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D16B04)

作品数:29 被引量:179H指数:8
相关作者:范崇辉白红石佩郭东花王玉柱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果实
  • 6篇桃果
  • 6篇桃果实
  • 6篇果实品质
  • 4篇桃树
  • 4篇果实产量
  • 3篇油桃
  • 3篇质谱联用
  • 3篇色谱
  • 3篇气相色谱
  • 3篇气相色谱-质...
  • 3篇贮藏
  • 3篇相色谱
  • 3篇挥发性
  • 3篇果肉
  • 3篇果实产量和品...
  • 3篇红桃
  • 3篇采后
  • 2篇芽变
  • 2篇栽培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北京市农林科...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北京市林业果...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河南农业职业...

作者

  • 10篇范崇辉
  • 7篇石佩
  • 7篇白红
  • 6篇孙浩元
  • 6篇姜凤超
  • 6篇宣继萍
  • 6篇张俊环
  • 6篇杨丽
  • 6篇郭东花
  • 6篇郭忠仁
  • 6篇王玉柱
  • 6篇王刚
  • 5篇鲁振华
  • 5篇李高潮
  • 5篇张计育
  • 5篇牛良
  • 5篇王志强
  • 5篇贾展慧
  • 4篇曾文芳
  • 4篇崔国朝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果树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园艺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北方果树
  • 1篇果农之友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第七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杏被引量:22
2019年
杏是原产中国的特色果树,有关杏的科学研究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种质资源研究作为基础性工作,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评价鉴定、指纹图谱和核心种质构建方面进展较好;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取得丰富成果,利用远缘杂交、实生选种、芽变、杂交育种等方法,以现代生物技术辅助,培育出大量新品种用于生产;开花生物学和光合生理研究为栽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在肥水高效利用方面进展相对滞后;采后生物学和贮藏保鲜研究工作较为系统深入,但在贮藏过程中如何保持果实的风味,仍然是研究的难题;杏肉和杏仁的加工产品多样,但深加工研究及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开发仍然不足。针对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
孙浩元张俊环杨丽姜凤超张美玲王玉柱
关键词:新中国
不同栽培措施对“早红李”着果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早红李"着果率低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提高其着果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以5年生早红李为材料,研究露天和避雨栽培、不同树形、不同授粉品种及方法对其着果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露天栽培;(2)树形为开心形和篱壁形的早红李单果质量、纵横径高于自然形;(3)不同授粉品种和授粉方法显著影响早红李的着果率,表现为大红李>吉胜>大石早生,电动喷粉>人工点授>液体授粉。由此看出,早红李在避雨下栽培且树形为开心形时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大红李是其较理想的父本,而电动喷粉是最理想的授粉方式。
王刚翁文昕宣继萍贾展慧张计育翟敏郭忠仁
关键词:树形授粉着果率
注射施肥对桃园土壤环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以盛果期10a生品种‘阿部白’桃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连续2年定位施肥试验,设置放射沟施全量肥(R_(NPK))、放射沟施半量肥(R_(1/2NPK))、注射施全量肥(I_(NPK))和注射施半量肥(I_(1/2NPK))4个处理,分析注射施肥对桃园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注射施肥在桃树生产中的应用,为高效施肥和提高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桃幼果膨大期(5月15日),0~40cm土层中,试验各处理的总氮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注射施肥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放射沟施肥;果实成熟前期(7月15日),在相同施肥量下,0~4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处理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以I_(NPK)处理的最高,且分别比放射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6.61%、12.56%和10.15%、23.93%,同时注射施肥处理的0~4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放射沟施肥处理,部分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处理对土壤中磷的影响较小。(2)果实成熟前期,0~6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及0~20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同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3)INPK处理的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且分别比R_(NPK)处理显著增加了12.24%和11.21%;I_(1/2NPK)处理的单株果实产量最高(65.25kg)并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处理,但与INP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注射施肥对桃树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且以NPK全量注射施肥处理效果最佳。
白红石佩郭东花乔恒波范崇辉刘航空赵彩平李高潮
关键词:土壤环境果实品质
主干形桃树冠层3D模型构建及光截获与果实品质的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6a生主干形桃树为试材,研究树体空间的枝条分布、果实数量、果实品质及光截获效率(STAR)变化。应用三维数字化仪和PiafDigit软件对桃树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构建冠层叶幕3D模型,按照树体空间坐标,将树体划分为16个区位(上、中上、中下、下,内膛、中内膛、中外膛、外膛等8个区域的交叉部分)。结果表明:1花束状果枝数量最多且主要分布于(1-1.8m,40-60cm)和(1.8-2.6m,20-60cm);短果枝主要分布于(1.8-2.6m,20-40cm)和(〉2.6m,〉60cm);中果枝主要分布于(1-1.8m,〉40cm)、(〉2.6m,〉40cm)、(1.8-2.6m,20-60cm);长果枝主要分布于(〉2.6m,〉40cm)和(1-1.8m,〉60cm);徒长性果枝主要分布于(1-1.8m,〉60cm)。2在(〉2.6m,〉60cm)区域内果实数量最多,其次为(〉2.6m,20-40cm)和(1.8-2.6m,20-40cm)。3在(1-1.8m,〈20cm)区域内的果实色差最大;在(〉2.6m,20-40cm)区域内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Brix值最高;在(〈1m,〉60cm)和(〉2.6m,〈20cm)区域内果实总酸质量分数最大;在(〈1m,〈20cm)和(〈1m,40-60cm)区域内果实硬度最大;在(〉2.6m,〈20cm)区域内果实单果质量最大。4在(〉2.6m,〈20cm)区域内枝类STAR值最大,其次为(1.8-2.6m,〉60cm)和(〉2.6m,〉20cm)区域内,与其他部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果实的主要结果、高产区域(〉2.6m,〉60cm)和(〉2.6m,20-40cm)不仅光照好、果实品质优而且中长枝数量多。
石佩刘航空白红郭东花陶佳范崇辉
关键词:桃树主干形冠层光截获果实品质
水热因子影响果实品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栽培的启示被引量:5
2019年
综述了近年来水、热因子影响水果品质的主要研究进展,并通过对比国内外果树产区的水热环境因子,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国部分地区水果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在栽培措施上进行改进以提升果实品质的新思路。
王玉柱
关键词:果树水分果实品质栽培措施
不同时期套袋对“瑞光19号”油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及着色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讨不同时期套袋对油桃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对陕西关中主栽油桃品种"瑞光19号"进行了3个不同时期的桃专用果袋套袋实验。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供试桃共检测到8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特征香气物质的总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对照>盛花后40 d套袋(2014年5月14日)>盛花后45 d套袋(2014年5月19日)>盛花后50 d套袋(2014年5月24日)。与不套袋果实相比,不同时期套袋果实均提高了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但降低了醛类、酯类和酮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本实验共检测到3种内酯类和2种萜类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芳樟醇和γ-癸内酯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套袋主要影响了"瑞光19号"果实的香气成分和果面着色情况,果实套袋时间越早着色越好,其中盛花后40 d套袋后果实的着色好并且果香味浓,综合表现最佳。
郭东花白红石佩杨艳青李高潮范崇辉
关键词:油桃套袋时期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着色
‘串枝红’ב骆驼黄’杏F_1代糖酸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索杏F_1代群体果实糖酸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杏品种‘串枝红’和‘驼驼黄’为亲本进行杂交,亲本及F_1代群体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测定,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结果】杂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含量(ω,后同)范围为43.55~100.85 mg?g^(-1)。糖酸组分(除柠檬酸)、总糖和总酸含量均呈正态分布,说明它们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柠檬酸含量主要集中在低酸区域,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表明其遗传可能存在主效基因。各糖酸组分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均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均超过20%),后代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糖,表明糖比酸的选择潜力更大。杂交后代蔗糖、柠檬酸和总酸含量低于亲中值,表现为衰退变异。杂交后代糖酸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差异不明显,均在0.70以上,其中蔗糖含量的H^2高于葡萄糖、果糖和总糖,柠檬酸含量的H^2高于苹果酸,表明糖酸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在‘串枝红’ב骆驼黄’杏F_1代中,蔗糖、葡萄糖、果糖、苹果酸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柠檬酸含量可能是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在杂交后代中易获得高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低柠檬酸含量的单株。
姜凤超孙浩元杨丽张俊环王玉柱
李属植物果实成熟软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5年
李属植物果实营养丰富,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但是其果实采后迅速软化,导致果实品质下降、不耐贮藏及货架期短。为了解李属植物果实成熟软化的研究概况,本研究归纳总结了李属植物果实成熟过程中包括呼吸作用、乙烯释放、品质相关物质变化在内的生理变化,细胞壁结构、物质成分变化、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在内的细胞壁变化,果实成熟软化相关的基因及果实成熟软化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指出目前李属植物果实成熟软化研究集中于果实采收后或贮藏期间细胞壁物质成分、结构变化及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β-半乳糖苷酶等的活性变化,及这些酶的基因克隆、功能分析,指出结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等几种组学将是李属植物果实成熟软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宣继萍王刚贾展慧郭忠仁
关键词:李属植物果实
白肉型油桃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以不同发育期的桃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简称GC-MS)对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突变体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突变体都以反-2-己烯醛、苯甲醛和正己醛为主。在果实成熟时,中油桃9号以2-己烯醛(61.14%)和正己醛(23.57%)为主,突变体以反-2-己烯醛(70.96%)和正己醛(18.83%)为主。随着果实的发育,2种材料各自特有的香气化合物差别越来越大。在幼果期,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化合物以顺-2-己烯-1-醇(2.44%)为主,突变体以反-2-己烯-1-醇(2.07%)为主。在果实成熟时,中油桃9号的特有香气物质以酚类和萜烯类为主,突变体的特有香气物质以醇类为主。中油桃9号与突变体果实风味的差异主要是由萜烯类、酚类和醇类物质决定的,萜烯类和酚类物质的形成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有关。
朱运钦李庆伟李庆伟曾文芳牛良潘磊鲁振华蔡祖国鲁振华
‘改良白凤’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5
2016年
以水蜜桃品种‘改良白凤’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各糖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相关代谢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并对糖分与相关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与果糖在盛花后30 d含量最高,蔗糖在盛花后110 d含量最高,且为果实中糖的主要积累形式;SS合成方向酶(SS–SD)活性随果实发育不断增加,在果实成熟时活性达到最高,为19.0μmol/(h·g);SS分解方向酶(SS–C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在末期活性有所增强;AI和NI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最强,之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蔗糖与SS–SD呈显著正相关,与AI和NI呈显著负相关,与SPS不相关;葡萄糖、果糖与AI、NI、SOX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在‘改良白凤’水蜜桃发育过程中,SS–SD是调控蔗糖积累的关键酶,而SPS并不是调控蔗糖代谢的关键酶,AI、NI和SOX在葡萄糖和果糖积累过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姜凤超王玉柱孙浩元杨丽张俊环
关键词:糖组分代谢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