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KDA005)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0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雷声顾海良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被引量:2
- 2013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结合所作的新的实践和重要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一主多元"方面,对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与占有的统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制的两种不同形态等理论原理作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性质和内涵及不成熟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雷声
-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所有权公有制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被引量:10
- 2015年
-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们走向了历史深处,并通过方法整体性和逻辑整体性的探寻,把握到了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整体性。
- 张雷声顾海良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整体性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被引量:9
- 2016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效率,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体系特色、属性特色和国情特色三个层面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是行为主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遵守制度的规定、受到制度的约束。在我国现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张雷声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被引量:5
- 2014年
-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发展,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发展,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发展的纵横交织运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必须在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发展的基础上,理解从马克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发展,而"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的关键。
- 张雷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被引量:33
- 2014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既表现为从横向角度探讨其构成的复杂的逻辑关系,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也表现为从纵向角度探讨其构成的逻辑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表现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是统一的。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真正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 张雷声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被引量:5
- 2016年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规律性成果,并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科学。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立场、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以马克思经济思想为本源的研究思路、以经济发展实践为导向的研究取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 张雷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
- 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以马克思《资本论》及其创作过程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经济范畴特性的辩证统一;在《资本论》的理论内容叙述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运动的逻辑关联;在《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建构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经济范畴辩证转化的整体关照。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不仅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而且也说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对唯物史观科学性的印证,更重要的是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之上的。
- 张雷声
- 关键词: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
- 论中国道路创建和发展的自觉被引量:5
- 2014年
- 中国道路创建和发展的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自我发展。始终坚持阶段性目标与总的发展目标的统一,以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推进总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中国道路的目标自觉;明确地把中国道路的方位定位于我国国情与当今世情的统一,并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中国道路的方位自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统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道路的路径自觉;中国道路在理论逻辑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
- 张雷声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恩格斯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被引量:11
- 2015年
-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一部重要文献,它不仅是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一种鲜活反映,更重要的是,它运用大量的历史材料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与马克思同样的结论,从而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恩格斯关于工业革命及其后果的分析蕴含着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研究是站在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立场上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起诉;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论述则确立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明确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 张雷声
- 关键词:恩格斯工人阶级资本主义
-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被引量:9
- 2014年
-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必须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为前提,以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现存制度为基础,以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动力。在制度问题上,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要认识到制度自信并不是以制度的完美无缺为基础的,制度不完善并不必然导致制度不自信,只有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
- 张雷声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