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70065)

作品数:15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姚文永王明云更多>>
相关机构:运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儒学
  • 5篇明儒学案
  • 5篇黄宗羲
  • 5篇《明儒学案》
  • 2篇演进
  • 2篇致知
  • 1篇心性
  • 1篇心性说
  • 1篇学案
  • 1篇学派
  • 1篇学者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教
  • 1篇儒佛
  • 1篇述论
  • 1篇泰州学派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土地
  • 1篇农民土地问题
  • 1篇宗喀巴

机构

  • 13篇运城学院

作者

  • 12篇姚文永
  • 6篇王明云

传媒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农业考古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运城学院学报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兴义民族师范...
  • 1篇儒藏论坛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大学》“格物”、“致知”的阐释看泰州学派的演进--以王艮、罗汝芳、李贽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儒家经典《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中的第42篇,是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的先秦儒家典籍。自从朱熹《大学》改本的出现和定型,此后数百年间,人们阅读《大学》时,一直受其影响。明代王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大学》的不断解读而逻辑不断缜密的过程,也是对《大学》核心概念诠释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泰州学派的发展尤具有代表性,从王艮的"淮南格物"之说发展到李贽的"童心"说,既是对阳明先天预设之"良知"的不断消化的过程,也是对"良知"系统不断重建的必然;把"良知"先天预设还原到后天实践的演进,既是消融和降低"良知"动态性的过程,也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结。
姚文永
关键词:泰州学派格物致知
《明儒学案》补编编著刍议被引量:1
2012年
《明儒学案》补编的编著与研究是以明代(1368-1644年)为界、儒者为主、学案体为框架构建的明代儒学学案体学术史;是在黄宗羲《明儒学案》未录人员或仅仅提示(部分有案主传记、案主评价)而没有案主传记、案主评价、案主重要文献资料汇编的基础上补编的明代儒学学案体学术史;是以完善《明儒学案》为目的的文献学著述。
姚文永王明云
关键词:《明儒学案》补编黄宗羲
“格物”“、致知”的重新阐释与明代后期的学术演进——以李材、高攀龙、刘宗周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大学》在明代后期学术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代学术与其它朝代不同之处是其重视学术自得与宗旨。王阳明良知之学是《大学》、《孟子》重新阐释的结合体,心学的核心概念良知和致良知正是王阳明学术的自得与宗旨。而王阳明学术的起点是从"格物"、"致知"的重新阐释开始的,这也是王守仁告别程朱理学,走向阳明心学的关键。从王守仁的"良知"之学发展到刘宗周的"慎独"之学,是对《大学》"格物"、"致知"重新阐释的结果,更是学术演进的必然。
姚文永
关键词:《明儒学案》
贵州(黔门)王学百年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2年
贵州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也是其最先传教之地,在王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然《明儒学案》未列贵州(黔门)学案,此不能不说是《明儒学案》的一大遗憾。数百年来,学者们一直在从不同角度探讨贵州(黔门)学案存在的依据、内容和意义,这些研究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贵州王学的研究。
姚文永张国平
从《明儒学案》看黄宗羲的儒佛观及其矛盾被引量:1
2012年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在康熙年间写成的一部明代心学史专著。在此专著中,黄宗羲对于明亡于心学,特别是心学与佛的牵连,尤辩之不遗余力。黄宗羲对儒佛的看法(即儒佛观)是非常有见地的,也是有矛盾的。黄宗羲的儒佛观是以儒佛有"理"无"理"作为其重要区别,这种看法是建立在佛者无"理"说这一理论基础上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了难以解释的困境。
姚文永王明云
关键词:《明儒学案》黄宗羲
陈于陛《意见》标点
2012年
陈于陛是明代巴蜀著名学者,《意见》为其重要的著作。《意见》涉及陈于陛的天命观、人生观、儒、道、佛看法等,是研究陈于陛思想的必读书目。
姚文永王明云
关键词:《意见》标点
析薛瑄的复性说——兼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对薛瑄的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理即性"是薛瑄对程朱"性即理"理学范式的重大修改与完善,如果说程朱的"性即理"是道德主体通过后天修养所达到的性与理的经验统一,那么,薛瑄的"理即性"是天理在根源上与性的先天统一,并具有必然性与普遍性。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指出薛瑄的学术宗旨是"以复性为宗",又指出其"恪守宋人矩矱"。相对于程朱,"以复性为宗"就是薛瑄的一个突破,而非"恪守宋人矩矱"。
姚文永
关键词:学案黄宗羲
浅析王阳明的豪杰理论被引量:2
2013年
在学术上,王阳明呼吁豪杰之士,以共襄圣学;在政治上,王阳明同样呼吁豪杰之士,目的是改良政治。豪杰是王阳明良知之学的人格依附,是王阳明实现政治诉求的中坚,寄托着王阳明政治改良与社会改革的希望。惜在当时的环境下,豪杰并没有大面积的出现。王阳明的豪杰意识与追求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知识分子企图改良社会的努力。
王明云姚文永
关键词:豪杰
浅析宗喀巴与王阳明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2014年
宗喀巴与王阳明对于物质世界界定的侧重点不同,宗喀巴的物更多的是客观物质世界(也包括事物),王阳明的物则更多的是事物(也含有客观物质世界),对物质世界界定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他们对物质世界存在性、物质世界本质认识以及他们认识物质世界的目的不尽相同,这是学术立论点不同所造成的必然。
姚文永
关键词:宗喀巴
伊斯兰教学者马注的心性说述论被引量:2
2014年
马注的心性说认为,心性及其德性均不是自我产生,而是来自外在的"以妈纳";心、性均具有德性、善恶等特性,均需要修养,甚至可以说心即性,但心不是理,性也不是理;心为性存在的基础,心决定性,心为信仰的起点与根本,性是人之自然质性,心、性是一体化或并存的。这与儒家心性说有较大区别。
姚文永
关键词:心性伊斯兰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