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CS2007215)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朱玉兰戚美芬高海燕钱琦钱科卿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2篇乳腺癌患者
  • 2篇皮内注射
  • 2篇注射
  • 2篇免疫应答
  • 2篇癌患者
  • 2篇DC疫苗
  • 1篇凋亡
  • 1篇疫苗诱导
  • 1篇乳腺癌细胞
  • 1篇术后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热休克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免疫
  • 1篇肿瘤免疫治疗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2篇朱玉兰
  • 2篇戚美芬
  • 1篇许凌云
  • 1篇钱科卿
  • 1篇钱琦
  • 1篇高海燕
  • 1篇周薇

传媒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术后择时注射DC疫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择时皮内注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129例接受DC疫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治疗当天下午19∶00进行DC回输,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于上午8∶00回输。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中(第2次回输后1周)、后(第4次回输后1周)检测血清中IL-2、IL-12、IFN-γ及TNF-α四种细胞因子浓度,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两组患者注射时的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DC治疗中、治疗后IL-2、IL-12、IFN-γ、TNF-α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个回输时间对患者的舒适度影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DC疫苗治疗都能有效激发患者Th1型免疫应答,但回输时间对DC疫苗诱导的患者免疫应答无影响。择时注射DC疫苗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戚美芬周薇
关键词:乳腺癌DC疫苗皮内注射免疫应答
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DC体内激发Th1型免疫反应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免疫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后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介素-4(rhIL-4)诱导DC;将患者自体肿瘤细胞热休克后诱导其凋亡并负载自体DC。对10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1个疗程(4次)的DC免疫治疗。结果: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中IL-2、IL-12、IFN-γ和TNF-α水平治疗后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热休克凋亡乳腺癌细胞负载的DC体内可激发Th1型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瘤能力,同时无明显毒副反应。
朱玉兰钱科卿高海燕许凌云钱琦陆晓宁永玲
关键词:乳腺癌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
皮内注射不同进针方式对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平行淋巴管与垂直淋巴管两种进针方式对皮内注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20例接受DC疫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平行组(平行淋巴管进针)与垂直组(垂直淋巴管进针)。于治疗前、治疗中(第2次回输后1周)、治疗后(第4次回输后1周)检测患者血清IL-2、IL-12、IFN-γ、TNF-α,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并比较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结果两组IL-2、IL-12、IFN-γ、TNF-α时间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行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垂直组(P<0.01)。结论乳腺癌DC疫苗治疗临床回输采用平行淋巴管进针和垂直淋巴管进针都能有效激发肿瘤患者Th1型免疫应答,平行淋巴管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
戚美芬朱玉兰
关键词:乳腺癌DC疫苗皮内注射注射方式免疫应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