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90112)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孟令国宋建军王清李超令蒋序怀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刘易斯转折点、二次人口红利与经济持续增长研究被引量:19
- 2013年
- 本文从人力资本、储蓄与投资、制度创新三个层面研究了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通过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实现二次人口红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衰退;人力资本、储蓄率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初始人均GDP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说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条件收敛;人口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 孟令国王清
- 关键词:刘易斯转折点经济增长
- 我国二次人口红利的困境摆脱与现实愿景被引量:8
- 2013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期,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用工荒现象愈演愈烈,这意味着我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应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增加教育支出比重等措施,实现二次人口红利,最终达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的。
- 孟令国李超令
- 关键词:人口红利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制度
- 二次人口红利视角下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合适的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从二次人口红利的视角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用,并分析了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目前的人口结构正处于高储蓄的黄金时期,劳动投入的边际效用明显少于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用。从而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教育与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
- 孟令国
- 关键词:人口红利经济增长储蓄率人口老龄化
- 人口红利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状态,但将逐步进入后人口红利期。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红利在总量与结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矛盾;基础教育水平虽然整体提高,但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的根本原因。政府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模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等方式,同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达到增加人口红利的目的。
- 孟令国蒋序怀胡广
- 关键词:人口红利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
- 农民工的效用选择与中国城市化悖论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城市化率52.6%的统计数据中,有两亿农民工被统计在内,但他们却并未在城市定居,因此被学界质疑为伪城市化。农民工未定居城市的原因也常被学界归咎于户籍等制度因素。本文从微观经济学出发,通过对城市和农村的物价和效用比较,发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农民工相对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降低,二是城市物价上涨源于房价攀升。结论是当前的城市化政策(土地财政和金融支持的房地产开发)才是农民工选择定居农村的真正原因;城市化目标与结果自相矛盾(悖论)。从而提出城市化建设的改进方案。
- 宋建军
- 关键词:农民工工人村
- 农民工工资的实际路径及其决定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刘易斯模型的工资路径是先平直后上折,但根据统计数据制成的农民工工资路径图则是上下波动的。形成这种路径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的差异性。本文首先采用收入排序法生成中国农民工的供给曲线,然后在对比费景汉和拉尼斯的两集合与刘易斯三集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业内部产业升级与农村劳动力第四集合的概念,并由此形成四集合分析法。四集合分析法说明了农民工供给曲线的移动特征,进而解释了中国农民工工资路径的特别形态。
- 宋建军
-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民工工资劳动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