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766) 作品数:38 被引量:431 H指数:13 相关作者: 苏向前 杨宏 张楠 邢加迪 姚震旦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北京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CTHRC1增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collagen triple helix repeat containing 1,CTHRC1)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调或抑制miR-520d-5P的表达,探讨其对基因CTHRC1的调控作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20d-5P与基因CTHRC1的3'UTR区之间是否相互结合。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株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及临床结直肠癌配对标本中基因CTHRC1的蛋白表达水平。构建稳定转染基因CTHRC1的结直肠癌细胞系;CCK-8、Transwell等方法检测稳定转染目的基因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在配对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发现,正常组织中miR-520d-5P的表达高于癌组织(P<0.001),基因CTHRC1的表达趋势相反(P<0.001),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通过miR-520d-5P模拟类似物mimics及抑制物inhibitor的瞬时转染实验发现其对基因CTHRC1的蛋白表达有负向调节作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520d-5P与CTHRC1的3'UTR之间存在相互结合。稳定转染基因CTHRC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但侵袭能力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配对结直肠癌标本中,原发癌组织中基因CTHRC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03)。结论:miR-520d-5P对基因CTHRC1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基因CTHRC1可以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且与miR-520d-5P具有临床相关性。 谭非 徐星 高品 苏向前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 microRNAs and ceRNAs: RNA networks in pathogenesis of cancer 被引量:14 2013年 microRNAs (miRNAs) are a class of endogenous, single-stranded non-coding RNAs of 20- 23 nucleotides in length, functioning as negative regulators of gene expression at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level. The dysregulation of miRNA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umorigenesis, either through inhibiting tumor suppressor genes or activating oncogenes inappropriately. Besides their promising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ent studies have uncovered that miRNAs could act as a regulatory language, through which messenger RNAs, transcribed pseudogenes, and long noncoding RNAs crosstalk with each other and form a novel regulatory network. RNA transcripts involved in this network have been termed as 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 (ceRNAs), since they influence each other's level by competing for the same pool of miRNAs through miRNA response elements (MREs) on their target transcripts. The discovery of miRNA-ceRNA network not onl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an additional level of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ut also dictates a reassessment of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pathways involved in cancer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Xiangqian Su Jiadi Xing Zaozao Wang Lei Chen Ming Cui Beihai Jiang关键词:MIRNA CANCER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手术安全性的评价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25 kg/m2者66例(肥胖组),低于25 kg/m2者1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271.5±51.2) min,明显长于非肥胖组的(252.1±53.6) min(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26.2±10.3)枚,少于非肥胖组的(30.3±12.4)枚(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7/66)和20.9%(3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相关轻微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发生率(16.7%,11/66)高于非肥胖组(6.8%,1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5%(1/66)和0.7%(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增加轻微并发症的风险,但并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杨宏 邢加迪 崔明 张成海 姚震旦 张楠 苏向前关键词: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肥胖 十年磨一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十年纪实 被引量:2 2019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创建于2009年4月7日,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在中国肿瘤外科治疗的历史进程及行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顾这10年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时代机遇和医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科室全体人员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和学科带头人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过严苛训练的洗礼,科室能力稳步增强,竞争力逐渐提高,逐步确立了以腹腔镜胃癌手术为主,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并重的学科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胃肠肿瘤微创治疗中心。这十年间,在学科带头人苏向前教授的带领下,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开放创新、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1)引进国际先进的Baldrige医疗服务管理框架,提出“用制度管理科室”的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科室核心竞争力;(2)以承办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标准化手术培训班来创建学术品牌,促进国内外合作交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3)坚持以“组建研究型科室,临床与基础研究齐头并进”为科室的发展方向;(4)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发展理念,重视团队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展望未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团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接下来的10年中突破自我,继续迈向更高的台阶! 刘晨 王早早 苏向前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1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体力状况0~1级;术前胃镜检查胃部肿物,病理活检证实腺癌;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远处转移;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术中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者。排除标准:术中腹腔镜探查可见腹盆腔种植转移;腹腔游离细胞学阳性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59例)和<65岁组(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情况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分析≥65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手术。≥65岁组术前基础疾病发生率为44.1%(26/59),明显高于<65岁组的20.2%(26/129)(χ^2=11.570,P=0.001);≥65岁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为64.4%(38/59),高于<65岁组的40.3%(52/129)(χ^2=16.625,P=0.001)。≥65岁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少于<65岁组[(28.9±10.7)枚比(36.1±15.4)枚,t=3.271,P=0.001]。全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8%(26/188),术后30d病死率为1.6%(3/188)。其中≥65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分别为20.3%(12/59)和3.4%(2/59),略高于<65岁组[10.9%(14/129)和0.8%(1/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基础疾病(OR=0.223,95%CI:0.053~0.944,P=0.041)是≥65岁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3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0.0%。≥65岁组和<65岁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65岁胃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 姚震旦 崔明 邢加迪 杨宏 张成海 张楠 刘茂兴 陈蕾 谭非 徐凯 苏向前关键词:胃肿瘤 并发症 预后 伊马替尼耐药晚期胃肠间质瘤治疗策略 被引量:2 2015年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目前伊马替尼是转移或不可切除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近10年随着伊马替尼进入GIST的治疗领域,以往不可治愈GIST病人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多数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会在2~3年内发展成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原因可能与肿瘤中存在继发c-kit基因突变的多细胞克隆有关。舒尼替尼和新近的瑞格非尼均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分别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二线和三线治疗,从而拓展了伊马替尼耐药GIST的治疗选择。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出现局部进展的转移GIST,减瘤手术可使病人获益。对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的晚期GIST,手术可减轻病人症状。 苏向前 杨宏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耐药 舒尼替尼 胃癌根治术后胰瘘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5 2017年 根治性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胰瘘是胃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胃癌根治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手术方式、器械操作、胰腺和病人全身的基本情况密切相关。胃肠外科医生应该熟悉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关注,加强预防。胰瘘的治疗应根据分期而定,及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苏向前 周传永 杨宏关键词:胃癌根治术 胰瘘 胃癌根治术后60岁以上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60岁以上3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含术后肺不张)与未出现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肺部感染定义为:术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38.0℃)并持续24 h以上;伴咳嗽咳痰,痰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新近出现的浸润、实变或肺不张。 结果 37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0例(13.4%,肺部感染组),未出现肺部感染323例(86.6%,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疾病等)39例(78.0%),无肺部感染组为178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10.0%(5/50)比3.1%(10/323),χ^2=4.098,P=0.048]。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相比,全胃切除率[54.0%(27/50)比34.4%(111/323),χ^2=12.501,P=0.002]、术后伤口疼痛率[34.0%(17/50)比11.8%(38/323),χ^2=16.928,P<0.001]、二次手术比率[6.0%(3/50)比0.6%(2/323),χ^2=6.032,P=0.014]以及胃管拔除超过7 d的比率[96.0%(48/50)比84.5%(273/323),χ^2=4.811,P=0.028]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天数亦明显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6.0(9.5)d比12.0(5.0)d,U=4 2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OR=4.008,95%CI:1.768~9.086,P=0.001)、腹腔感染(OR=3.164,95%CI:1.075~9.313,P=0.037) 姚震旦 杨宏 崔明 邢加迪 张成海 张楠 陈蕾 刘茂兴 徐凯 谭非 苏向前关键词:胃肿瘤 肺部感染 术后 术前长程放疗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研究术前长程放疗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表的有关术前长程放疗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关系的文献。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后,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最后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检索文献881篇,最终10项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病例总数7829例,其中术前放疗组2581例,直接手术组5248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98~1.39, P=0.09)。结论术前长程放疗并未增加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张楠 苏向前关键词:吻合口瘘 直肠肿瘤 低位前切除术 术前放疗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53例(高龄组),小于70岁者161例(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结果高龄组总体ASA评分比非高龄组差,且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更多(均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非高龄组相比有减少趋势,分别为(26.4±9.7)枚和(30.0±12.4)枚,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非高龄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2%(16/53)和19.9%(32/161),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9%(10/53)和18.0%(29/1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龄组术后内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11.3%(6/53)比1.9%(3/161),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9%(1/53)和0.6%(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由于合并更多基础疾病,增加了术后内科并发症的风险,但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高龄患者的手术相关风险。 杨宏 崔明 邢加迪 姚震旦 张成海 张楠 苏向前关键词: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