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18031800111)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齐斌张书旭王锐濠林生趣张国前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肺通气功能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射野角度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基于肺通气功能图像引导的肺癌调强放疗中射野角度优化对保护功能肺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拟行调强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例,分别行双相位(呼气末和吸气末)CT定位扫描,将图像传至肺通气功能分析软件系统,获取肺通气功能的三维分布,确定功能肺(FL)区域,并传至治疗计划系统与呼气末CT定位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分别设置剂量约束参数制定两类计划:常规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和肺通气功能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f-IMRT)计划,每一类计划再分别设计5野均分角度和手动设野两种子计划.IMRT以降低全肺(TL)受量为目标,f-IMRT则以降低功能肺剂量为目标.对比分析IMRT和f-IMRT两类计划中5野均分角度和手动设野之间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的剂量差异.结果 同一类调强放疗计划下,5野均分角度和手动设野之间的PTV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动设野的脊髓、食管和心脏的受量较5野均分角度均有程度不等的变化,但仅食管的平均剂量和心脏V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2.37,P<0.05).在IMRT中,5野均分角度中功能肺(FL)的低剂量区受照体积FLV5、FLV10、FLV20分别为(54.2±29.1)%、(42.5±22.1)%、(26.3±20.7)%,手动设野的分别为(30.2±18.5)%、(24.1±12.0)%、(17.8±8.9)%(t=4.87、4.74、2.33,P<0.05).在f-IMRT中,5野均分角度中功能肺(FL)的FLV5、FLV10、FLV20分别为(52.4±20.7)%、(37.1±12.2)%、(21.1±5.8)%,手动设野的分别为(29.2±18.3)%、(23.0±14.8)%、(16.7±9.7)%(t=5.30、4.84、2.23,P<0.05).全肺(TL)低剂量区剂量学参数也不同程度下降(t=7.96 ~ 6.07,P<0.05).结论 在肺癌的调强放疗中,结合肺通气功能图像优化放疗计划,并进一步优化射野方向,能有效地降低功能肺的受照剂量,可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
- 王锐濠张书旭余辉林生趣张国前汤日杰齐斌雷怀宇周祥蒋绍惠
- 关键词:四维CT肺通气
- 基于肺平均CT值的4D-CT图像重建方法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于肺平均CT值(ACV)在普通CT上实现4D—CT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根据CT值的定义和特性,本研究提出了“肺ACV原理”: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全肺的ACV将随呼吸运动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据此可以确定进行Cine扫描时,肺部各CT图像的呼吸相位。然后,用VC++语言开发了相应ACV 4D-CT重建系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对患者进行多床位Cine模式扫描,每个床位持续扫描6s、共进行12次CT重建。扫描后,分别计算各CT图像中肺的ACV,按床位绘制肺ACV随重建时间变化的曲线,据此确定每层CT图像所处的呼吸相位,按相位对所有CT图像进行排序,可获得多个不同呼吸相位的CT系列,即4D-CT。结果利用商售RPM系统重建的4D—CT图像,证实了肺ACV原理;据此原理,对多床位Cine模式扫描CT图像进行排序,在普通CT上实现了满意的4D—CT重建。结论基于肺ACV原理,可实现简便、可靠的4D—CT重建,其重建过程不依赖于体外呼吸监测装置,具有普遍适用性。
- 张书旭余辉王锐濠张国前齐斌林生趣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