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0552nm024)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孙黎张柏根张纪蔚张皓王晓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膜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观察
  • 1篇生物素
  • 1篇生物素化
  • 1篇内膜
  • 1篇荷载
  • 1篇氟碳化合物
  • 1篇磁共振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篇周兆熊
  • 1篇王晓珉
  • 1篇张皓
  • 1篇张纪蔚
  • 1篇张柏根
  • 1篇孙黎

传媒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生物素化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药物体外释放和磁共振影像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制备生物素化全氟碳载药纳米颗粒,分析纳米载药的释放特点及其对磁共振信号强度的影响。方法以全氟碳为纳米核心,通过高压均质方法,分别包被抗内膜增生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松,以及磁共振造影剂钆喷酸葡胺。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纳米颗粒载药包封率和体外溶出情况,同时观察磁共振影像及波谱信号强度变化。结果地塞米松磷酸钠和醋酸地塞米松全氟碳纳米粒径分别为(224±s6)和(236±9)nm。荷载亲水性地塞米松磷酸钠药物的包封率为(66.4±1.0)%,并有一定突释现象,首日溶出比率为77.2%;荷载疏水性醋酸地塞米松药物的包封率为(95.3±1.3)%,首日溶出比率为23.6%。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2种药物体外溶出时间都超过1wk。全氟碳纳米颗粒携带顺磁性造影剂钆喷酸葡胺,可增加后者的信号强度约16%。结论全氟碳纳米颗粒荷载药物具有较好的缓释性,并能增加磁共振造影剂的信号强度,提高磁共振检测敏感性。
周兆熊张柏根张皓孙黎王晓珉张纪蔚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血管内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