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作品数:38 被引量:193H指数:7
相关作者:殷坤龙时红莲王晓峰李长冬钱同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3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滑坡
  • 5篇非饱和
  • 4篇三峡库区
  • 4篇神经网
  • 4篇神经网络
  • 4篇水特征曲线
  • 4篇网络
  • 4篇抗滑
  • 4篇抗滑桩
  • 4篇库区
  • 3篇吸力
  • 3篇抗剪
  • 3篇抗剪强度
  • 3篇基质吸力
  • 3篇非饱和土
  • 3篇饱和土
  • 2篇三维可视化
  • 2篇神经网络模型
  • 2篇统计模型
  • 2篇土-水特征曲...

机构

  • 33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亚琛工业大学
  • 1篇湖北省交通规...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北京市地质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铁道部经济规...
  • 1篇武汉建工科研...

作者

  • 6篇殷坤龙
  • 5篇时红莲
  • 4篇王晓峰
  • 3篇钱同辉
  • 3篇汤罗圣
  • 3篇李长冬
  • 2篇刘艺梁
  • 2篇吴金泉
  • 2篇苏爱军
  • 2篇刘鲁文
  • 2篇佘明军
  • 2篇刘林美
  • 2篇唐辉明
  • 2篇夏文才
  • 2篇滕伟福
  • 2篇吴益平
  • 2篇孙卡
  • 2篇胡新丽
  • 2篇桂蕾
  • 2篇张石磊

传媒

  • 6篇安全与环境工...
  • 4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应用激光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红外技术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持海量三维空间数据存储的文件结构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海量空间数据实时应用时数据加载滞后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对其高效存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分类存储、增量追加、索引管理、实时调度等方法,结合文件系统及空间数据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了基于文件系统的海量三维空间数据存储结构,可以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快速调度。试验证明,该存储结构可有效支持空间信息技术与三维可视化项目的开发与应用。
孙卡程小宁秦雯
关键词: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
利用纳米门电极增强拉曼散射
2011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机制,并进一步提高增强因子,研制了具有高稳定性的纳米劈裂装置及芯片。结合纳米劈裂技术及SERS技术,在拉曼光谱测量的同时能非常精确地操纵两纳米电极间的距离以观察相应拉曼光谱强度的变化。发现拉曼光谱强度依赖于纳米电极的间距以及激光的偏振化方向。在利用两纳米电极作为增强体的基础上引入了纳米门电极,并观察偏置电压下的门电极对拉曼光谱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拉曼光谱信号的强度强烈地依赖于纳米门电极上所施加的偏置电压。实验为增强拉曼信号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为拉曼光谱增强机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向东王青玲王希成李铁平魏有峰罗中杰
关键词:光谱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光刻
三峡库区溶蚀泥灰岩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针对三峡库区泥灰岩边坡岩体强烈松动、一经扰动即容易出现整体崩溃失稳这一现象,以长江河谷下切引起岸坡应力场变化为背景,从泥灰岩边坡岩石矿物组成成分及岩体结构特征入手,通过扫描电镜、溶蚀试验等方法,证实了泥灰岩岩石矿物化学成...
常中华伍法权刘海燕梁宁
关键词:溶蚀变形破坏机理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更新统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在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更新统湖相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具有震积岩特征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液化砂(泥)岩脉、液化角砾岩、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球—枕状构造、液化卷曲变形层等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标志,此外剖面内还发育了大型同震断层、震裂缝、同震褶皱等一系列同震构造变形标志。该区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更新世以来昆仑山北缘及柴达木盆地地区仍处于频繁而强烈的活动状态,通过震积岩层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柴达木盆地更新世以来构造活动状况,这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盆山耦合、古地震活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萌李德威刘德民朱云海罗文行秦雅东
关键词:震积岩柴达木盆地更新统古地震
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室内直接剪切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滑带土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是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治理工程设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直接快剪试验以其操作简单、原理明确被认为是用来检测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直接快剪原理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进行了室内剪切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并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粒径下滑带土的剪切特性变化规律,为后续对滑带土直剪试验的数值模拟与黄土坡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提供参考。
谢放胡桂林陶建明
关键词:滑带土直接剪切试验含水率粒径抗剪强度参数
基于土拱效应的改进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被引量:19
2010年
在目前抗滑桩工程中,抗滑桩布设参数的选取一般多依据工程经验确定,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过分偏于保守的设计会造成一定的投资浪费。根据对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指出抗滑桩桩间土拱是土拱效应作用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并对抗滑桩最大桩间距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证。在原有对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拱效应的改进抗滑桩最大桩间距计算模型。通过滑坡工程实例的对比研究发现,最大桩间距模型比原有计算模型具有更好的工程适用性,可为抗滑桩工程中抗滑桩间距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李长冬唐辉明胡新丽胡斌
关键词:滑坡抗滑桩土拱效应
框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解框架式抗滑桩桩土共同作用特征和阻滑能力,采用有限元技术,综合考虑滑体、滑床的物理力学参数及桩土界面参数等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并结合长江三峡库区巴东县红石包滑坡治理工程,建立框架式抗滑桩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观察框架式抗滑桩内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桩、梁、土相互作用关系。计算结果显示:框架梁与前后双排桩变形协调一致,框架桩与桩间土体位移值基本相同,框架式抗滑桩与桩间土体构成了一个整体刚度较大的空间结构。此结果表明框架式抗滑桩具有等效连拱支挡作用和较大的刚度和稳定性。
钱同辉陈芳程周炳丁红星
关键词:桩土共同作用有限元
一种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C4.5决策树改进算法被引量:12
2011年
针对C4.5决策树构造复杂、分类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决策树构造改进算法。该算法采用近似分类质量作为节点选择属性的启发函数,与信息增益率相比,该标准更能准确地刻画属性分类的综合贡献能力,同时对噪声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此外还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属性的近似分类质量相等的特殊情形,给出了如何选择最优的分类属性作为节点的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构造的决策树在分类精度和规模上均优于C4.5算法。
刘兴文王典洪陈分雄
关键词:决策树信息增益率C4.5算法粗糙集变精度粗糙集近似分类质量
恩施市志留系地层斜坡灾变智能化预测
2013年
由于滑坡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及发生物理过程的非线性,决定了滑坡灾害预测研究的趋势是确定特定区域、特定条件下不稳定斜坡体演变成为滑坡的可能性,以及这些不稳定斜坡体空间分布规律的预测研究。以鄂西恩施市志留系地层潜在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GIS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适用于研究区志留系地层斜坡灾变空间预测的技术路线及方法:从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库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智能化预测模块设计、斜坡灾变智能化预测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研究区内在将来外界营力作用下可能演变成为滑坡的不稳定斜坡区空间的分布情况,并利用遥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成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计算机智能化理论与GIS技术结合应用于斜坡灾变空间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曾斌项伟Joachim RohnDominik Ehret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神经网络
陕西省子长地区非饱和马兰黄土的渗透系数曲线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陕西省子长地区非饱和马兰黄土的渗透特性,对其做了常规物理指标测定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变水头渗透试验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得到了非饱和黄土的各项物理性质参数、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饱和渗透系数以及土—水特征曲线。根据测定数据,结合统计模型计算并绘制了非饱和黄土的K-θ曲线,得出非饱和黄土在脱湿过程中渗透系数在进气值前后随含水率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并引入土粒双电层模型,从微观角度解释了非饱和黄土渗透机理,为当地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晓峰时红莲刘少科
关键词: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统计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