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130)

作品数:7 被引量:202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佳燕谈小燕邓翔宇徐瑾梁思思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街道
  • 3篇城市
  • 1篇有界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空间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社区规划
  • 1篇社区社会
  • 1篇市民
  • 1篇权力
  • 1篇住区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研究
  • 1篇无边
  • 1篇邻里
  • 1篇街道空间
  • 1篇公共空间
  • 1篇公众
  • 1篇公众参与

机构

  • 5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委党校

作者

  • 4篇刘佳燕
  • 1篇梁思思
  • 1篇谈小燕
  • 1篇邓翔宇

传媒

  • 2篇城市规划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城市设计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关系·网络·邻里——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被引量:44
2014年
当前的全球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对于传统上作为"地方实体"的城市社区以及社区规划研究方法都提出了重大挑战。聚焦于关系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作为城市社会研究中一种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通过引入"关系数据"的量化研究,在微观个体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搭建起中观层面的解释性桥梁,为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社区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文章对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兴起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以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成果归纳,提出关系网络分析在城市社区规划研究中的引入,将有助于跳出传统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主导的社区研究的局限。最后,围绕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未来可拓展的领域进行了展望。
刘佳燕
关键词:关系网络邻里社会网络分析
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被引量:20
2012年
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极富中国色彩的社会政治内涵和丰富的市民生活,却往往在宏大叙事和中心聚焦的研究视角中被忽视。文章回顾了中国城市街道的形成,并着重探讨其演变历程中的四个关键时期;进而借助社会空间分析视角,提出了街道作为权力再现、社会领域和生活空间等特色的形成机制;以求应对当前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冲击,为探索本土社会文化影响下的街道模式和活力再造机制提供参考。
刘佳燕邓翔宇
关键词:街道权力社会空间
全球化与地方性交织中的街道空间——评《城市、街道与市民:度量凡生》被引量:3
2016年
街道作为城市生活的舞台,是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尤其对于以伦敦为代表的国际移民城市而言,街道更成为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的平台。《城市、街道与市民:度量凡生》一书以伦敦南岸一条普通的地方性商业街为研究对象,从人类学与建筑学的交叉视角,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浪潮下商业街作为微型公共空间在地方经济、社会互动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文章对著作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和研究特色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就其交叉学科视角、城市边缘视角和城市转型研究的特殊价值贡献进行了评述。
刘佳燕
关键词:街道城市边缘
转型背景下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实践和思考——以北京市清河街道Y社区为例被引量:40
2017年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进入重要转型期,对进一步推动社区规划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基于对中国转型时期的背景研读,以及国内外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发展评述,提出了关于社区参与的3个根本性问题,即参与的目的、主体和实践过程。进而结合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开展的参与式社区规划实践活动进行阐释。社区规划是"新清河实验"的一部分,通过跨学科力量,探索空间规划与社区治理的整合机制,是通过空间的再组织实现社会的再组织的过程,是向社区还权和增能的过程,是实现社区共建共享、协商共治的过程。
刘佳燕谈小燕程情仪
关键词:公众参与公共空间
有界无边:传统城市住区边界演变及内涵探析被引量:4
2017年
中国传统城市的住区边界承载着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内涵。文章回顾住区边界的演变历程,从社会治理和空间结构两个层次分析城市住区边界在权力治理、居住礼制、社区归属、开放空间活动等特色下的内涵,以应对当下对封闭住区打开边界的争议,为住区规划和设计提供借鉴。
梁思思
关键词:住区社会治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