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S023)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彦辉魏永康刘振华陈大志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秦汉
  • 2篇秦汉时期
  • 2篇聚落
  • 2篇兵役
  • 1篇帝制
  • 1篇都市
  • 1篇义务
  • 1篇视阈
  • 1篇农田
  • 1篇骑士
  • 1篇秦代
  • 1篇戏剧
  • 1篇里耶
  • 1篇里耶秦简
  • 1篇律文
  • 1篇聚落形态
  • 1篇聚落形态研究
  • 1篇考论
  • 1篇基本义务
  • 1篇简牍

机构

  • 7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作者

  • 5篇王彦辉
  • 2篇魏永康
  • 1篇陈大志
  • 1篇刘振华

传媒

  • 2篇历史研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史学月刊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秦简牍所见田制考论
2015年
秦简牍所见农田的亩积为二百四十平方步,其形制为长二百四十步、宽一步长条形地亩,在这个单位区间里被要求分为两个田区"畛"。由这样的100亩并列构成"顷",阡道位于长边,而陌道位于短边。这种形制并不适用于水田,也不是在每一个地方都严格执行。"二百四十步为亩"的设定本身也有出于丈量便利的考虑。田制的改革打破了以传统血缘家庭和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以军功为基础的新社会秩序,使整个秦国社会体系得到根本性改造。
魏永康
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公田及相关问题被引量:8
2015年
里耶秦简的出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秦"公田"的经营和管理等内容提供了可能。秦公有土地的管辖可以划分为都官所属、郡县所属、田部所属。公田的劳动力来源于刑徒、官奴婢和戍卒,也采取假田于民的方式。所有的收获与支出由各县的仓啬夫负责。对上计与考课有严格的管理。从秦公田的经营情况来看,当时并没有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分野,"公田"收益是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魏永康
关键词:公田国家财政
秦汉时期徭戍制度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5年
徭、戍是中国帝制社会早期适龄男子的两种基本义务,其中的“戍”即兵役。“徭”、“戍”或“徭戍”,是秦汉时期法律文献中的固有概念,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无偿役使民力的两大种类,因此,在表述徭役和兵役的广义内涵时,使用“徭戍”这一概念或许更为稳妥。
陈大志王彦辉
关键词:秦汉时期基本义务法律文献兵役帝制
试析傩礼中方相氏的地位嬗变被引量:2
2014年
方相氏是傩礼中的主角,其主要职责是"驱疫"。但汉以后,方相氏的绝对主导地位逐渐被弱化。方相氏职责和地位的变化,表明一直高高在上的方相氏已开始走向民间,自周以来傩仪的礼制规范已渐渐被打破,驱傩本来的内涵已发生改变。随着傩仪逐渐由严肃的国家礼制向娱人化、世俗化方向发展,傩与戏剧越走越近,并最终促成了傩戏的诞生。
刘振华
关键词:方相氏戏剧
论秦汉时期的正卒与材官骑士被引量:12
2015年
秦汉时期的正卒即丁男,亦即后世的正丁。材官骑士是从丁男中遴选出来的郡国兵,骑士选拔的条件是壮健捷疾,具备一定的家赀;材官应选的条件是能引关蹶张,不受家赀限制。材官骑士一生集中服二年兵役为"现役",其中一年在地方服役称"常兵"或"郡国兵",一年到京师屯卫称"卫士";预备役期间各执其业,战时应征赴难。一般正卒不服地方兵役,只服一年的"戍边"兵役,社会治安由选自材官骑士的亭卒负责。戍卒与卫士由关东郡国轮更,集中往返于戍所,戍卒自戍或"累积"完成戍役只能视为极其个别的现象。
王彦辉
聚落与交通视阈下的秦汉亭制变迁被引量:15
2017年
秦汉文献中的"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是真实存在的制度设计。亭的设置原则一是不能远离聚落,二是不能脱离交通。邮亭主要设置于京师与郡国、郡国与县邑的主要交通沿线,乡亭主要设置于聚落附近和郡国辖域的次级交通道路。乡亭、邮亭的辖区称"亭部",随着亭部人口的增长和耕垦的需要逐渐形成新的聚落,此即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和三国吴简中的"丘"。新的聚落称"丘"而不称"里",说明"丘"是按地域命名的,而非乡里行政组织。丘的形成既有邑居之民外迁的路径,更有移民在国家赋民草田、赋民丘地等安置政策下通过"占垦"而聚居的渠道。随着东汉地方管理体制的变动,亭部开始对辖域内散居的聚或丘行使乡部治权,出现亭部—丘的隶属关系。亭部退出历史舞台后,丘划归所在乡或另设乡统一管理,形成乡—里、乡—丘不同的管理体系。秦汉以来以联户为目的的乡里组织在聚与丘的浪潮下逐渐松动,聚落逐渐演变为地域单位,表明国家对丘的管理已经放弃了以"里"为基础的乡里编制和多重监管的传统。乡里行政编制虽然犹存,但广大乡村行政权力弱化的历程已经开始。
王彦辉
关键词:秦汉聚落
秦汉徭戍制度补论——兼与杨振红、廣濑熏雄商榷被引量:7
2015年
"正"在涉及徭、戍的语境中有正卒、正籍等义项,但不能释董仲舒所言"已复为正"之"正"为正籍。材官骑士是从正卒中遴选出来的现役和预备役士兵,在役期间的具体职守包括军事操练、解运军粮物资、发屯参战等;预备役期间各执其业,参加年度春秋射,战时需要应征赴难。徭或徭役不能对应董仲舒讲的"一岁力役":"徭"亦非专指"委输传送";官吏的"徭"属于职事范畴,不宜用来讨论劳役性质的"力役"。
王彦辉
关键词:秦汉
早期国家理论与秦汉聚落形态研究——兼议宫崎市定的“中国都市国家论”被引量:9
2014年
秦汉文献中的"聚"或"聚落"等概念不能等同于现代考古学意义上的"聚落"。汉代城邑是在三代特别是战国时代城邑基础上修缮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约二分之一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古代聚落形态自商周以来就是城邑与"聚落"的共生并存,在秦汉强化乡里体制过程中,散在性的聚落以自然状态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秦汉帝国对城乡社会的控制并不是通过有形的城郭实现的,在"大一统"专制体制下,国家不仅借助乡里组织和法律的严防牢笼社会成员,而且通过道德"城郭"控制人们的心理。宫崎市定用古代邑国与汉代乡聚亭地望上的重合论证汉代的乡聚亭都筑有城郭,进而得出中国上古经历过"都市国家"发展阶段的结论不能成立。
王彦辉
关键词:聚落形态城邑聚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