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林业厅资助项目([2011]70)
- 作品数:14 被引量:249H指数:10
- 相关作者:张延龙牛立新赵冰司国臣顾欣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林业厅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林业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秦岭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被引量:28
- 2013年
-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秦岭山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28种,占我国杜鹃花种类的5.1%,分属于有鳞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和马银花亚属4个亚属,且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加强当地杜鹃花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以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 赵冰张果司国臣顾欣张延龙
- 关键词:杜鹃花属种质资源野外调查
- 秦巴山区主要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调查及观赏性状评价被引量:23
- 2013年
- 对秦巴山区21种主要野生草本花卉的分布、生境、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价值、生物学特性两个方面筛选出13个评价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1种野生花卉大部分分布在海拔2 0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蒲儿根和梓木草水平分布最广。根据评价结果将21种野生草本花卉分为4个等级:Ⅰ级(分值J≥4.0),观赏价值高的种类1个;Ⅱ级(3.7≤J<4),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7个;Ⅲ级(3.4≤J<3.7),观赏价值较高一般的种类7个;Ⅳ级(J<3.4)观赏价值较高稍低的种类6个。
- 王月清张延龙司国臣梁振旭郭树杰
- 9种野生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被引量:58
- 2015年
- 开展我国不同牡丹资源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进一步筛选与培育优良油用牡丹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对9种野生牡丹和1个牡丹栽培品种‘凤丹’(对照)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牡丹种籽的出油率存在差异,杨山牡丹(Paeonia.ostii)的出油率最高,达到22.31%;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牡丹种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狭叶牡丹(P.potaninii)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90.29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对照栽培品种‘凤丹’(P.ostii‘Feng Dan’)籽油中的含量(71.62 g/100 g粗提油);不同牡丹种的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狭叶牡丹(P.potaninii)籽油中亚麻酸的含量(39.45 g/100 g粗提油)是最低含量四川牡丹(P.decomposita)中的3倍,亚油酸的含量(25.06 g/100 g粗提油)也显著高于最低含量卵叶牡丹(P.qiui)(9.03 g/100 g粗提油)。因此,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评价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种和生态型间的差异。
- 张延龙韩雪源牛立新张静何丽霞
- 关键词:牡丹籽油内标法脂肪酸
- 卷丹鳞茎多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卷丹鳞茎提取物的多酚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卷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野生卷丹鳞茎为材料,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卷丹鳞茎多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用HPLC法测定多酚组分,并测定了卷丹鳞茎提取物对ABTS、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卷丹鳞茎提取物总酚含量为48.78mg/g;HPLC共鉴定出10种酚类成分,其中表儿茶素、芦丁和二氢槲皮素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4.58,3.10和1.45mg/g;多酚提取物对ABTS·、DPPH·和OH·3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作用与多酚质量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2分别为0.964,0.992和0.838。【结论】卷丹鳞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氧化剂来源。
- 焦灏琳张延龙牛立新
- 关键词:卷丹抗氧化活性酚类物质HPLC
- 中国西部四省15种野生百合花粉形态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西部陕西、四川、甘肃和云南等4省15种野生百合花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除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为钝四角形四合花粉外,其它14种野生百合均为具单萌发沟的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单粒花粉,但外壁纹饰差异较大;(2)聚类分析表明,野百合(Lilium brownii)、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紫脊百合(Lilium leucanthum var.centifolium)、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卷丹(Lilium lancifolium)聚为第1类群;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山丹(Lilium pumilum)、紫斑百合(Lilium nepalense)、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和兰州百合(Lilium danidiivar.unicolor)聚为第2类群;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为第3类群,聚类结果总体上支持形态学分类结果;(3)玫红百合(L.amoenum)具四合花粉,明显区别于其它野生百合种,综合形态学、地理分布、孢粉学资料及聚类分析结果,建议将其重新建立成为百合属钟花组中的一个亚组。
- 顾欣张延龙牛立新
- 关键词:野生百合花粉形态扫描电镜
- 8种中国野生百合花色素成分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对8种野生百合花瓣的色素成分进行研究,为百合花色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野生百合花瓣(花瓣橙色3种和白色5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对其色素进行定性分析,采用NaNO2-AlCl3法和比色法测定花瓣中的叶绿色、类胡萝卜素、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8种野生百合花瓣中的单体酚组成及其含量。【结果】白色系和橙色系百合花瓣之间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总黄酮的含量有差异,其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橙色系百合显著高于白色系百合。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及矢车菊素是百合花瓣中主要的花青苷(素),除此之外,还从8种百合花瓣中鉴定出9种其他酚类物质:3种酚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对香豆酸)、2种黄烷醇(儿茶素、表儿茶素)、2种二氢黄酮醇(二氢槲皮素、二氢杨梅素)和2种黄酮醇(芦丁、山奈酚)。【结论】百合花瓣的橙色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花瓣上的紫黑色斑点是由花青苷(素)富集引起的。叶绿素a和其他多酚类物质对花色的形成可能也有重要影响。
- 郭鸿飞张延龙牛立新罗建让
- 关键词:百合色素花青苷类胡萝卜素
- 太白杜鹃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被引量:16
- 2012年
- 为揭示太白杜鹃(Rhododendron purdomii)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变异规律,以秦岭山区的7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花序和叶片的10个数量性状和8个质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探讨居群间与居群内表型多样性的变异特点。结果显示:(1)在太白杜鹃的质量性状中,花色与花瓣内斑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丰富变异,花朵香味、花序形状、花冠形状、花梗颜色、叶片形状和株型等仅在居群间存在明显变异,在居群内则趋于一致性;其数量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也存在广泛变异,10个数量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平均值差异全部达显著水平;在7个居群内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5.3%,其中花梗长、花丝长、花瓣宽与叶柄长变异较大,花朵数变异较小。(2)相关性分析表明,太白杜鹃花瓣长和花瓣宽分别与经度存在极显著与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长、叶片宽和叶片长宽比与海拔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其它性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密切。(3)聚类分析显示,太白杜鹃的7个天然居群可以初步分为两大类,但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研究表明,太白杜鹃天然居群的表型性状在居群内与居群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而且其与居群特点、分布生境等关系密切。
- 司国臣张延龙赵冰徐华
- 关键词:表型多样性天然居群
- 温度、光照和赤霉素浓度对秀雅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研究了温度、光照和赤霉素浓度对秀雅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过高并不利于秀雅杜鹃种子发芽,一定变温、较低温度条件处理可以促进秀雅杜鹃种子萌发;3种光照处理对秀雅杜鹃的最终发芽率没有太明显的影响,而在24 h全光照状态下,其发芽势要低于另外2种光照处理;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秀雅杜鹃种子,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处理的出芽时间都集中在播种后的第8~9天.本研究为秀雅杜鹃的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赵冰董进英张冬林
- 关键词:温度光照发芽率
- 秦岭野生美容杜鹃扦插繁殖技术被引量:17
- 2012年
- 以秦岭野生美容杜鹃为试材,研究ABT-6(生根粉)与IBA(吲哚丁酸)不同浓度对美容杜鹃嫩枝扦插的影响,以及3种不同基质配方中扦插生根率的差异。结果表明:ABT-6的处理中,100mg/L的插穗生根率最高,IBA的处理中,200mg/L的插穗生根率最高;在草炭:蛭石=1:1的基质中美容杜鹃扦插生长速度最快、生根率最高,纯草炭的生根率最低。同时还得出插穗顶端叶芽与地下切面的生长变化过程为插穗顶端叶芽第15天长出叶尖,第30天叶片成熟;地下切面第20天长出愈伤组织,第30天长出小根。
- 司国臣张延龙顾欣王月清赵冰
- 关键词:扦插繁殖生长调节剂基质
- 百合属5个野生种及7个栽培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lite),OT杂交系的‘黄精灵’(Yelloween)、‘塞拉诺’(Serrano)、‘木门’(Concador)聚为第2类群;百合组的‘野百合’(Lilium brownii),东方百合系的‘索邦’(Sorbonne)、‘西伯利亚’(Siberia)和‘马龙’(Marion)聚为第3类群。【结论】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可以作为百合野生种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总体支持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但并不完全一致。
- 顾欣张延龙
- 关键词:百合花粉形态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