住宅市场的资本化方向与程度。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和商业3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已资本化入住宅价格:教育和商业服务步行可达性对住宅价格有正向影响,而二、三甲医院步行可达性有负向影响;省示范小学步行可达性对房价的正向影响大于重点中学;市区级文化体育中心对房价的影响不显著。特征价格模型也实证估计了各特征变量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
杨林川张衔春洪世键林浩韬成庚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特征价格法住宅价格
基于AHP法的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生态宜居城市应当是偏重在生态方面的宜居程度。构造出包括资源利用、人居环境、生态维护、污染处理4个准则层共计19个指标的生态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河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肯定了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但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维护投入资金不足、污染治理力度参差不齐、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快河南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精明增长;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维护。
董维张可云
比较视野下的大都市区治理:概念辨析、理论演进与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5年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张衔春赵勇健单卓然陈轶洪世键
关键词:大都市区治理
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的启示被引量:80
2015年
"工业4.0"被看成是互联网全面进入生产制造系统的重要切入点,其以智能互联系统为主,采集特色化、个性化需求的数据,然后利用智能制造系统加工出个性化的产品。德国在实施"工业4.0"战略进程中,充分注重技术边界的延展与集成、渠道和供应链的强化、要素保障优先实施三个层面的协同推进。中国制造业以"工业4.0"为愿景的转型升级可借鉴德国经验,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重视核心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标准规划建设与实施、系统配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作用;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效应,通过人才培育、资源利用、市场开放等产业政策安排,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黄顺魁
关键词:制造业
城乡收入差距、要素流动与经济增长再研究——以重庆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从经济主体行为出发,讨论了城乡收入差距与要素流动的内在关系,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分析范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重庆为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STR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口城镇化存在倒"U"关系,要素流动和政府参与度对缩小差距存在时滞性和时变性,城乡差距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作用逐步放缓,且具有非线性转换特征。基于此,应加强区域化分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调整财政支出和农地流转政策,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保障农村经济长效增长。
杨孟禹杨芳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新经济地理学状态空间模型
城市蔓延的界定及其测度问题探讨——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被引量:34
2013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蔓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不容回避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城市蔓延问题及其严重程度,就必须先在基础层面上解决城市蔓延的界定及测度问题。本文将城市蔓延理解为过度的城市空间增长,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构建了测度城市蔓延的蔓延指数,并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案例,对有关城市的空间蔓延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
洪世键张京祥
关键词:城市蔓延城市空间增长长江三角洲
空港经济区法定空间规划体系内容识别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1
2015年
伴随临空经济的高速发展,空港经济区逐渐成为带动城市实现跨越增长的生力军。鉴于当前中国空港经济区发展不成熟、理论研究散乱、规划实践不成体系、不同类型的规划相互分割与各自为政等现实状况,本文通过系统文献梳理与项目实践研究,对空港经济区内涵与特征进行深入辨析,提出广义空港经济区的概念。并基于现状纷繁、多类别的空港经济区规划,系统梳理与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空港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空港经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多层次法定空间规划体系。进而结合当前规划实践,总结分析各层次法定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要点。最后,提出明晰空港经济区功能定位、预留产业空间、配套跟进服务设施、建立高级别管理机构及实现职住平衡五方面发展建议。
张衔春杨林川向乔玉洪世键
关键词:空港经济区
城中村改造拆迁难点与对策研究——基于厦门本岛实践的思考
以厦门本岛为案例,分析城中村拆迁改造的难点:村民对出租收益的路径依赖,难以遏制的违章建设与赔偿难题,安置房建设与过渡安置问题,本岛开发控制背景下'就地平衡'的困境。提出分类划定城中村改造政策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为切入...
何子张
关键词:城中村征地拆迁
文献传递
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程、制约因素及未来方向被引量:82
2014年
2014年2月,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七点要求,标志着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回顾京津冀地区1976年至2014年间的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利用相关数据对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京津冀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效果并不显著。综合分析,未处理好北京与首都、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的关系是导致京津冀地区无法真正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关键原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推动未来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张可云蔡之兵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