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39)

作品数:3 被引量:109H指数:3
相关作者:姚素平汤中一焦堃李苗春吴浩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页岩
  • 1篇东营凹陷
  • 1篇页岩气
  • 1篇页岩油
  • 1篇小角X射线散...
  • 1篇煤层
  • 1篇煤层地质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核磁
  • 1篇核磁共振
  • 1篇凹陷
  • 1篇CO
  • 1篇储层
  • 1篇储层特征
  • 1篇储集
  • 1篇储集空间
  • 1篇磁共振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姚素平
  • 2篇汤中一
  • 1篇吴浩
  • 1篇李苗春
  • 1篇裴文明
  • 1篇焦堃
  • 1篇孙超
  • 1篇李晋宁
  • 1篇刘标

传媒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层特征被引量:14
2016年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第三段下亚段(E_(2-3)s^(3-x))和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E_(2-3)s^(4-s))泥页岩分布面积广、累计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潜力。泥页岩主要发育层状和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组成为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石英和长石。宏观观察下,泥页岩发育的裂缝主要有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孔隙主要为溶蚀孔、结晶孔及生物孔隙。微观观察下,主要发育的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和溶蚀孔等,在不同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下孔隙发育特征差异明显。小角X射线散射能够得到样品介孔(2~50 nm)的分布特征,结合抽提实验,对比处理前后孔隙分布特征表明细介孔(2~10nm)是有效的页岩油储集空间,也是影响孔隙结构复杂化的主要贡献者。核磁共振冷孔计法(NMRC)能测量泥页岩纳米级(2~500 nm)开孔孔隙的分布特征,定量表征孔隙率,弥补其它表征方法的不足。东营凹陷地区泥页岩中广泛发育的纳米级粒间孔是页岩油主要的赋存空间。
孙超姚素平李晋宁刘标
关键词:页岩油储集空间小角X射线散射核磁共振东营凹陷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表征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8
2014年
页岩气是以游离、吸附和溶解状态赋存于暗色泥页岩中的天然气,页岩的孔隙特征是决定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素。页岩孔隙结构复杂,一般以纳米孔隙占优势,用常规储层孔隙的表征方法难以解释美国的高产页岩气系统。因此,页岩纳米孔隙的表征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因素。在综述目前国际上对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页岩储层孔隙的主要表征方法有3种:(1)以微区分析为主的图像分析技术;(2)以压汞法和气体等温吸附为主的流体注入技术;(3)以核磁共振、中子小角散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为代表的非流体注入技术。图像分析能够直观、方便、快捷地获取孔隙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流体注入法在表征微孔隙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非流体注入技术由于其原位、无损分析及粒子高穿透力的特点,使研究多种地质条件下的孔隙特性成为可能。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应明确各种表征技术的优势与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建立孔隙研究流程,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能在不同的尺度下有效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
焦堃姚素平吴浩李苗春汤中一
关键词:页岩气孔隙结构
江苏省CO_2煤层地质封存条件与潜力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根据江苏省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分布、煤炭资源量和煤层的储集条件等煤封存CO2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别对苏南煤田、徐州煤田、丰沛煤田煤层封存CO2的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认为该区CO2煤层封存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评估结果表明江苏省煤层可存储CO2总量超过3×108t,其中苏南含煤区可存储CO2容量为8.1×107t,徐州煤矿区可存储容量近1.5×108t,丰沛煤矿区为8.7×107t。并对各典型含煤区块CO2煤封存前景进行分类:适合存储区(A类)、较适合存储区(B类)和较差存储区(C类)。
姚素平汤中一谭丽华裴文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