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2B020310004)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曾曙才陈颉颖丁雪腾储双双张兵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 1篇油茶
  • 1篇油茶林
  • 1篇有机质
  • 1篇水源涵养
  • 1篇笋用
  • 1篇田间
  • 1篇田间持水量
  • 1篇土壤性状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人工林
  • 1篇人工林土壤
  • 1篇桉树
  • 1篇尾叶桉
  • 1篇吸水

机构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曾曙才
  • 2篇陈颉颖
  • 1篇丁雪腾
  • 1篇张兵
  • 1篇储双双

传媒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经济林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华南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综合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广东省第6次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对华南地区3种重要的用材林(桉树(Eucalyptus spp.)、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A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A、B层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p<0.05);3种林分土壤(A、B层)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林分A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含量显著高于B层,A层全磷、全钾和有效铜含量与B层无显著差异。土壤综合评价系数在A层以桉树人工林最高、杉木人工林较小,B层则为杉木人工林最高、桉树人工林较小,马尾松人工林在A、B层均居中。
刘飞鹏储双双裴向阳莫罗坚陈颉颖曾曙才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桉树马尾松EUCALYPTUSSPP
广东省三种典型经济林地土壤性状和养分储量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经济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林分类型,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了解经济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以促进经济林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经营,选取广东省内三种典型的经济林(包括板栗林、油茶林、笋用麻竹林),对此三种经济林地的土壤孔隙性、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和储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板栗林地的土壤容重较大,其孔隙度为40.30%-55.99%,田间持水量在208.37-241.29 g·kg^-1之间,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含量偏低,磷和钾极度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70.50与11.25、2.70、113.48 t·hm^-2;油茶林地的土壤容重较小,其土壤孔隙度为49.73%-53.58%,田间持水量在313.90-397.61 g·kg^-1之间,土壤中的氮和钾元素含量偏低,磷元素极度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40.91与7.13、1.94、84.97 t·hm^-2;笋用竹林地的土壤容重不大,其土壤孔隙度为46.70%-48.16%,田间持水量在269.11-297.85 g·kg^-1之间,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丰富,而钾素含量很低,磷元素较为缺乏,0-60 cm土层中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储量分别为69.54与12.68、2.93、83.18 t·hm^-2。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经济林地土壤中的磷与钾元素均缺乏,施肥时应注重磷钾肥的施用。
裴向阳钟凤娣张兵陈颉颖曾曙才
关键词:板栗林油茶林土壤性状
尾叶桉人工林改造对土壤和凋落物持水效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对低效人工林进行改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效能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广东省东莞市林业科学园内尾叶桉(Eucalypt usurophylla)人工林2种不同改造模式和未改造尾叶桉人工林土壤和凋落物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2种改造模式分别为均匀伐除70%和40%原有桉树后间种乡土阔叶树(分别记为模式Ⅰ和模式Ⅱ),未改造桉树林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改造3年后,模式Ⅰ和Ⅱ的表层(0~20cm)土壤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蓄水量显著提高,0~40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显著下降(P<0.05);模式Ⅰ和Ⅱ凋落物吸水速率和最大持水率显著增加,凋落物储量和最大持水量显著减小;各林分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凋落物持水率、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函数关系;林分改造提高了林地0~60cm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且两种改造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林分土壤持水能力均远大于凋落物,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仅为0~20cm土层有效持水量的0.59%~2.06%。
刘飞鹏曾曙才莫罗坚丁雪腾朱剑云刘颂颂李年生
关键词:水源涵养田间持水量吸水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