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ZH094)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置之死地而促生——吉尔·德勒兹的“影像教学法”思想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1年
- 吉尔.德勒兹是首个全面研究电影的当代哲学家,他立足于电影的实际,通过揭示其本有的教育效果,形成了"影像教学法"的思想。其实质是:成功的现代电影致力于引入一个让一切成规都失灵的"域外",造成思维的"死机",以激发生命深层的"域内"原创力量,从而在电影欣赏中发挥着召唤观众创造力的教育作用。这启示我们:将思维"置之死地而促生"是电影教学、艺术教学乃至一切学科教学的关键点,像电影那样审美地将思维"置之死地而促生"是一切教学的根本途径。
- 徐辉
- 关键词:域外学科教学
- 电影画面的构成——吉尔·德勒兹“电影画面”思想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作为目前唯一全面、系统地研究过电影的思想家,吉尔.德勒兹关于"电影画面"的思想非常丰富。其中,关于电影画面的生成性特征、可见性和可读性的双重特征、电影画面三层次(画面本身、画面的运动、"全体"的流变)和二型态(运动-画面和时间-画面)的理论,不仅是对电影学理论的丰富,也为电影画面的实际创制提供了深刻的现实启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认真对待。
- 徐辉
- 关键词:吉尔·德勒兹电影美学生成性可见性可读性
- 吉尔·德勒兹的“电影—哲学”思想被引量:6
- 2012年
- 在人类思想史上,电影与哲学有三次联姻值得注意。前两次分别由柏格森和现象学(莫里斯.梅洛-庞蒂)发起,但由于各自的偏颇都未能准确地理解电影及其与哲学的关系。在批判的基础上,吉尔.德勒兹启动电影与哲学的再次联姻,由此孕育出一种"电影—哲学"思想,给予我们三点启示:首先宇宙本身即一部由"时间蒙太奇"所"装配"的无穷无尽的"宇宙—电影";日常的电影是由"电影蒙太奇"操作的"宇宙—电影"的经验式呈现;哲学则是由"哲学蒙太奇"操作的"宇宙—电影"的思辨式揭示。其次电影创作流变为围绕"影像"营造而展开的经验式哲学研究,哲学研究则流变为围绕"概念"创造而实施的思辨式电影创作。再次电影创作和哲学研究有着共同的前提和实质:潜身"混沌",体悟"时间蒙太奇"所"装配"的"宇宙—电影",永恒不息地揭示宇宙的奥秘。
- 徐辉
- 关键词:电影蒙太奇哲学研究德勒兹时间蒙太奇电影创作
- 吉尔·德勒兹的“大脑电影”——以阿仑·雷乃的《死之恋》为例
- 2013年
- 当代法国思想家吉尔·德勒兹在区分"古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基础上,又区分了"身体电影"和"大脑电影"。阿仑.雷乃的影片《死之恋》是"大脑电影"的辉煌典范,它经验性地揭示了"大脑"运作、"纯粹思考"的奥秘:"纯粹大脑"与"永恒问题"的永恒博弈。同时,如此创作电影的方式也启示我们电影可以按照"大脑"运作的形态来建构。
-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