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DZW014)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孙悦张晓茜杨海峰张姣赵熙龙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生态文学
  • 1篇阳刚
  • 1篇意蕴
  • 1篇召唤
  • 1篇散文
  • 1篇散文作品
  • 1篇审美距离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批判
  • 1篇生态审美
  • 1篇生态危机
  • 1篇生态文学批评
  • 1篇诗歌
  • 1篇诗学
  • 1篇田野
  • 1篇托尔金
  • 1篇青云
  • 1篇文化
  • 1篇文学意蕴

机构

  • 6篇渤海大学

作者

  • 5篇孙悦
  • 1篇张姣
  • 1篇杨海峰
  • 1篇张晓茜

传媒

  • 3篇渤海大学学报...
  • 2篇扬子江(评论...
  • 1篇神州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与自然交感,吟唱大地伦理诗篇——王秀杰散文作品中的生态文学意蕴
2013年
生态文学具有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文学标准。丰富的生态哲学理念和生态文学理论研究,是王秀杰生态文学创作实践的指导精神。王秀杰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学特征,她的作品深刻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倡导大地伦理观念,进行生态审美书写,并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中寻找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基础。
孙悦
关键词:生态审美生态批判
六经注我或我注六经——李见心诗学路径探微
2014年
李见心的诗歌并不排斥技术的运用和语言形式的打磨,她把日常生活展现为一个符号的世界,用语言还原诗意人生本身的快感。她有意识地运用语符、语义、语形、语体等多种语言手段,突入心灵超验领域,为诗歌开拓了巨大的表现空间。李见心的诗歌不是线性的,其空间性大于时间性,强调来自生活的现场感与结构感,通过修辞化、符象化的日常生活敞开本真,通过创造日常化景观去埋葬历史的记忆,摆脱日常消息性语言和无意识对生活的遮蔽,建构起充满张力的文学生态。
杨海峰孙悦
安睡的田野——关于韩春燕诗歌的生态评论
2013年
韩春燕的诗很像紫藤花。紫藤花悄悄地隐身在喧闹之外,一大串一大串垂挂在枝头,纯粹的紫色,不搀和红,不偏向蓝,是真真正正、一丝不苟的紫色,是花,也像果实,丰硕而饱满,既轻盈,又沉甸甸。香气从花朵里散发出来,绝不浓烈,却带着试图绕道而行的羞涩,可又欲行且住,轻声召唤,让人不由得减慢呼吸,任凭那气味沁入心脾,心口被某种软的力量击中。
孙悦
关键词:诗歌生态召唤
青云不坠 林莽苍苍——评薛涛长篇小说《九月的冰河》
2014年
长篇小说《九月的冰河》是作家薛涛的新作。这部小说通过对北方森林大河的自然景观描写,对边塞乡民古朴心理情感的叙事,传达出丰富深刻的生态哲思和生态审美。主人公小满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儿童形象,作家强化小满性格中鲁莽但勇敢、执拗但坚韧、重情重义、不达目的不罢休等多侧面,体现了少年阳刚气概,令人振奋。薛涛从优质、进步的儿童观念出发,在真正意义上寻求和描写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平等尊重。
孙悦张姣
关键词:生态文学
关于幻想小说的生态文学批评
2014年
当幻想小说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有人批评这种文学形式是无中生有、乱力鬼神之作,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为此,幻想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作家托尔金理直气壮地予以反击,他说现实是这样的丑陋,从那里逃避就是一种勇气。实际上,幻想文学是将逃避作为对抗和瓦解现实的手段和工具。通过幻想文学,人们得以翻越重重围墙,拉开与现实之间的审美距离,获得全新的出发点。幻想文学非但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孙悦
关键词:幻想小说生态文学批评审美距离托尔金魔戒《魔戒》
獒文化和狼文化背后的生态危机
2013年
通过生态视角阐释了杨志军的《藏獒》和姜戎的《狼图腾》背后存在的生态危机,唤醒人类丧失已久的生态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以草原狼、人及草原的关系为题材,以生态思想重塑民族性格,通过传播生态思想的社会作用来呼吁人类对生态的重视以及应具有的生态精神。
张晓茜
关键词:生态文学藏獒狼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