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144)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垣马得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1篇道家
  • 1篇道家哲学
  • 1篇道通为一
  • 1篇形而上
  • 1篇哲学
  • 1篇政治学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生态...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生态现代化
  • 1篇生态主义
  • 1篇视阈
  • 1篇体悟
  • 1篇主义
  • 1篇文明建设
  • 1篇现象学
  • 1篇领会
  • 1篇经济学

机构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2篇马得林
  • 2篇李垣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学术论坛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浅绿”与“深绿”——基于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政治学的解读被引量:2
2015年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政治学依据各自的学科背景,分别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但在生态文明的界定、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及生态文明建设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三个方面,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政治学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进而可将生态文明建设区分为"浅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深绿"的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维度。当前,我国践行的主要是基于环境经济学理念下的"浅绿"生态文明建设,而要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有赖于践行环境政治学理念下的"深绿"生态文明建设。
李垣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经济学环境政治学
“技进乎道”与“道通为一”——关于中国传统技术思想的形而上考察被引量:4
2014年
在中国传统技术思想中,"技"与"道"是把握"存在"问题的主要方式,它们之间形成了"体用不二"的圆融关系,这种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内在超越"特征在传统技术思想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以技悟道"的技艺智慧和"以道统技"的炼养功夫。其中"悟"和"统",体现了中国思想"向内觅理"的特征。同时,中国传统技术思想也强调"道不远人"、"道在器中"的生存哲学,此种哲学体现了"道通为一"的整体思维及"够用就行"的"实用"观念,使"体用不二"也最终落实在"用"上。
马得林
关键词:体悟
从“浅绿”走向“深绿”——生态主义视阈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3
2013年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更加类似于生态现代化所提出的"浅绿"思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有赖于践行生态主义倡导的"深绿"思想,即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以及工业文明主导下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从"浅绿"走向"深绿"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承担起更多不断增加的环境责任,为人类的绿色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垣
关键词:生态主义生态现代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现象学与道家哲学领会“存在”问题的思想契合
2014年
现象学以直观认识存在,主张面向生活世界、回到事物本身,这既是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也是对其主客二元思维模式的颠覆,开辟了西方哲学新的把握存在的思维方式。道家哲学主张道法自然,以直觉思维领会存在,回归自然大化的本性,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感悟存在的思想道路。探讨现象学与道家哲学基于领会存在问题的致思方式,其中有着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契合:扬弃思辨回到存在本身,是现象学与道家哲学的共同主题;超越理智主义直指存在的直觉直观,是现象学与道家哲学共同的致思路径;以生活世界为基点探寻存在的意义,是现象学与道家哲学的共同旨趣。
马得林
关键词:现象学道家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