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7429)

作品数:2 被引量:56H指数:2
相关作者:郭广猛朱会义谈明洪刘林山艾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小城
  • 1篇小城镇
  • 1篇小城镇环境
  • 1篇缓冲带
  • 1篇建设用地
  • 1篇城镇环境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1篇刘林山
  • 1篇董锁成
  • 1篇谈明洪
  • 1篇朱会义
  • 1篇李宇
  • 1篇郭广猛
  • 1篇艾华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城镇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6年
小城镇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小城镇研究的新热点。小城镇环境研究对于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宏观视角,回顾了20世纪90 年代以来小城镇环境研究进展,评述了国内外小城镇环境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热点。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环境污染种类、工业化与环境、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政策、人居环境等研究成果居多。对于中国小城镇环境规划和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在小城镇人居环境与空间分布特征、可持续发展评价、环境规划、生态小城镇建设、环境污染特征和类型、乡镇企业污染、小城镇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等共性问题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国内外小城镇环境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综合国外最新研究动态和中国小城镇环境研究进展,文章提出了中国小城镇环境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李宇艾华冯枫董锁成
关键词:小城镇
北京周围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及解释被引量:38
2007年
城市对其周围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历来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大城市周围建设用地比例高,分析和解释大城市周围的建设用地格局可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此领域的认识。本文以2005年北京中心区周围50km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数字化图件为基础,由内而外,建立5个宽度为10km的缓冲带,分析了北京2005年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的变化,并从自然、历史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此格局作出诠释。主要结论如下:北京市周围建设用地格局呈现出四条非常清晰的放射带,这几条放射带和2200多年前的秦朝驰道吻合;北京市周围建设用地图斑的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并没有受到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缓冲带30-40km可能是北京城市中心区在平面上的影响界线;在缓冲带10-20km和缓冲带30-40km内,城市用地比例呈现出两个峰值。
谈明洪朱会义刘林山郭广猛
关键词:缓冲带建设用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