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KJ393ZD)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4
相关作者:黄龙全张剑韵梁进崔莹莹包立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多糖
  • 1篇修饰
  • 1篇选育
  • 1篇桑叶
  • 1篇色谱
  • 1篇体外
  • 1篇透明质酸
  • 1篇凝血作用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相色谱
  • 1篇抗凝血
  • 1篇抗凝血作用
  • 1篇化学修饰
  • 1篇光谱
  • 1篇红外
  • 1篇红外光
  • 1篇红外光谱
  • 1篇发酵
  • 1篇发酵条件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作者

  • 4篇张剑韵
  • 4篇黄龙全
  • 2篇梁进
  • 2篇崔莹莹
  • 2篇包立军
  • 1篇张容鹄
  • 1篇冯建成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茶叶科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桑叶多糖的分离及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多糖是桑叶中的重要功能性成分之一。采用水煮提取、乙醇分级沉淀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从桑叶中分离、纯化出3种多糖组分:MPSⅠ、MPSⅡ和MPSⅢ。经红外光谱分析,MPSⅠ不同于MPSⅡ和MPSⅢ,表现出长分子链、β-糖苷键构型和含酰胺基团等特征。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L-鼠李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是3种桑叶多糖的共同成分,其中D-葡萄糖和D-半乳糖的构成比例较大,3种桑叶多糖的单糖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
张剑韵包立军梁进黄龙全
关键词:红外光谱气相色谱
茶多糖的化学修饰及体外抗凝血作用研究被引量:35
2008年
采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乌龙茶中的多糖成分;选用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分别对纯化后的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研究了其修饰前后的体外抗凝血作用。结果表示:茶多糖具有抗凝血作用,能显著延长人体血浆的APTT值,而对TT和PT值无明显影响。茶多糖经柱层析后分离出四个多糖组分,其中组分Ⅱ为茶多糖总量的57.36%,抗凝血活性也相对较强。茶多糖组分Ⅱ经硫酸化、乙酰化和羧甲基化修饰后,抗凝血活性进一步增强,化学修饰试剂与多糖的比例以及修饰反应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茶多糖分子结构的变化程度,相应改变抗凝血活性。
梁进张剑韵崔莹莹黄龙全
关键词:茶多糖化学修饰抗凝血
桑叶中抗凝血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与纯化被引量:16
2006年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结合凝血指标检测,对桑叶中的抗凝血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桑叶的抗凝血活性主要集中在桑叶的水提取液中,能够显著延长人体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桑叶水提取液经30%乙醇沉淀、凝胶层析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表明其抗凝血活性成分是一种多糖组分。试验还表明,高浓度乙醇处理对桑叶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没有影响。
包立军张剑韵黄龙全
关键词:桑叶纯化
高分子量透明质酸产生菌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9
2008年
以Streptococcus equi SH-0为出发菌,用5-溴尿嘧啶(5-BU)、紫外线和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TG)为诱变剂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到1株遗传稳定性好、产高分子量透明质酸(HA)的突变菌SH-109;在500mL摇瓶和5L发酵罐中,分别对其生产高分子量HA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多因素正交试验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50g/L蔗糖、100g/L混合氮源、10g/L葡萄糖、2.0g/LMgSO4·7H2O、2.0g/LNa2HPO4·12H2O、1.0g/LNaHCO3、0.1g/LUTP。在pH7.6、转速550r/min条件下有利于高分子量HA的合成,突变菌SH-109发酵生产HA相对分子量达4.36×10^6Da。
张容鹄冯建成张剑韵崔莹莹黄龙全
关键词: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选育发酵条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