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71) 作品数:10 被引量:61 H指数:5 相关作者: 蔡春芳 朱健明 叶元土 吴韬 李婷 更多>>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 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的诱因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5 2016年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的"白膏症",又叫"肝胰腺白化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肝胰脏颜色发白,腹腔积水,附肢不坚硬、空瘪等。病情较轻时还能正常蜕壳,但食用价值下降。病情严重时腹腔积水加重,肝胰脏萎缩、消失,称为"水瘪子"。"水瘪子"没有食用价值,死亡率高。2015年在江苏兴化等地"水瘪子"病情比较严重,蟹农损失惨重。其实早在2002年太湖围网养蟹时就发生过"白膏症",苏州市科技局曾立项支持"白膏症"的研究。课题组经过研究, 朱健明 王志 蔡春芳 戴子坚 唐雪生 沈建明 吴东峰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肝胰脏 肝胰腺 养蟹 蜕壳 附肢 果胶和阿拉伯木聚糖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揭示果胶和阿拉伯木聚糖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脂肪蓄积和代谢的影响。向饲料中分别添加8%的商品果胶(P组)和30%的麦麸(麦麸作为阿拉伯木聚糖源)(A组)制成试验饲料。将... 张振龙 蔡春芳 叶元土关键词:果胶 阿拉伯木聚糖 黄颡鱼 脂质代谢 中华绒螯蟹围食膜结构观察及其主要蛋白质种类的鉴定 被引量:1 2016年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围食膜的分泌、形态和功能,实验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消化道及围食膜的基本形态,采用几丁质酶溶解法和SDS-PAGE电泳法研究了围食膜的基本组成成分,采用液相色谱电离串联质谱(LC-ESI-MS/MS)分析了围食膜蛋白的种类。显微切片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整个消化道表面都有围食膜存在,除中肠外围食膜区室化作用明显;围食膜与上皮细胞分离时,柱状细胞变成不规则圆形,核消失。电镜结果显示,围食膜形成时上皮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和分泌泡;中肠上皮细胞表面密生微绒毛。围食膜能被几丁质酶溶解,围食膜蛋白质SDS-PAGE图谱显示有7条比较清晰的电泳条带,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40 ku以上。LC-ESI-MS/MS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围食膜蛋白主要包括钠、钾-ATP酶、ATP合成酶、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硫氧还原蛋白、加氧酶等。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的围食膜由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可能参与免疫、渗透调节和营养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 李婷 蔡春芳 朱健明 何捷 吴韬 叶元土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围食膜 高pH值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及虾青素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揭示高pH对河蟹体色的潜在影响,探讨了高pH胁迫下河蟹虾青素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将河蟹饲养于6个规格为18 m^2的水泥池中,养殖用水为沙滤河水(pH 7.5-8.0)。将其中三个水泥池的水用1 mol/L Na OH调pH至9.0-9.5。分别于pH调整后的2、24、48、96、192 h时采集河蟹血淋巴和头胸甲,分析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结果表明:pH胁迫后96 h内河蟹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96 h后虾青素含量趋于稳定;血清SOD、CAT、T-AOC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CAT均在胁迫48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T-AOC在胁迫192 h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高pH胁迫会导致河蟹氧化应激,从而使河蟹体色变差。 龚志 蔡春芳 朱健明 伊淑平 叶元土 沈建明 张卫业 张倩关键词:活性氧自由基 虾青素 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揭示植物性饲料中非淀粉多糖(NSPs)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潜在抗营养作用,本试验研究了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将果胶、酶解果胶、麦麸(木聚糖源)、酶解麦麸分别以8%、8%、30%和3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制成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5.9±0.4)g的中华绒螯蟹8周,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过量投饲。消化率试验采用初始体重为(42.0±5.1)g中华绒螯蟹进行,每种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结果显示:各组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果胶组血清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酶解果胶组、木聚糖组和酶解木聚糖组(P<0.05),后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果胶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酶解果胶组(P<0.05);木聚糖组和酶解木聚糖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酶解果胶组(P<0.05)。木聚糖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酶解木聚糖组(P<0.05)。中华绒螯蟹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呈现果胶组<酶解果胶组<木聚糖组<酶解木聚糖组的态势,果胶组干物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酶解果胶组(P<0.05),木聚糖组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酶解木聚糖组(P<0.05)。各组中华绒螯蟹肠道上皮均覆盖围食膜,未见各组中华绒螯蟹在围食膜厚度、皱襞宽度和皱襞高度上有明显不同。由此得出,果胶和木聚糖会降低中华绒螯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但不影响其肠道形态;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的抗营养作用强度不同,总体上表现为果胶的抗营养作用大于木聚糖。 吴韬 张振龙 蔡春芳 叶元土 李婷 朱健明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果胶 木聚糖 家鱼肝胆综合征病因及防治技术探讨 2016年 鱼类肝胆综合征是我国频繁发生的鱼病之一,流行季节主要在6-10月,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草鱼、斑点叉尾鲴、乌鳢、团头鲂、青鱼、罗非鱼等,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生,死亡率可高达50%~90%,造成惨重损失(孟祥林,2004;吴桂亮,2007)。下面就肝胆综合征症状,以及文献资料中关于其病因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建议作一总结,并重点介绍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 蔡春芳 戴子坚 何捷 朱健明 王志 路遥 吴东峰关键词:综合征 病因 不同水溶性的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饲料利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探究非淀粉多糖(NSPs)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饲料利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水溶性果胶(SP)、水不溶性果胶(ISP)、水溶性木聚糖(SX)和水不溶性木聚糖(ISX)为材料,按照12%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饲养初质量(1.6±0.7)g的河蟹13周。分析测定了饲料粘性及各组河蟹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营养物质和能量保留率、体成分、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肝胰腺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4种饲料的粘性差异较大,SP组最高,ISP组其次,ISX组最低。各组河蟹的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SP组饲料系数高于ISP组和SX组(P<0.05),ISX组饲料系数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SP组的蛋白、脂肪和能量保留率低于ISP组(P<0.05),而SX组的蛋白保留率高于ISX组(P<0.05),且ISP和SX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NSP的溶解性不影响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但ISP组低于SX组和ISX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实验NSPs影响河蟹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其影响机制可能与粘性有关而与溶解性无关,粘性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河蟹对饲料的利用;NSPs可能影响河蟹胆汁酸的重吸收但不影响河蟹对饲料脂肪的利用。 吴韬 朱健明 李婷 蔡春芳 叶元土 吴萍 陈科全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非淀粉多糖 成蟹养殖几个认识误区及高产优质河蟹养殖技术关键 被引量:3 2014年 在河蟹养殖技术方面,虽然这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入规格河蟹的养殖单产由25千克/亩以下提高到了75千克/亩,但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蟹农在养殖的关键技术上还有一些认识误区。现总结2012年亩效益达万元以上的蟹农的养殖管理经验(见表1),分析高产优质河蟹养殖模式中的共同特征,以帮助更多的蟹农取得更高的养殖收益。 戴子坚 蔡春芳 王国清 吴东峰 张倩 彭卫关键词:养殖技术 高产优质 河蟹 成蟹养殖 养殖模式 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本研究旨在揭示果胶和木聚糖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果胶和麦麸(木聚糖源)分别以8%和30%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制成试验饲料,将经过酶解的果胶和麦麸添加到饲料中制备成对照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5.9依0.4)g的中华绒螯蟹8周。养殖试验结束后,采用16S r DNA荧光定量PCR法分析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结构。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肠道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的细菌组成。果胶组肠道菌群丰度指数Ace和Chao分别低于其对照组31%和39%,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impson比对照组高25%,而Shannon指数比对照组低48%。木聚糖组Ace和Chao指数均比果胶组高约25%,比其酶解对照组高约14%。木聚糖组的多样性指数与其酶解木聚糖组及果胶组的差异较小。上述结果表明,果胶和木聚糖均影响中华绒螯蟹肠道的菌群结构,但两者对肠道菌群丰度的影响不同。 吴韬 张振龙 蔡春芳 叶元土 朱健明 李婷关键词:果胶 木聚糖 中华绒螯蟹 肠道菌群 高果胶日粮对黄颡鱼生长、消化,胆汁酸代谢不良影响及机制探究 非淀粉多糖(NSPs)是饲料中植物蛋白源的重要组分之一,医学及畜禽营养最新研究发现其在低剂量时具有抗氧化,提升免疫,改善肠道菌群功效,而高剂量时表现出一定的抗营养作用。随着鱼粉等动物蛋白资源的日趋紧张和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 任胜杰关键词:黄颡鱼 果胶 胆汁酸 肠道微生物 肝胆综合症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