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78)

作品数:71 被引量:302H指数:10
相关作者:吴基文翟晓荣彭涛张海潮任自强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矿业工程
  • 2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5篇煤矿
  • 13篇煤层
  • 11篇底板
  • 11篇含水
  • 10篇水层
  • 10篇煤田
  • 10篇矿井
  • 10篇含水层
  • 8篇地温场
  • 8篇地质
  • 8篇煤层底板
  • 8篇煤柱
  • 7篇断层
  • 7篇太原组
  • 7篇灰岩
  • 6篇桃园煤矿
  • 6篇井田
  • 6篇放水试验
  • 6篇采动
  • 5篇水化学

机构

  • 62篇安徽理工大学
  • 9篇淮北矿业(集...
  • 7篇西安科技大学
  • 7篇安徽省煤田地...
  • 3篇淮北矿业集团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淮南职业技术...
  • 2篇上海大屯能源...
  • 2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大连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神华神东煤炭...
  • 1篇淮南国投新集...
  • 1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淮北矿业(集...
  • 1篇安徽恒源煤电...

作者

  • 50篇吴基文
  • 32篇翟晓荣
  • 25篇彭涛
  • 14篇张海潮
  • 12篇任自强
  • 7篇徐胜平
  • 6篇张红梅
  • 6篇郑晨
  • 6篇王广涛
  • 5篇龚世龙
  • 4篇黄凯
  • 3篇窦仲四
  • 2篇宣良瑞
  • 2篇张平松
  • 2篇李阳
  • 2篇武强
  • 2篇王大设
  • 2篇胥翔
  • 2篇张治
  • 2篇彭军

传媒

  • 12篇煤炭与化工
  • 7篇煤炭技术
  • 4篇煤田地质与勘...
  • 4篇煤矿开采
  • 4篇工矿自动化
  • 3篇煤矿安全
  • 3篇淮南职业技术...
  • 3篇中国安全生产...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能源与环保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煤炭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水文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14篇2015
  • 1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粘土—水泥浆室内实验研究及其在煤层底板注浆改造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发现粘土—水泥浆的一些本质现象与规律,通过室内实验,描述了粘土—水泥浆的水固比、析水率、粘度以及凝结时间的一般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本次实验研究所涉及的粘土—水泥浆比重有13个,固体料配比有7个。结果表明:当固体料中水泥含量为35%时,配制同一比重浆液的用水量最少,同时,与之对应的浆液粘度最大;浆液的析水率与水泥含量大致呈线性关系;影响浆液凝结时间的主要因素不是浆液比重,也不是固体料配比,而是外界温度。通过在恒源煤矿六煤层底板注浆改造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郑晨李博吴基文
关键词:水固比析水率粘度煤层底板注浆改造
补给边界群孔放水试验的含水层参数计算被引量:17
2014年
针对稳定流“大井”法或者直接利用Theis公式求解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时,未考虑边界条件、放水孔流量变化及放水孔间相互影响的情况,在Theis公式和阶梯流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提出了补给边界条件下群孔阶梯流量放水试验的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并在桃园煤矿北八采区放水试验中进行了应用.利用所提公式计算的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渗透系数平均值为1.68m/d,并用所求渗透系数对各观测孔的水位稳定降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各观测孔水位降深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误差率在0.07%~1.50%之间,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
翟晓荣吴基文韩东亚
关键词:放水试验含水层
恒源煤矿6煤底板岩性-结构类型划分
2016年
依据恒源煤矿勘探阶段和生产过程中的地质资料,对恒源煤矿6煤底板岩层岩性特征分析评价,划分出底板岩体岩性类型;在统计分析平面变形系数和断裂分维值的基础上采用灰色模糊评价法划分6煤底板岩体结构类型,综合底板岩性-结构类型将底板岩体稳定性分为4类,为该矿底板防治水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窦仲四沈书豪翟晓荣
关键词:结构类型
淮北闸河矿区闭坑矿井水害评价及其防控技术体系被引量:10
2018年
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枯竭及国家去产能政策实施,闭坑矿井数量逐年增加,矿井闭坑后,停止抽排地下水,会对邻近生产矿井产生水害威胁。以淮北闸河矿区闭坑矿井为研究对象,对闭坑矿井水位回升进行了预测,对矿区主采煤层抗拉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矿界煤柱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矿界煤柱宽度不能满足安全需求,为此建立了闭坑矿井水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闭坑矿井积水过程监测、井下钻孔探查预疏、泄水巷道超前排水、过水巷道挡水闸墙设置、井下明渠流量动态监测、闭坑矿井井筒充填与加固、老窑边界综合探查与治理等技术,最终实现了受闭坑矿井水害威胁的相邻矿井的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结果能为国内类似闭坑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依据和方法。
李伟吴基文翟晓荣
关键词:水害防治老空区积水
基于MODFLOW的闭坑矿井水位回升预测被引量:10
2018年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枯竭及国家供给侧结构调整,我国闭坑矿井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矿井闭坑后停止抽排地下水,地下水位不断回升直至与区域地下水位平衡,会对邻近生产矿井产生威胁。以淮北闸河矿区岱河煤矿为研究对象,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矿井闭坑后水位动态回升过程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井闭坑后,随着时间延长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回升速度前期较快,后期减慢,揭示出区域地下水径流场对矿井水位回升具有明显的影响,得出了水位随时间动态变化过程,地下水回灌时间约2 000 d,研究结果为邻近生产矿井防治老空水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翟晓荣吴基文吴基文王广涛胡杰
关键词:MODFLOW老空水
阳-茌聚煤区钻探勘查中地层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探中研究煤层分布情况、稳定程度和空间变化规律等特征的最常用手段之一。综合利用岩性、厚度、间距等多种方法对阳-茌聚煤区煤系地层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对比分析,并归纳总结了研究区煤系地层识别的主要步骤。研究成果解决了因层位不清而造成的盲目取芯及不停提下钻的问题,为远景规划区和类似勘查区现场地层识别工作提供了依据。
佟茂林蒋杰
关键词:地层对比煤田地质勘探
淮北临涣矿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
2015年
在充分收集淮北临涣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太原组灰岩的富水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临涣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在平面上和垂向上整体发育较差,局部岩溶发育;灰岩富水性整体弱,局部较好;岩溶发育程度有随埋深减弱的规律,相对应有富水性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弱。矿区太灰含水层整体属于"高承压,弱富水"型含水层。
陈晨秦龙邓雪英张海潮彭涛
关键词:富水性
淮北煤田地下水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研究
2015年
在收集和汇总淮北煤田测温资料的基础上,从水平(层间)流动和垂向(穿层)流动两方面分析地下水对地温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作用极为显著,在淮北煤田主要表现为地下水水平流动和垂向流动两方面的影响,地下水的垂向流动对地温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测温曲线的突变,水平流动主要表现在含水层原始水位与地温梯度两者变化趋势的相互对,为煤矿开采中的热害防治工作和分析深部地温场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秦龙陈晨邓雪英任自强彭涛
关键词:地下水地温特征淮北煤田
基于缩小煤柱开采实验的断层带稳定性分析
2017年
以龙东煤矿F张断层为基础建立相似材料模型,监测缩小煤柱过程中断层带两侧岩体位移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断层煤柱宽度的逐渐缩小,断层上盘采空区顶底板垂直位移逐渐增大,距煤层越近位移越大,而下盘位移变化较小;当煤柱宽度减小为30m时,顶板位移发生了突变,同时近断层带两侧上、下盘岩体垂直位移出现明显差异,位移差达0.14m,上盘岩体沿断层带发生明显错动导致断层带的失稳,造成断层"活化",实验结果可为断层煤柱宽度的合理留设提供参考依据。
吴基文王广涛芮芳周盛全
关键词:断层带相似材料模拟断层煤柱
淮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被引量:16
2015年
淮北煤田的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对该区系统的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研究非常稀少.在系统分析淮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7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众值介于1.80~2.80℃/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42℃/100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9.52~74.12mW/m2,平均热流值为55.72m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低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盆地以及南部的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两者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果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彭涛吴基文任自强徐胜平张海潮
关键词:地温场地温梯度大地热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