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171)

作品数:24 被引量:391H指数:13
相关作者:陈亮马春雷姚明哲王新超乔小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茶树
  • 9篇基因
  • 8篇EST-SS...
  • 6篇克隆
  • 4篇亲缘
  • 4篇亲缘关系
  • 4篇基因克隆
  • 3篇亲缘关系分析
  • 3篇茶树资源
  • 2篇序列标签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原核表达
  • 2篇植物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同胞
  • 2篇品种(系)
  • 2篇全长CDNA

机构

  • 2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杭州市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漳州天福茶职...

作者

  • 24篇陈亮
  • 18篇马春雷
  • 15篇姚明哲
  • 8篇王新超
  • 7篇乔小燕
  • 6篇赵丽萍
  • 5篇张亚丽
  • 4篇乔婷婷
  • 4篇金基强
  • 4篇周炎花
  • 3篇杨亚军
  • 3篇刘振
  • 2篇余继忠
  • 2篇梁月荣
  • 2篇黄海涛
  • 1篇唐一春
  • 1篇马建强
  • 1篇孙威江
  • 1篇王平盛
  • 1篇刘饶

传媒

  • 12篇茶叶科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2007中国...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ACC氧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茶树新梢cDNA文库测序所获得ESTs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编码ACC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904328。该基因长1232bp,编码32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6.2kD,等电点5.41。多序列联配表明茶树ACC氧化酶具有高度保守区域,基于邻接法的进化树显示与柿树ACC氧化酶的亲缘关系最近。对经高、低温后的不同品种进行RT-PCR分析,结果发现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与品种的抗逆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亚丽乔小燕陈亮
关键词:茶树乙烯ACC氧化酶基因克隆
ISSR和EST-SSR标记在检测中国、日本和肯尼亚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上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7
2009年
本研究利用ISSR和EST-SSR标记对中国13个、日本4个与肯尼亚5个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重点比较了ISSR和EST-SSR在多态性位点数、引物解析能力、多态性信息含量和标记系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位点检测能力上ISSR明显高于EST-SSR,每条ISSR引物可检测的平均条带数(12.5)比每对EST-SSR引物(3.1)高三倍。ISSR标记的Rp值是EST-SSR标记的6.3倍,其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标记系数(MI)也明显高于EST-SSR,这表明ISSR具较高的多态性位点检测能力和较高的标记效率。EST-SSR揭示的Nei基因多样性(H=0.28)高于ISSR(0.21),这种差异进而会影响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在检测中国、日本和肯尼亚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上,两种标记表现出较一致的趋势,中国茶树品种在多态性位点数量、Nei基因多样性、遗传距离上均大于日本和肯尼亚的茶树品种。研究还表明,由于EST-SSR可检测到等位位点的变异,它比ISSR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和揭示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由于单个EST-SSR标记检测到的位点数量较ISSR标记少,且特异性较强,谱带较易分辨,因此比ISSR标记更适用于对大量样本的分析。
姚明哲陈亮马春雷王新超梁月荣
关键词:茶树SSREST-SSR
基于EST-SSR的福建地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34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福建地区茶树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今后茶树亲本选择或遗传改良等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新开发的23对和他人3对共26对EST-SSR引物对福建省的4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PCR扩增,在所得相似系数的基础上进行UPGMA聚类,并绘制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结果】26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86个,每个引物为2~5个,平均3.31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05~0.75,平均值为0.56。期望杂合度(He)大小在0.02~0.81,平均值为0.60;观测杂合度(Ho)在0.02~0.97,平均值为0.55;群体内的Shannon指数为1.16。按相似系数为0.40可将参试的42份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结论】研究发现福建地区茶树资源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明确了不同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刘振姚明哲王新超陈亮
关键词:茶树EST-SSR亲缘关系
茶树亲环素基因cDNA全长的分析鉴定与原核表达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对茶树新梢cDNA文库大量随机测序,获得了一个编码亲环素的全长基因,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为DQ904327。茶树亲环素基因cDNA全长949bp,其中开放阅读框全长495bp,编码蛋白质含有16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7.47kD,等电点约为8.54,它具备5’端非编码区的“CAAT”标志及3’端非编码区的”AATAAA”poly-A加尾信号。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经与26条其他生物亲环素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CLUSTALW多序列联配并以Neighbor-Joining法进行进化树构建后,发现与水稻和小麦的相似性较高,达到85%以上。根据亲环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引物,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Csin-Cyp,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诱导出了一个分子量为23kD的亲环素融合蛋白。
张亚丽赵丽萍马春雷陈亮
关键词:茶树原核表达
茶树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茶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无酒精饮品之一,含有许多有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如儿茶素类物质。分离和克隆重要的茶树功能基因,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茶树遗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EST测序技术和T4RNA连接酶介导的5′RACE技术,获得了一个茶树儿茶素代谢中的重要基因—查尔酮异构酶(CHI)基因,在GenBank登录(DQ904329),其序列全长1163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723bp,编码240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6.4kD,理论等电点为5.19。序列分析表明它与番茄CHI基因序列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马春雷赵丽萍张亚丽陈亮
关键词:茶树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克隆
茶树黄酮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被引量:10
2009年
本研究采用EST测序技术和RT-PCR技术,获得了一个茶树茶多酚代谢中的重要基因——黄酮醇合成酶(FLS)基因,在GenBank登录(GenBank accessionNo.EF205150),其序列全长1317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996bp,编码331个氨基酸,3'端有一个明显的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7.5kD,理论等电点为5.80。序列分析表明它与葡萄FLS基因序列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茶树黄酮醇合成酶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大约61k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得到了纯度在90%以上的纯化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ET-FLS融合蛋白的活性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马春雷陈亮
关键词:茶树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茶树遗传演化研究进展及SSR在茶树遗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7
2009年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在由起源地向中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从形态学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对茶树遗传演化的研究,是茶树基础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茶树遗传演化关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面对茶树遗传演化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在植物遗传演化中的应用,探讨了SSR标记在茶树遗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茶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演化路径分析提供参考。
周炎花姚明哲陈亮孙威江
关键词:茶树SSR
广西茶树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EST-SSR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利用设计合成的60对扩增稳定的EST-SSR核心引物分析51份广西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检测到2~7个,平均3.88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02(TM149)~0.92(TM186),平均为0.37;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13(TM144,TM147)~0.73(TM189),平均为0.47;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12~0.68之间,平均为0.41。地区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83~0.94之间,说明不同地区地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对于茶与白毛茶群体而言,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02(P<0.001),即有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而有9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内。另外,种群内的近交系数Fis平均为0.21,说明群体内近交现象较严重。基于Nei’s遗传距离,利用PowerMarker3.25软件进行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将51份地方品种聚为3类:桂林、来宾和贺州的大部分品种,钦州和梧州的全部品种聚在第Ⅰ类;第Ⅱ类包含多数地区的品种;第Ⅲ类主要由崇左、防城港和南宁的品种组成。该结果与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周炎花乔小燕马春雷乔婷婷金基强姚明哲陈亮
关键词:茶树EST-SSR
茶树黄酮合成酶Ⅱ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茶叶中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基因—黄酮合成酶Ⅱ,该基因属于细胞色素P450家族,在GenBank登录号为FJ169499。黄酮合成酶ⅡcDNA全长序列1824bp,其中1605bp为编码区,编码53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0.4kD。通过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黄酮合成酶Ⅱ在茶树一芽二叶春梢、当季成熟叶、花瓣、花蕊、种子中都有表达,成熟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组织。
乔小燕马春雷陈亮
关键词:茶树实时荧光PCR
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茶树世代周期长,自交不亲和,遗传组成高度异质杂合,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费时耗力。高质量的茶树遗传图谱,可以用于茶树基因组结构及遗传演化分析、数量性状位点定位、基因克隆,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加快茶树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遗传图谱的构建原理、步骤及目前国内外茶树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探讨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提出加速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程的设想。
马建强姚明哲陈亮
关键词:茶树微卫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