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8QA14065)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丽贺娟王慧罗布次仁刘杰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孔虫
  • 1篇植物
  • 1篇水温
  • 1篇水温变化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南海海域
  • 1篇南海西部
  • 1篇华南西部
  • 1篇间冰期
  • 1篇古海洋
  • 1篇古海洋学
  • 1篇古海洋学意义
  • 1篇古气候
  • 1篇古生产力
  • 1篇海表
  • 1篇海表温度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李丽
  • 2篇贺娟
  • 2篇王慧
  • 1篇赵美训
  • 1篇李建如
  • 1篇汪品先
  • 1篇刘杰
  • 1篇罗布次仁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科学通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4万年以来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25
2008年
南海北部陆坡的17937柱状样上部4万年来有机碳和碳酸盐的含量分布特征显示:有机碳含量总体显示出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碳酸盐则相反。C/N元素比分布范围和二组分分析说明该站位的有机碳以海洋自生有机碳为主,全新世达80%以上。根据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和两类不同来源有机碳所占比例计算得出的海洋自生生物产生的有机碳含量在MIS2时期最高,说明末次冰期海洋生产力提高。冰期冬季风强化,海水混合程度加强,营养物质利用更充分以及陆源输入增多导致营养物质增加。碳酸盐含量主要受陆源物质稀释的影响,为"大西洋型"旋回。碳酸盐旋回在全新世早中期存在低碳酸钙事件,可能与该时期的强降雨冲刷所致陆源稀释作用增强、海水溶解作用增强以及海洋表层生产力的降低等综合作用相关。
李丽王慧罗布次仁贺娟
关键词:有机碳碳酸盐
南海西部45万年来的表层水温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应用分子化石长链烯酮的不饱和度,在南海西部取得了45万年以来表层水温的变化记录,分辨率约1ka,是南海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高分辨率温度剖面.结果表明U3k7′-SST与有孔虫氧同位素一样显示出冰期旋回的特征,冰期、间冰期表层水温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25.5℃和25~28℃,最高温为MIS5.5时期的28.4℃,最低温为MIS2时期的22.6℃.5次冰期旋回转换期中温度变化都超前于有孔虫氧同位素,与南北半球温度变化记录对比显示南海的温度变化模式与南半球相似.频谱分析中强烈的岁差及半岁差周期显示了明显的热带区域特征.
李丽王慧李建如赵美训汪品先
关键词:表层海水温度古气候
南海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海洋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大气CO2浓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从早期的测氧法、放射碳法,到对生物总量研究的流式细胞测量技术和遥感观测,以及对群落结构研究的分子生物技术、色素和脂类化合物等化学方法,都极大地促进了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南海地理位置独特,是西太平洋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同时受亚洲季风的强烈影响。在对浮游植物主要研究方法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南海现代海洋浮游植物的群落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归纳了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对浮游植物生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南海古生产力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刘杰李丽贺娟
关键词:浮游植物影响因素古生产力
Changes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over the past 450 ka被引量:8
2009年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past 450 ka was obtained by the unsaturation of molecular fossil-long chain alkenone with a resolution of about 1 ka from the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This is the longest temperature profil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t such high resolution. The U3k7′-SST results revealed similar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as the δ18O profile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with SST variability of 23―25.5℃ for glacial and 25―28℃ for interglacial periods. The highest SST (28.4℃) was recorded at MIS5.5 and lowest SST (22.6℃) during MIS2. The SST record preceded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δ18O on five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s.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records from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Hemispheres indicated a more Southern Hemisphere-like pattern for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the SCS. Strong precession and semiprecession signals in the spectra of our SST record manifest the tropical phenomena.
LI Li WANG Hui LI JianRu ZHAO MeiXun WANG PinXian
关键词:华南西部海表温度浮游有孔虫海温变化间冰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