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1001)

作品数:74 被引量:1,252H指数:21
相关作者:周国华章新平毛德华唐承丽贺艳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25篇天文地球
  • 12篇水利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社会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城市
  • 8篇影响因素
  • 8篇同位素
  • 8篇稳定同位素
  • 8篇降水
  • 6篇水汽
  • 6篇城市群
  • 5篇洞庭湖
  • 5篇生态
  • 5篇水沙
  • 5篇径流
  • 5篇长江
  • 5篇城乡
  • 4篇乡村
  • 4篇旅游
  • 4篇径流量
  • 4篇分馏
  • 4篇长株潭
  • 4篇大气水汽
  • 3篇地域分异

机构

  • 70篇湖南师范大学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六盘水师范学...
  • 5篇湖南省水文水...
  • 4篇湖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国土资源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湖南省气候中...

作者

  • 18篇周国华
  • 16篇章新平
  • 13篇毛德华
  • 12篇唐承丽
  • 11篇贺艳华
  • 10篇胡光伟
  • 8篇吴华武
  • 8篇关华德
  • 7篇谭雪兰
  • 7篇张新主
  • 7篇冯畅
  • 7篇黄一民
  • 6篇李景保
  • 6篇朱佩娟
  • 6篇崔树强
  • 5篇李正最
  • 5篇吕殿青
  • 5篇代稳
  • 4篇刘春腊
  • 4篇徐美

传媒

  • 7篇冰川冻土
  • 6篇地理学报
  • 5篇地理研究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经济地理
  • 4篇地理科学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1960—2006年湘江流域内44个气象观测站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分析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来分析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47年间以21.29 mm/10a速率显著减少,通过了90%信度检验;且有75%的站点蒸发皿蒸发量下降趋势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趋势主要在夏季,以15.58 mm/10a的速率显著下降,并通过了99%信度检验。从空间分布来看,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且下游地区减少趋势最显著。流域饱和差的减小及风速的显著下降导致大部分站点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
张婷婷章新平吴华武申林郭丽香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湘江流域
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被引量:50
2017年
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是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城乡空间组织过程与状态,主要通过促进城乡主体的互动以及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高效配置与有序流动,来建构城乡社会经济生态空间联系与相互作用秩序,以实现空间结构的优化与空间功能的提升。城市群地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较一般区域更为复杂。城市群地区多中心、高密度、强流动和网络化的特征决定了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形态的网络化、空间组织尺度的层级性、空间要素流动的多向性、空间组织效应的叠加性、空间组织功能的多样性;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内容涉及城乡物质空间的建构、城乡要素系统的优化配置、城乡主体行为范式的确立、城乡地域功能的整合提升等四个方面;"集聚与扩散"、"冲突与均衡"、"协同与共生"三大机理,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组织优化;复杂网络与多智能体的集成分析可以有效诠释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的过程与机理。
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谭雪兰陈征范曙光
关键词:城市群
长沙市职住关系的测度及城市通勤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运用居住独立性指数和就业独立性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测度长沙市城区的职住空间关系发现:长沙市雨花区和芙蓉区为高度分离区,开福区和天心区为中度分离区,岳麓区为低度分离区;不同分离区的居民通勤特征有明显差异。从抽样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职住空间错位对于通勤时间的影响显著,其次是人口密度。提高职住平衡程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平均通勤出行时间和平均通勤距离,提高通勤效率。
陈炉周国华
望城区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优化思路及行动方略被引量:2
2019年
从望城当前肩负的发展使命出发,指出望城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总体战略、发展理念方面提出空间优化思路,进而提出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优化的几点行动方略。
陈征严静
关键词:中心城区结构优化
水文变异下长江荆南三口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变化及贡献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1951—2015年长江荆南三口5站实测原型年径流量序列,采用Mann-Kendall等方法检测其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在此基础上,运用GEV概率密度最大流量法计算荆南三口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并从多时空尺度视角分析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差异及其贡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新江口、沙道观、康家岗、管家铺和弥陀寺水文站的第一次径流突变年份分别为1990、1959、1959、1972和1972年,并将第一次突变以前的月均流量序列作为水文变异前的水文序列.在水文变异条件下,长江荆南三口1—12月的各月生态需水量分别为69.63、26.15、55.65、452.65、2166.44、4660.83、10875.66、9966.49、7868.38、4773.60、1655.01和338.49 m^3·s^(-1).新江口、沙道观、康家岗、管家铺和弥陀寺5个水文站的年均生态需水量分别为901.57、507.00、221.30、1438.03和581.62 m^3·s^(-1).水文变异后,荆南三口满足河道内生态需水的频率大幅下降,由变异前的55%以上下降至变异后的20%以下,生态需水缺乏现象严重.影响荆南三口河道内生态需水时空变化的因素主要为不同时期水利工程、各行业用水量等人类活动.
何蒙吕殿青李景保代稳徐志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基于CiteSpace中国乡村功能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69
2017年
利用CiteSpace对1992—2016年CNKI核心期刊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乡村功能研究的482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围绕乡村功能的概念内涵与分类、乡村功能的评价与分区、乡村功能的演化规律、乡村功能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梳理乡村功能的研究热点与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了当前相关研究的主要特征、发展动态、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未来乡村功能研究的趋势、思路、重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对于我国未来时期内乡村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谭雪兰欧阳巧玲于思远安悦周国华
关键词:CITESPACE知识图谱
近10年来中国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7
2017年
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关于城乡一体化与空间组织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缺乏系统总结。本文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分析了2006年以来城乡一体化与空间组织研究的热点领域,对同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紧密相关的城乡空间关联与地域差异、城乡空间形态与结构演变、城乡相互作用机制与要素流动、城乡空间组织发展模式与优化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了相关研究进展、不足及主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视角、方法以及地域等角度提出了未来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的重点、方向以及思路。认为应在进一步关注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农村制度改革、信息化等新因素基础上,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从内涵、特征、动态演变、影响因素、运行机理、效应评价、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展开研究。
贺艳华李民宾津佑周国华唐承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45
2013年
采用样点分析、样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聚居规模与空间形态、聚居设施与居住条件、聚居主体与社会结构等农村聚居核心特征要素出发,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平原—丘陵—山区地域梯度、发达—欠发达—落后经济梯度、近郊—远郊—偏远距离梯度规律;农村聚居空间分异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国家政策与制度调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作用程度、方向、效应不同,并相互制约与影响;自然地理条件属于稳定型因子,重点作用于平原—丘陵—山区地域梯度,产生"持续强化效应";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属于动态型因子,主要作用于发达—欠发达—落后经济梯度、近郊—远郊—偏远距离梯度,产生"倒U型阶段效应";地域文化环境是影响农村聚居较为深刻和本质的因素,通过影响聚居主体价值体系与行为习惯发生作用,属于半稳定性因子,产生"双向均衡效应"。
贺艳华曾山山唐承丽周国华张洁李莉
关键词:空间分异
荆江三口60 a来入湖水沙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为了掌握荆江三口入洞庭湖径流泥沙演变规律,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小波分析以及均值差异t检验法等方法,对荆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和藕池口)入洞庭湖1951—2011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三口水沙过程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荆江三口入洞庭湖径流泥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荆江三口径流量发生显著变化集中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而输沙量突变点发生在1950年代,此后三口水沙演变始终表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②太平口和藕池口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演变周期保持一致,均为31 a的周期变化,松滋口和宜昌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具有相同的周期性,分别为16 a和33 a的周期变化;③人为因素只是加速荆江三口分流分沙衰减趋势,但并不是致使其水沙演变发生突变的原因。
胡光伟毛德华李正最曾毅冯畅
关键词:小波分析
季风区长沙站大气水汽和降水中δ^18O的模拟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稳定同位素大气水平衡模式(i AWBM)模拟了季风区长沙站大气水汽和降水中δ18O的时间变化,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其目的在于检验i AWBM在模拟季风区大气中水稳定同位素循环方面的能力,揭示影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原因,改善对季风区水循环中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理解和认识.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长沙降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季风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雨季被贫化旱季被富集的基本特点以及存在的显著降水量效应均被模拟出.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模拟的冬季风盛行期间的加权平均δ18O为-6.58‰,与该时段的实际监测值相当;模拟的夏季风盛行期间的加权平均δ18O为-9.58‰,低于该时段的实际监测值.i AWBM主要利用大气的可降水量、水汽通量、蒸发量和降水量4个驱动变量来模拟水稳定同位素的循环.其中,可降水量对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贡献被包含在其他3个驱动变量中.水汽通量对水汽同位素变化的贡献具有富集和贫化的双重作用,蒸发量和降水量对水汽同位素变化的贡献分别具有富集和贫化的作用.在对水汽同位素起富集作用的两个因子中,水汽通量的平均同位素贡献为1.66‰,贡献率为63.97%;蒸发量的平均同位素贡献为0.91‰,贡献率为36.03%,水汽通量的同位素贡献起主要作用.在对水汽同位素起贫化作用的两个因子中,水汽通量的平均同位素贡献为-1.40‰,贡献率为53.47%;降水量的平均同位素贡献为-1.09‰,贡献率为46.53%,水汽通量和降水量的同位素贡献大致相当.
章新平关华德张新主吴华武李广黄一民
关键词:季风区稳定同位素分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