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0B00)

作品数:21 被引量:182H指数:9
相关作者:陈阜张海林王春艳褚庆全王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塔里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冬小麦
  • 11篇小麦
  • 3篇冻害
  • 3篇生育
  • 3篇生育期
  • 3篇水分
  • 3篇干旱
  • 2篇玉米
  • 2篇生长度日
  • 2篇霜冻
  • 2篇霜冻害
  • 2篇农业
  • 2篇气候
  • 2篇晚霜
  • 2篇晚霜冻
  • 2篇晚霜冻害
  • 2篇聚类分析
  • 2篇华北平原
  • 2篇耕种
  • 2篇耕种方式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塔里木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河北省气象与...
  • 2篇贵州农业职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河南省商丘市...
  • 1篇云南省气候中...
  • 1篇河北省气象科...

作者

  • 5篇陈阜
  • 4篇张海林
  • 4篇王春艳
  • 4篇褚庆全
  • 2篇冯宇鹏
  • 2篇文新亚
  • 2篇康西言
  • 2篇李茂松
  • 2篇李春强
  • 2篇王占彪
  • 2篇马君义
  • 2篇尹小刚
  • 2篇魏燕华
  • 2篇张继
  • 2篇谭江
  • 2篇霍治国
  • 2篇王猛
  • 2篇翟云龙
  • 2篇蔺彦斌
  • 2篇蒋严妃

传媒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耕作与栽培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Agricu...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利用华北平原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10年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 days,GDD)、高温度日(Killing degree days,K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G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但其他各生育期各省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华北平原所有地区GDD的气候倾向率均呈正值,高值主要分布在山东东部(莱阳市和烟台市等)、河南东南部(信阳市和固始市等)一带;2)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期K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营养生长期KDD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时期有增有减,生殖生长期与全生育期KDD倾向率呈现东北与西南正值,其他地区负值的特征;3)华北平原在过去的50年冬小麦各生育期降雨量均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特征,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并进期山东东部地区及生殖生长期河南南部地区呈现降低趋势。因此,过去50年,河北省西部(保定和石家庄等)一带小麦种植极端高温风险较大;山东东北及河南西南一带未来小麦种植极端高温风险较大。华北大部分地区干旱风险呈现降低趋势,山东东部(潍坊市和莱阳市等)在冬小麦并进期,河南南部(南阳市和固始市等)在冬小麦生殖生长期干旱风险呈增加趋势。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关键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生长度日降雨量
云南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值的业务化检验及其标准被引量:3
2015年
按照土壤水分自动站业务化检验标准对云南2010年建立的20个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值进行了业务化检验,其中17个站点通过业务化检验。为评估业务检验合格站点的数据质量,对检验时段人工对比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检验时段多分布在雨季,大部分土壤层观测数据的样本标准差较小,导致检验后干季时的土壤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结果误差较大。将各站点的土壤体积含水量绝对误差转换成土壤相对湿度误差后,土壤相对湿度误差值大于等于10%的土层占有效检验总数的24.4%;误差值小于6%的只占总数的41.2%。分析认为当前土壤水分自动站业务化检验的评判标准值得商榷和论证。
鲁韦坤李湘朱斌
关键词:土壤相对湿度
Morphology and Genetics of Rice in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at Flowering Period
2012年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is one of major abiotic stresses limiting rice productivity,especially at the flowering period.Understanding mechanisms of rice adaptation to heat stress woul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heat-tolerance cultivars for improving yield in a warmer world.Rice heat stress responses are very complex.Interactions between structure,fun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at the apparent and molecular levels in order to obtain a full picture.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morphology and genetic basis of heat tolerance in reproductive tissues of rice at the flowering time,and some morphologic characters for increasing thermotolerance in rice via conventional breeding are outlined.
谭江李小湘潘孝武刘文强闵军刘三雄黎用朝
关键词:RICEFLOWERINGMORPHOLOGYGENETICS
冬小麦冻害胁迫高光谱分析与冻害严重度反演被引量:9
2014年
对冬小麦冻害严重度的精确反演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降低损失的关键,同时及时预测产量损失对政府职能部门也具有积极意义。针对冬小麦冻害群体严重度评估方法在经典统计反演模型存在估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首先对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重采样平滑处理,再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实现综合原始光谱主成分信息作为自变量参与冬小麦冻害严重度反演过程,最后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准确度Accuracy三种模型精度验证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冬小麦冻害严重度模型精度分别达0.697 5,0.184 2和0.697 5;同时对反演模型进行验证,其精度也分别达到0.630 9,0.350 3和1.339 6。因此,该方法能有效地对冬小麦冻害严重度进行快速、精确的反演。
王慧芳王纪华董莹莹顾晓鹤霍治国
2010年浙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5月8—9日发生在浙南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暴雨是在横槽转竖的大背景下,西风槽和高原槽东移合并加强,并在东移过程中与低层切变共同作用造成的;低空急流的形成在水汽的输送和聚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暴雨过程水汽源地在南海和孟加拉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有利于暴雨的发生;θse锋区逼近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性暴雨强烈发展,暴雨发生在等θse密集带南侧或附近地区;垂直螺旋度及其剖面图对暴雨的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曹楚王忠东
关键词:暴雨切变低空急流涡度垂直螺旋度假相当位温
全国及区域尺度上农业旱灾受灾率分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旱灾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如何定量评价旱灾的致灾程度,对旱灾等级进行科学界定,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以农作物旱灾受灾率(Ia )为分级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和逐步聚类法为分类方法,拟将农业旱灾划分为5级,分别为无旱(D0)、轻旱(D1)、中旱(D2)、重旱(D3)、特旱(D4),通过判别分析法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以期对全国及区域尺度上的农业旱灾等级标准进行合理地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农业旱灾等级划分采用类平均法和重心法划分结果一致,D0为0≤Ia <10%,D1为10%≤Ia <15%, D2为15%≤Ia <20%, D3为20%≤Ia <25%、D4时Ia≥25%;在区域尺度上, D0为0≤Ia <6%, D1为6%≤Ia <13%,D2为13%≤Ia <22%,D3为22%≤Ia <36%和D4为Ia≥36%。考虑到全国农业旱灾标准的推广性以及未来旱灾可能加重的变化趋势,将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率在不同等级的范围提升2%-3%。从实际记录年度旱情来看,两个尺度上的分级结果均比较合理,能很好地解释现有农业旱灾的分级现象,可为今后的农业旱灾应急响应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杨方李茂松王春艳崔三荣程婉莹
关键词:系统聚类法
壳聚糖溶液的Cross拟合和动态粘弹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在25℃条件下运用Cross模型对壳聚糖溶液(0.005~0.025g/mL)的流动曲线进行了拟合,运用频率扫描和复合波温度扫描分析了壳聚糖溶液的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溶液(0.005~0.025g/mL)符合流变学的Cross模型,且浓度越高,其临界剪切变稀速率越小;损耗模量(G″)始终大于储能模量(G'),且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大G″和G'值逐渐接近,低频率扫描条件下表现为类似于流体的粘弹性行为,高频率扫描下有网状交联结构形成。复合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频率的增大而降低,在温度和振荡频率同时变化的情况下建立了粘度-温度-频率的流变学模型。
马君义蔺彦斌蒋严妃王丹张继
关键词:储能模量损耗模量
河北省冬小麦生产干旱风险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河北省冬麦区49个气象站1980—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其相应的冬小麦产量资料,选取三种干旱指数,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了气候干旱、作物干旱、产量灾损三种风险度,并进行了相应的风险区划,根据区划结果提出了不同风险区的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冬麦区气候干旱风险以中风险或较高风险区域为主,作物干旱风险则以较高风险区为主,产量灾损低风险区域较大。(2)气候干旱、作物干旱、产量灾损各等级风险区分布无明显相关关系,产量灾损风险与各地的灌溉条件关系密切。(3)产量灾损各风险区应采取不同的减灾对策,高风险区应以防旱为主,采取一系列保墒措施,提高自然水分利用率;较高风险区应以抗旱防旱为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灌溉条件;中低风险区应以发展优化灌溉制度为主,实现节水高产。
康西言李春强代立芹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减灾对策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7
2015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研究作物生长季各生育期的水热时空变化特征,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与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华北平原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7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10年在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HDD)、降水量及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GDD、HDD均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递增趋势,降水量呈东南-西北递减趋势。华北平原夏玉米在全生育期GDD倾向率、HDD倾向率、降水量倾向率分别为8.14℃·d·10a-1、-2.45℃·d·10a-1、-10.75 mm·10a-1。华北北部GDD在营养生长期呈递减趋势,在并进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呈递增趋势,而华北南部GDD变化趋势与之相反;HDD在各生育期均呈现北部递增,南部递减趋势。降水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北部降低,南部增加趋势。因此,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等华北北部地区夏玉米生产高温风险与干旱风险呈增加趋势,而河南省大部、山东省南部等华北南部地区高温风险与干旱风险呈降低趋势。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关键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生长度日气候倾向率
近30年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给地处黑龙港地区的河北省吴桥县制定冬小麦稳产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1981—2013年吴桥县的气象数据和SIMETAW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及播种—返青期、返青—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的降水量、需水量、耗水强度及水分亏缺指数(CWDI)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5年滑动平均法将分析年份冬小麦实际产量分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计算了不同降雨年型下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近30年河北省吴桥县冬小麦生育时期的水分亏缺指数和需水量均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冬小麦发生干旱的概率为93.75%,其中,中旱和重旱发生概率为65.52%。冬小麦生育时期的平均日降雨量呈现从冬小麦生育中期向后期转移的趋势,日耗水强度表现为从生育后期向生育中期移动的趋势,这是导致返青—拔节期和拔节—开花期水分亏缺指数较大的重要原因。冬小麦减产率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在缺水年最大,为154.241;在丰水年最小,为1.999;正常年份为24.776。因此,冬小麦拔节—开花期的及时灌溉对于保障冬小麦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缺水年份调整冬小麦的水分管理制度,在冬小麦拔节初期一次性充分灌溉或在拔节初期和中后期分次进行少量灌溉。
杨萌冯宇鹏林倩陈阜褚庆全
关键词:冬小麦需水量干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