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WW002)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傅其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新马克思主义
  • 3篇东欧新马克思...
  • 3篇美学
  • 2篇人道主义
  • 2篇主义
  • 2篇文学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异化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形式
  • 1篇世界文学
  • 1篇总体性
  • 1篇嬗变
  • 1篇文化政治学
  • 1篇文学理论
  • 1篇喜剧
  • 1篇喜剧美
  • 1篇喜剧美学
  • 1篇小说
  • 1篇小说理论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傅其林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1篇文学评论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思想研究的核心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反思和总结19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思想对全球化语境下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的建设,对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的复杂关系,对促进世界文学生态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世界文学思想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苏俄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理论建构。对这些核心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文艺理论学科建设与比较文学的当代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增长点。
傅其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本土化
论沙夫的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学思想被引量:9
2015年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之一,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从语言哲学、认识论和人道主义角度展开的深入思考在马克思主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文艺理论与美学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这突出地体现为基于马克思主义语义哲学的交往符号学的建构。他深入西方符号学理论之骨髓,又能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理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领域。他在交往及其社会历史基础、符号类型理论、意义交往的可能性等方面有着对审美领域的符号学的独特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艺术符号特性及审美交往的复杂性的把握。
傅其林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学
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喜剧美学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思想进行梳理,主要关注布达佩斯学派哲学美学家赫勒对喜剧现象的异质性阐释、波兰哲学人文学派哲学家科拉科夫斯基关于柏格森喜剧理论的重构以及捷克存在人类学派杰出思想家科西克的喜剧文学批评。尽管三者的喜剧美学具有差异性,但是其共同倾向在于以人的存在和价值来审视喜剧现象,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特色;从喜剧的美学思考上升到对艺术观念的理解;关注喜剧与公共领域、喜剧与自由解放、喜剧与社会体制等文化政治学问题;把喜剧现象纳入现代性视野加以考察,挖掘喜剧美学的历史性特征。虽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还值得商榷,但是它的独特的话语表达发人深省,丰富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形态。
傅其林
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人道主义文化政治学
从存在向此在的嬗变——赫勒摆脱卢卡奇框架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被引量:2
2014年
布达佩斯学派最出色的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以此在的日常生活的个体性建构和偶然性的人类条件为基础,逐步摆脱了卢卡奇的存在美学之框架。她在人道主义美学中实现了从现象透视本质的意识哲学向日常生活的多元选择的嬗变,为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当代社会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或者后现代的生存处境中具有崭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傅其林
关键词:阿格妮丝·赫勒新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历史意识与审美形式被引量:4
2014年
关于历史小说的理论问题是纠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面对当代历史小说的风起云涌与不断风靡全球的阅读狂欢,马克思主义历史小说理论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历史意识和审美形式的当代融合如何可能?历史小说是否会走向终结?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之一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通过对历史意识及其表达形式的诊断回应了这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她在东欧马克思主义复兴的浪潮中不断推进与更新卢卡契的历史小说理论,在文学伦理批评与历史批评的关联中,建构了一种新人道主义的后马克思主义历史小说理论,为后现代历史意识与审美形式的融合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傅其林
关键词:历史意识审美形式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小说理论
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被引量:7
2014年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东欧社会主义体制中萌生的对斯大林主义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的一种新型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它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捷克"存在人类学派"、波兰"哲学人文学派"的美学思想的分析来把握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面貌,挖掘其人道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
傅其林
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异化总体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