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70031)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涛肖恩玉李志勇郝艳杰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学史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文化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自然观
  • 1篇文化
  • 1篇理学
  • 1篇教育
  • 1篇科学史
  • 1篇科学史教育
  • 1篇科学文化
  • 1篇客体
  • 1篇口述
  • 1篇口述历史
  • 1篇辨析

机构

  • 5篇河北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央司法警官...

作者

  • 5篇李涛
  • 1篇李志勇
  • 1篇肖恩玉
  • 1篇郝艳杰

传媒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东方论坛(青...
  • 1篇河北大学成人...
  • 1篇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朱熹“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说辨析被引量:2
2013年
朱熹在答黄商伯书中提出了"理同气异"与"气近理异"的重要观点。"理同气异"中"理同"是从本然处而言,人物皆同出一理,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纷繁万相的善恶表现皆因"气异"而为。"气近理异"说中的"气近"是从实然处而言,万物皆由气所生。人物之气禀形质的不同,使本然的天理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遮蔽而没有得到完全的显现,从而使天理外在地表现出"不同的理",这些不同的理并非天理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天理的全体,只不过是没有显现完全的天理。此种人性论观点的提出,为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从本然和实然两个层面提供了更为完备的论证。
李涛郝艳杰
朱子之“理”的现代诠释及其反思
2013年
"理"是朱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朱子理学在元代被确立为官方哲学以来,学者尤其是现代学者对"理"的诠释存在着严重分岐。这一方面是因朱子哲学体系自身存在的矛盾引起的,更重要的是因现代学者多在西方学术背景下对朱子的误读引起的,这使得我们对朱子之"理"的解读的分岐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现代学者对朱子之"理"的诠释主要是从两种视角展开的,一种是西方哲学之逻辑分析视角,一种是道德形而上学之超越视角。逻辑视角的诠释虽然使"理"的概念获得清晰的现代表达,但却因其是纯形式的逻辑抽象,丧失了道德动源的功能和作用。道德视角下的诠释虽然固守了心体本体的立场。但却有与客观世界隔绝的流弊。
李涛
朱熹的理学自然观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自然观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在对朱熹自然观的研究上多以西方对象性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阐释和解读,偏离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维指向。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不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天道,而是从主体论、价值论的角度来理解天道,自然是内在于人的一种存在,具有内在价值,并不否认天道的实在性,但强调天道和人道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即强调天道和人道的共生、共在性。
李涛
关键词:理学自然观
论口述历史的主体间性被引量:6
2019年
口述历史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层次的思想交往活动,要消解主客二元论所带来的哲学困境,应置于主体间性的视域中进行考察。根据胡塞尔和许茨所阐述的主体间性思想,对于口述历史的主体间性可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来理解。为了更好理解历史的过去,在"我们"关系的基础上来建构一种易于沟通性的共同环境,呈现历史的"场",需要遵循四个建构原则,即接近呈现原则、互为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视角互易性原则。
李涛李欣
关键词:口述历史客体主体间性
论大学的科学史教育被引量:3
2012年
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存在的两种形态。两种文化一开始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和对理性的过度崇拜造成了两种文化长期分裂。我国目前自高中起实施的文理分科教育和大学阶段的专业化教育,加深了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也成为制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大学教育的文理沟通,科学史教育是一个重要途径。这是由科学史学科本身具有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性质所决定的。
李涛肖恩玉李志勇
关键词: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科学史
朱子之“理”的现代诠释及其反思
"理"是朱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朱子理学在元代被确立为官方哲学以来,学者尤其是现代学者对"理"的诠释存在着严重分岐。这一方面是因朱子哲学体系自身存在的矛盾引起的,更重要的是因现代学者多在西方学术背景下对朱子的误读引起...
李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