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GM-081)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3-GM-081)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光梁俊菊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论《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技术的缺陷与修补被引量:5
- 2014年
- 《民族区域自治法》存在的立法技术缺陷主要表现在法功能表达、法结构和法语言三个方面。其中,法功能表达技术缺陷表现为有关自治权的条款表述附加了很多制约条件等。法结构方面的缺陷表现为各章内容在体例安排和逻辑关系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有些条款表述语言繁琐以及程度性和模糊性语词频繁使用等则是该部法律在法语言方面的缺陷。造成这些立法技术缺陷的原因有很多,可从法律自身的属性、立法的时代背景、传统思维与制度选择模式以及立法的专业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此,应分别从技术、制度和理论三个层面系统地加以解决。
- 陈光梁俊菊
-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法》
- 论立法后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兼评汪全胜教授《立法后评估研究》
- 2013年
- 立法后评估是衡量或检验一部立法质量高低的基本制度。因立法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和意义,其可操作性的理论设计较为详备,以及对一些前沿性理论和制度的容纳,使得该制度"看上去很美"。然而,可靠性与有效性是立法后评估走向"实际很有效"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尽管汪全胜教授等所著《立法后评估研究》对立法后评估的基础理论及如何操作进行系统论述,但没有从理论上有力解答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问题,尤其是如何保证评估信息的可靠与评估回应的有效。立法后评估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表明我们对可靠性与有效性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对此,可通过重构评估主体模式以及改进评估方法和技术等方式,来增进立法后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 陈光
- 关键词:立法后评估可靠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