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JJ5109)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良建李益民郑遥崔晓明李挺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种植体
  • 2篇增殖
  • 2篇钛种植体
  • 2篇细胞
  • 2篇骨细胞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多孔
  • 1篇多孔结构
  • 1篇医用钛合金
  • 1篇应力分布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植入
  • 1篇植入体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生物材料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5篇陈良建
  • 3篇崔晓明
  • 3篇李益民
  • 3篇郑遥
  • 2篇李挺
  • 1篇袁剑鸣
  • 1篇张思慧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制备钛种植体对成骨细胞黏附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钛种植体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喷砂和新的粉末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两种方法制备多孔钛种植体。将种植体分为Sm组(光滑组)、Sa组(喷砂组)、M1组(MIM法制备孔隙度为40%)、M2组(MIM法制备孔隙度为60%)4组。将4组种植体与人成骨肉瘤成骨细胞MG63联合培养,从黏附率和黏附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联合培养4 d及8 d后,Sa、M1、M2组黏附率均高于S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与M1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M2组与Sa、M1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培养8 d后,M2组MG63黏附形态优于其他组,能够伸展完全,伪足较多,附着牢固。结论高孔隙度的MIM方法制备的多孔钛种植体在成骨细胞的黏附率、黏附形态及生长方向各方面均优于喷砂,从而为研究新的多孔钛种植体制备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崔晓明陈良建郑遥
关键词:钛种植体成骨细胞
多孔钛植入体表层孔隙内TGF-β_1缓释明胶微球涂层的工艺优化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缓释明胶微球多孔钛植入体制备工艺,探讨多孔钛植入体孔隙内微球涂层的载药、释药特性。采用粉末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技术制备多孔钛植入体,选用明胶为TGF-β1缓释载体材料,乳化冷凝聚合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检测微球粒径与形貌以及载TGF-β1微球的包封率、载药率,采用渗涂法制备多孔钛表层孔隙内载TGF-β1明胶微球涂层,释放试验检测涂层的释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MIM技术制备的多孔钛植入体的孔隙度为(62.02±1.82)%,孔径为50~300μm,抗压缩强度为(63.23±12.81)MPa,弹性模量为(0.95±0.61)GPa。明胶微球粒径随明胶浓度的减小、搅拌速度和交联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交联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制备的TGF-β1明胶微球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1.42±3.67)μm,载药量为(0.91±0.02)μg/g,包封率为(91.41±1.82)%。TGF-β1微球涂层体外14d,时的TGF-β1释放率为(94.2±3.4)%;粒径为(21.42±3.67)μm的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明胶浓度为10%,搅拌速度为800r/min,交联剂用量为0.1mL,交联时间为2h。多孔钛植入经5%(质量分数)明胶溶液预处理后用20g/L微球渗涂可在表层孔隙内形成均匀微球涂层,且不阻塞表层孔隙,微球涂层TGF-β1释放时间为14d。
陈良建袁剑鸣李益民李挺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明胶缓释微球正交实验
一种新型多孔钛种植体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MIM)技术制备孔隙度分别为30%、40%、50%、60%的多孔钛种植体,并通过酸碱热处理及仿生沉积羟基磷灰石(HA)进行表面改性。将4组材料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G63联合培养,测定不同孔隙度的多孔钛种植体对MG63增殖、黏附、分化的影响。将4组材料分别植入狗股骨内12周后,制作硬组织切片,用Goldner's三色法染色,测定不同孔隙度的多孔钛种植体对骨整合的影响。结果显示60%的组多孔钛种植体在成骨细胞增殖数量、黏附形态、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OCN)含量、骨性结合的形成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改性后具有连通孔结构的高孔隙度的多孔钛种植体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黏附、分化,且动物试验显示该种植体有利于骨整合,从而为制备新型多孔钛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为种植义齿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崔晓明陈良建郑遥
关键词:增殖分化骨整合
改性后不同孔隙度多孔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采用碱热处理和仿生沉积HA对注射成形多孔钛进行表面处理,研究改性后多孔钛的细胞毒性及其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多孔钛无细胞毒性,不同孔隙度多孔钛的细胞黏附形貌不同,复合培养7d后,5%孔隙度组细胞平铺于材料表面,30%孔隙度组细胞多呈长梭形,60%孔隙度组MG63细胞伪足以锚状牢固附着于孔壁的颗粒之上,形成细胞桥;成骨细胞在高孔隙度组表面细胞的增殖数高于低孔隙度组表面细胞的;复合培养7d与14d,5%孔隙度组与30%孔隙度组的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而60%孔隙度组的ALP含量高于低孔隙度组的。
陈良建张思慧李益民崔晓明郑遥李挺
关键词:生物材料医用钛合金孔隙度增殖碱性磷酸酶
钛种植体结构和弹性模量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CAD(Pro/E)软件建立颌骨和钛种植体的三维模型,设置3种不同结构钛种植体,即全致密型(1号样品)、穿皮质区致密而松质骨区外层多孔内芯致密型(2号样品)与整体低弹性模量型(3号样品),以致密钛弹性模量103.4GPa为基准,设置四种弹性模量:致密钛模量的20%、40%、60%、80%。在轴向加载150N和颊舌向45°加载25N应力下,采用Ansys Work bench10.0软件分析钛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分析研究钛种植体结构和弹性模量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探讨能有效地转移应力至周围骨组织的新型种植体。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下,3种钛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均为高应力区,3号种植体的应力最高,为7.128MPa;在松质骨区2号种植体的应力比1号与3号种植体的低,且呈均匀递减趋势。在加载条件下,2号种植体随着弹性模量的降低,骨界面应力降低,且明显比1号种植体的低,当多孔层的弹性模量为致密钛的40%或以下时,骨界面应力明显降低;3号种植体随着弹性模量降低,皮质骨区骨界面应力增加,而松质骨区骨界面应力降低不明显。钛种植体的结构和弹性模量均影响骨界面应力分布;穿皮质区致密而松质骨区外层多孔内芯致密型钛种植体有利于界面应力转移到周围骨组织,降低多孔层的弹性模量,能有效地降低骨界面应力。
陈良建李益民
关键词:钛种植体弹性模量有限元分析多孔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