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003)

作品数:70 被引量:1,308H指数:20
相关作者:陈亚宁李卫红李忠勤陈忠升张明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17篇水利工程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径流
  • 12篇气候
  • 10篇塔里木河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干旱
  • 10篇干旱区
  • 10篇冰川
  • 8篇GLACIE...
  • 7篇西北干旱
  • 7篇西北干旱区
  • 6篇塔里木河干流
  • 5篇径流量
  • 4篇需水
  • 4篇遥感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水量
  • 4篇流域
  • 4篇RUNOFF
  • 3篇需水量
  • 3篇蒸散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新...
  • 16篇西北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石河子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兰州城市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新疆塔里木河...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塔里木河流域...
  • 1篇四川省金科成...

作者

  • 24篇陈亚宁
  • 19篇李卫红
  • 12篇陈忠升
  • 12篇李忠勤
  • 7篇张明军
  • 5篇王飞腾
  • 4篇曹志超
  • 4篇李慧林
  • 4篇沈彦俊
  • 4篇李宝富
  • 4篇付爱红
  • 4篇王圣杰
  • 3篇刘海隆
  • 3篇王璞玉
  • 3篇赵锐锋
  • 3篇孙美平
  • 2篇金爽
  • 2篇姚晓军
  • 2篇任艳群
  • 2篇马建新

传媒

  • 7篇干旱区地理
  • 6篇冰川冻土
  • 6篇Journa...
  • 4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3篇Resear...
  • 3篇Journa...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新疆环境保护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Scienc...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Fronti...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 20篇2012
  • 29篇2011
  • 3篇2010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58
2012年
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973年MSS遥感影像、1983年航空遥感土地利用图、1990年TM、2000年TM和2005年CBERS遥感影像对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3-2005年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未利用地和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5.72×104hm^2、17.33×104hm^2和0.51×104hm^2,林地、草地和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9.10×104hm^2、8.63×104hm^2和5.84×104hm^2。在1973-1983年、1983~1990年、1990~2000年、2000~2005年4个时段中土地利用变化呈"显著变化—缓慢变化—显著变化—急剧变化"的过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城乡居民及建设用地、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引起了干流区水环境恶化、土壤质量改变、天然植被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加剧。
赵锐锋姜朋辉陈亚宁石培基潘竟虎赵海莉
关键词:转移矩阵生态环境效应塔里木河干流
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被引量:32
2015年
基于AVHRR-GIMMS和SPOT-VEGETATION两种NDVI数据计算西北干旱区生长季植被覆盖度指数(fc),根据该指数划分阈值范围确定荒漠植被面积,并在塔里木盆地进行适用性验证。通过荒漠植被面积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采用潜水蒸发模型,计算西北干旱区1982—2010年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以期为今后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根据fc确定荒漠植被面积,在西北干旱区阈值范围设为0.1~0.35较为合理;1982—2010年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面积总体上变化不大,呈现增-减-增的波动趋势。高、低覆盖度荒漠植被面积多年平均值分别为234.3和448.2万hm2;西北干旱区ET0空间分布总体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其中南疆、北疆及河西地区ET0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66.9、975.6和1171.6 mm。根据ET0数据拟合分析计算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潜水蒸发量,其中南疆、北疆和河西地区低覆盖度荒漠植被潜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5、64和82 mm,高覆盖度荒漠植被分别为275、233和299 mm;1982—2010年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呈减少趋势,以0.1063亿m3·a-1的速率减少,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134.13亿m3。其中高覆盖度荒漠植被需水量多年平均为91.64亿m3,以0.3034亿m3·a-1的速率减少;低覆盖度荒漠植被需水量多年平均为42.49亿m3,以0.1972亿m3·a-1的速率增加。
周丹沈彦俊陈亚宁郭英张勃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生态需水量
冰川区积雪中NO_3^-与粉尘记录的对比研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为研究山岳冰川积雪中NO3-与粉尘记录之间的联系,利用2003~2005年间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积累区的雪样,分析了雪层中NO3-与不溶微粒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沙尘活动季节初期,表层雪中NO3-浓度与不溶微粒浓度呈正相关,而与其平均粒径呈负相关,表明NO3-可以通过吸附在粉尘细颗粒表面远距离传输.雪层剖面中NO3-浓度峰值与污化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冬半年可基本保持稳定,但夏半年以淋溶作用为主的后沉积过程,会强烈改造NO3-与粉尘记录之间的联系.
王圣杰张明军王飞腾李忠勤李亚举
关键词:硝酸根粉尘雪层
基于植物水分生理的节水灌溉效果评估被引量:3
2011年
以新垦绿洲主干防护林树种俄罗斯杨(Populus russkii Jab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膜侧细流沟灌,灌溉定额3 750m3/hm2,少量多次灌溉)和B(漫灌,灌溉定额7 500m3/hm2,隔月灌)灌溉方式下俄罗斯杨树干液流、当年生枝条水势(ψs)以及叶片光合特征的同步监测,结合气象因子数据,分析比较2种灌溉方式下的俄罗斯杨水分生理特征。结果表明:B方式下俄罗斯杨树干液流速度与A方式比较有所降低,日均下降4.7%,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Sig.>0.10);2种灌溉方式下俄罗斯杨当年生枝条水势没有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Sig.>0.142);A方式下的俄罗斯杨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瞬时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B方式的。综合分析认为,A方式节水效果显著,能够满足研究区俄罗斯杨生长的水分需求,过度灌溉会对俄罗斯杨产生不利影响;植物液流、水势等水分生理指标可做作调控和节水灌溉的科学依据。
马建新李卫红黄湘朱成刚付爱红
关键词:俄罗斯杨水势光合特性灌溉方式
SRM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径流模拟是山区水文预报的主要手段,但水文模型及其预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选择玛纳斯河流域上游以2005年3~6月为例构建SRM模型,采用GLUE方法对模型进行率定和模拟,通过给定气温±10%的输入误差和增加似然目标函数个数两个方面分析SRM模型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GLUE方法可以用于SRM模型的参数率定,并且SRM模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参数组中存在明显的"异参同效"现象;输入参数的系统误差是造成SRM模型不确定的原因之一,模型输入的系统误差会增大模型的不确定性;似然目标函数的选择也是造成模型不确定的原因,对SRM模型来说,采用多目标函数进行率定能够减小模型的不确定性。上述结果对山区融雪径流的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理科刘海隆包安明
关键词:SRM
地表遥感蒸散发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4年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包括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数。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使获取大尺度非均匀下垫面的地表特征参数成为可能,一系列旨在精确估算地表实际蒸散量的遥感模型由此应运而生,以满足局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蒸散发估算的需求。通过分析净辐射通量和地表与近地面大气层湍流热通量交换的方式,将遥感蒸散发模型分为单层模型和双层模型,总结其模型原理,讨论典型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蒸散发反演存在的遥感模型精度的图像范围依赖性和分辨率依赖性、时间尺度扩展及不确定性、模型验证以及地表辐射温度和阻抗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加强地表温度反演精度、时间尺度扩展、有云日地表蒸散发、地面观测等方面的研究。
李放沈彦俊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
天山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雪坑中人类活动的NO3-、SO4(2-)记录被引量:2
2011年
2009年7月在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四工河4号冰川采集了20个雪坑样品.对所有样品(Na+、K+、Ca2+、Mg2+、NH4+、Cl-、SO42-、NO3-、HCOO-和CH3COO-)进行了分析.与天山地区其它冰川比较,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雪坑中SO24-和NO3-浓度均表现为最高值,分别达到521.4ng.g-1和760.4ng.g-1.2008年12月的多条空气后向轨迹经过了乌鲁木齐市中心;雪坑样品pH值与乌鲁木齐市平均值基本一致,并且雪坑样品[NO3-]/[SO24-]比率与乌鲁木齐市冬天[NO3-]/[SO42-]比率相符合;雪坑样品[HCOO-]/[CH3COO-]比率仅为0.79,低于1.结果表明,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雪样的SO24-和NO3-主要来自于人类污染.
张晓宇李忠勤王飞腾王圣杰
中国西北干旱区夏季径流量对大气0℃层高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0
2012年
基于1960~2009年夏季(6~8月)西北干旱区四个典型区域的8个探空站逐日观测资料和9条河流出山口逐日径流资料,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a来夏季河流径流量和0℃层高度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及其显著性进行分析,并借助线性回归和弹性系数法,建立二者的定量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近50a来,天山北坡和祁连山北坡夏季0℃层高度上升趋势显著,天山南坡上升趋势不明显,昆仑山北坡则以2.33ma?1的速率显著下降,而同期的天山南、北坡和祁连山北坡夏季径流量增加趋势显著,昆仑山北坡增加趋势不明显,除昆仑山北坡外,其余三区二者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2)突变分析表明,各典型区域之间两要素发生突变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在同一典型区域内也不尽一致;(3)四个典型区域夏季径流量与0℃层高度二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除祁连山北坡通过0.05显著性检验水平外,其余三区皆通过0.01显著性检验水平,说明西北干旱区夏季0℃层高度的升降已成为影响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4)昆仑山北坡、天山南坡、天山北坡和祁连山北坡夏季径流量对0℃层高度变化的敏感性系数分别为7.19,6.63,3.80和2.79,表明西北干旱区夏季径流量对0℃层高度变化的敏感性存在区域差异,河流冰川融水径流补给比重不同是产生区域差异的直接原因,而区域之间冰川规模有异是根本原因.
陈忠升陈亚宁李卫红
关键词:径流量西北干旱区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干旱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基于GIS/RS技术对研究区的1990,2000,2005,2010年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别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计算出8个景观指数,探讨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优势逐渐减小,耕地的优势逐渐上升,景观多样性升高,优势度下降,趋于分离、破碎化方向发展。(2)人类活动使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为耕地,类型转化逐渐由双向转化逐渐趋向于单向转化,草地面积的变化和聚集度指数成线性关系,草地面积每减少1%,聚集度作出减少0.66的响应。(3)降水与气温都有明显的增长,前十年的永久冰川雪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后十年,响应了M-K趋势分析"降雨、气温和径流的突变点都集中在1995年左右"。最后提出需要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水资源配置方案,不能挤占生态用水,要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
姜亮亮刘海隆包安明任艳群安小艳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气候
Water use strategies of the desert riparian forest plant communit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China被引量:11
2014年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Ejina desert riparian forest. Groundwater depth, soil moisture, plant water potential, relative leaf moisture content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as monitored, and the response of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ecology to the groundwater depth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the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Along with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creasing, predawn and midday water potential of the pla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did no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at when the groundwater depth is less than 3 m, the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range of 4 km from the river way did not suffer or slightly suffer from water stress;(2)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soil moisture content within 0–3 m soil layer is suitable with the plants’ root system, as indicated in the communities of coexisting overripe Populus euphratica or Taramrix chinensis, both of which can release excessive water into soil for shallow rooted shrubs or herbaceous plants when there is water shortage;(3) R. soongorica can absorb deep soil moisture through deep roots for their own survival;(4) The community consisting of Sophora alopecuroides, Karelinia caspica, T. chinensis, and overripe P. euphratica has the best species combination for restoring the damaged eco-environme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5) The order of plants’ relative leaf water contents is K. caspica > S. alopecuroides > young P. euphratica > overripe P. euphratica > mature P. euphratica = T. chinensis coexisting with other species > single R. soongorica > single T. chinensis and the order of WUE is single T. chinensis > single R. soongorica > T. chinensis living in symbiosis with other species > S. alopecuroides = young P. euphratica > mature P. euphratica > overripe P. euphratica > K. caspica. Therefore, with ample soil moisture, the plant community helps rapid growth
FU AiHongCHEN YaNingLI WeiHong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