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ZH043)

作品数:9 被引量:451H指数:7
相关作者:朱剑仲伟民王文军袁培国吴林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学术
  • 4篇学术评价
  • 4篇高校学报
  • 4篇高校
  • 2篇学科
  • 2篇学科评价
  • 2篇名刊
  • 2篇名刊工程
  • 1篇学术风气
  • 1篇学术共同体
  • 1篇学术评价机制
  • 1篇学术期刊评价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社会
  • 1篇人文社会科学
  • 1篇入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数字化
  • 1篇排行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朱剑
  • 1篇仲伟民
  • 1篇袁培国
  • 1篇吴林娟
  • 1篇王文军

传媒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高校教育管理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校学报发展与学科评价瓶颈的突破——从《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期刊与评价”栏目谈起被引量:5
2011年
《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期刊与评价"栏目刊发了分别论述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鉴的两篇文章。前文对高校学报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种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后文在清晰指出了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不同特点和其学者的产出特点后列举了国外对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评价指标可资借鉴的实例并进行了分析。两篇文章对各自独特观点的详尽分析和论述引人深思。
吴林娟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高校学报
面对学术评价现实的改进尝试——简评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被引量:6
2012年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管理中的"学术研究评价问题",一直是舆论研究的热点。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维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严肃性。本刊积极推动高校管理中的"学术研究评价"尤其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改进,试从理论与现实关照的层面,组织国内对此专题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知名学者开展笔谈,力求从学术研究者、高校教师、学术期刊编者3个不同的视角,探索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也欢迎不同意见在这里交锋。
朱剑
关键词:学术评价
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从“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排行榜谈起被引量:81
2012年
近年来,每一新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发布都会在学术界和期刊界引起强烈震动,"以刊评文"盛行使学术评价的危机正在显现。危机的表象是被异化和简化成排行榜的学术评价大行其道,在危机的背后是评价机构与评价对象间双重的信息不对称,危机的后果则是学术批评的式微与学术诚信的缺失。面对危机,却难觅具有操作性的"以刊评文"的替代方案。尽管学术评价应回归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基本已成学界共识,但如何才能体现公正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在于学术民主,由学术共同体的代表根据"民意"来进行评价,并有效地接受学术共同体的监督。因此,表达"民意"和进行监督的平台至关重要,最合适的平台无过于学术期刊。真正能成为某一学术共同体交流对话平台的学术期刊必须具有学科专业(专题)边界清晰、开放、通畅传播这三个特征,而目前却鲜有这样的平台。因此,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改变封闭和半封闭的综合性期刊占据多数的现状,建立起以开放的专业(专题)期刊为主并能通畅传播的学术期刊体系。
朱剑
关键词:学术评价学术共同体
中文文科期刊影响因子评价作用之反思被引量:18
2011年
期刊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重要量化指标,但必须在学科专业范围内使用。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由于在引文形式、引文之文献类型和刊载论文的多学科性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性,综合性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能确切地反映它们的学科特性,加之使用的泛化和误用,"以刊评文"的盛行,在中国期刊界已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不端行为,违背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研创的初衷。为科学反映期刊的学科特性,变"以刊评文"为"以文评刊",采用多指标加权分析可以弥补传统的"期刊影响因子"的部分问题,而采用期刊刊载论文学科相对影响指标可以科学地满足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不同目的的评价需要。
袁培国
关键词:期刊影响因子
分学科评价:综合性学术期刊评价的合理路径——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综合性学报为例被引量:37
2011年
目前所有评价机构在评选"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时,均将高校综合性学报和社科院社科联系统的综合性期刊单独列为"综合类",与各大学科类别期刊并列,对综合类的这两大期刊群的评价采用与学科专业期刊的评价相同的方法,即把综合性期刊所涉各学科视为一个学科,全刊的各项数据简单累加。这一评价方法在初始阶段对于提高高校学报和综合性社科期刊的影响力曾起过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刊的学科发文各有偏重,而不同学科之间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差别有时会达至数倍,故也造成了评价中的种种问题。分学科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路径。
王文军
关键词:高校学报名刊工程
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被引量:107
2012年
高校学报的历史和传统与学报的现状和未来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了解学报的历史和传统是制定现行改革政策的前提。学报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学桴》、《清华学报》和《北京大学月刊》为代表的早期学报铸就了最初的传统。其核心价值是以开放的心态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综合性或专业性则是其外部形式特征。1950年代,传统发生"裂变",中国科学院传承了传统的核心价值,着手构建以开放的专业期刊为主体的学术期刊体系;高校学报则拘泥于传统的综合性学报的外在形式,并坚持稿源的内向性。对传统在不同向度上的继承造就了两类期刊的不同命运。今天的许多管理者和学报人往往错把1950年代以来逐步固化的综合性、内向性模式当成了学报的传统,学报体制更形僵化。因此,学报的改革是必要的,但应该改革和如何改革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改革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可行的路径和手段。在新闻出版总署新近颁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转企"这个改革的手段已取代了目标。学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学报体系的构建,为达此目标,比笼统"转企"更为可行的手段,是将纸本学报与数字化学报分开,将学报编辑与出版发行分开对待的"两分开"办法。
仲伟民朱剑
关键词:高校学报转企改制
也谈社科学报的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答尹玉吉先生被引量:39
2011年
尹玉吉先生在其题为《论中国大学学报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的文章中,试图以对高校学报整体"业绩辉煌"的证明来笼统地否定改革的必要,以对"特色论"的批判来有针对性地否定学报专业化转型的必要,从而对17家教育部名刊工程综合性学报联合创办的"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予以彻底否定。但由于尹先生并不懂得评价机构的基本规则,其所谓"系列权威数据"恰恰只能证明其论点不能成立;而他所做的"大学学报功能考察"、"学报特色反思"以及"中西方学术期刊比较",根本无视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显露出了胶柱鼓瑟般的偏执和片面;他所提出的"我国大学学报的出路应该从攸关其质量的审稿入手",不过是刻意规避高校期刊体制改革的虚晃一枪。笔者以为,改革的目标应该设定在科学合理的高校社科期刊体系的建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什么样的手段最合适,则应该放在这个目标下来考量,而"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创办正是学报同仁为合理的高校社科期刊体系的建立进行的有益探索。
朱剑
关键词:CSSCI
学术风气、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被引量:42
2011年
学术期刊是学术链条中连接作者、读者和评价机构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学风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误入歧途的学术评价对学术研究与管理的强势介入,以各种排行榜和排名表为特征的量化评价催生了种种学术不端行为,而结构与布局严重不合理的学术期刊则未能成为防范不端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建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有待于评价主体向学术共同体的回归,而由学术共同体主导的学术评价则有待于学科边界清晰的专业期刊这一公共平台的建立。建立起以专业期刊为主的学术期刊体系是解决学术风气和学术评价问题的关键。
朱剑
关键词:学术风气学术评价
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被引量:206
2010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启动六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从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和质量来看,入选的综合性学报已成为同类期刊中的佼佼者,但与高校管理者和学者心目中真正一流名刊的形象尚有距离。在通往名刊工程"专、特、大、强"目标的道路上,有着四大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实现专业化转型、如何打破高校门户之见、如何适应数字化发展、如何应对期刊评价。这些问题构成了学报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而问题的根源则在高校学报体制。即将启动的高校期刊体制改革为名刊工程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名刊工程的目标与期刊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完全吻合的。名刊学报应借此东风,共同构建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的高校名刊平台,以求突破瓶颈。在这一全新平台的起步阶段,当以现有名刊学报为基础,对各刊纸本发表的论文同步实行专业化和数字化的二次重组,创设以一级学科划分的若干数字化专业期刊,借助大型期刊网的数字化平台予以整体呈现,从而实现名刊学报集体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假以时日,辅之以必要的后续手段,则彻底突破瓶颈,达成名刊工程既定目标终将可期。
朱剑
关键词:名刊工程报刊体制改革高校学报集约化数字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