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092NKDG040)

作品数:26 被引量:161H指数:7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保护区
  • 17篇自然保护
  • 17篇自然保护区
  • 11篇祁连山国家级...
  • 11篇祁连山自然保...
  • 11篇国家级自然保...
  • 8篇甘肃祁连山国...
  • 4篇云杉
  • 4篇青海云杉
  • 3篇种子
  • 3篇资源调查
  • 3篇林地
  • 3篇产种量
  • 2篇植物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森林生态系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天然林
  • 2篇天然林保护

传媒

  • 9篇林业科技通讯
  • 7篇福建林业科技
  • 2篇甘肃林业科技
  • 2篇林业实用技术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除草方式对云杉苗圃微环境及苗木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促进青海云杉苗木生长和提高苗圃地除草效率,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苗木生长微环境、生长量、除草效率和除草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化学除草可提高青海云杉行间气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地表土壤温度和相对含水量;②机械除草可降低行间气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地表土壤温度,提高地表土壤相对含水量;③地膜除草可提高行间气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地表土壤温度和相对含水量;④不同除草方式中化学除草、机械除草和地膜除草均可提高除草效率和降低除草成本,但化学除草还提高了苗木生长量,而地膜除草降低了苗木生长量;⑤从生长量和除草成本综合判定,化学除草综合效果最佳:除草后苗木生长量较高(苗高、冠幅、地径可达84.31 cm、30.44 cm、7.04 cm,较人工除草(对照)分别提高了4.92%、15.09%、6.13%),除草效率最高(效率可达650.12 m^2·h^-1·人^-1,较人工除草(对照)提高864.86%),除草成本较低(成本仅2705.40元·hm^-2,较人工除草(对照)降低73.97%)。
杨新鹏
关键词:青海云杉苗圃地微环境苗木生长
祁连山锦鸡儿属植物调查及种子处理技术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充分利用锦鸡儿属野生植物资源,实现人工播种繁殖,于2017年采用野外随机踏查的方法对祁连山东段林区锦鸡儿属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对采集的种子采用药剂浸种、热水浸种、机械破损、低温层积等方法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种子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方法对解除种子休眠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林区有锦鸡儿属野生植物6种,分别为甘蒙锦鸡儿、短叶锦鸡儿、鬼箭锦鸡儿、荒漠锦鸡儿、甘肃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同一锦鸡儿属植物种子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药剂浸种>热水浸种>机械破损>低温层积>CK;药剂浸种(赤霉酸稀释液250 mg·L^(-1)浸泡24 h)后,不同锦鸡儿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分枝数、苗高、根长分别≥72.41%、2.08枝·株-1、9.25 cm、6.23 cm,效果相对最佳,且处理成本低、周期短,可在育苗生产中推广应用。
李靖辉陵军成
关键词:锦鸡儿属资源调查播种繁殖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全面调查分析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依据《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原则、方法,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进行了评价,综合评价有效管理质量等级为良,说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基础。但是,经费管理、保护管理设施、社区协调性3项指标的评价分较低,工作差距较大。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问题。权属、总体规划、边界、范围、设施设备种类和数量、保护区控制、资源监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9项指标管理质量等级为中等,管理工作还有很大不足,对保护区建设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汪有奎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
基于SuperMap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被引量:5
2011年
该文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管理为目标。利用SuperMap作为GIS开发平台,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3(C#.NET)为开发工具,收集整理数据,建立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经过测试表明:系统安全可靠,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使用要求。系统的建成为实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森林防火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李元鸿
关键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GIS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属林木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2015-2018年,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监测调查,采集记录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属林木林木病原63种,其中,真菌界51种、原生生物界9种、植物界1种、动物界2种。近年来,呈块状或大片分布,造成灾害的杨属林木病害主要为杨树污黑腐皮壳腐烂病、杨树马格纳斯栅锈菌锈病、杨树杨绒毛瘿螨毛毡病3种。提出了杨属林木病害防治对策。
王茂朱有明马秉锦袁虹王零汪有奎
关键词:杨属病害种类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于“3S”技术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2008-2009年,首次采用"3S"技术手段,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基础数据的处理,建立了保护区土地利用和森林资源图形库和数据。经过统计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地总面积931 754 hm2,占总面积的33.8%;非林地面积1 826 156 hm2,占66.2%;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26 517 288m3;全区森林覆盖率30.23%。与2000年相比,林地面积增加325 087.4 hm2,增长率为53.59%,活立木蓄积量增加4 858 958 m3,增长率为22.43%,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1.3%增长为30.23%,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并对森林结构做了对比分析,除龄组结构有所变化,其它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郭生祥汪有奎张建奇裴雯王红义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护坡插杆微创造林技术
2020年
为了绿化陡峭坡面,2017年3月中旬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北侧华藏寺镇南山村G 338国道3 km+700 m处护坡地带,采用在坡面上钻孔,注水后带泥浆插入易生根的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插杆进行扦插造林(简称插杆微创造林)。结果表明,护坡插杆微创造林均能形成一定的植株和盖度,达到固土和绿化坡面的目的。其中插杆截留长度80 cm,垂直坡面(角度90°)插洞深60 cm,扦插后插杆顶端在坡面外露20 cm的栽植成活率、单株萌芽数、新梢长度、保存率、覆盖度最高,分别为92.18%、5.04个·株-1、282.46 cm,90.35%、85.82%,且绿化效果评价为优,在坡面绿化中可应用和借鉴。
铁万梅陵军成
关键词:护坡旱柳扦插造林
多效唑对青海云杉生长量和产种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提高青海云杉采种林的产种量和种子质量,于2018—2020年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天祝县青海云杉良种示范基地,开展青海云杉发芽前期和旺盛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会降低青海云杉主梢和副梢生长量,提高新枝数、种子产量和质量。其中,以多效唑1%处理的种子产量、千粒重、种子播种后发芽率、幼苗针叶数、苗高、根长均最高,分别为0.59 kg·株^(-1)、8.37g、82.69%、8.86个·株^(-1)、7.48 cm、6.25 cm,分别比对照(CK)提高293.33%、106.67%、27.02%、73.67%、64.04%、48.81%,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多效唑不同浓度处理的种子产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1%>2%>0.5%>CK。
刘亨银
关键词:青海云杉多效唑种子产量种子质量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及类型调查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类相结合的复合类型自然保护区。
袁虹冯宏元汪有奎郭生祥李进军孙小霞
关键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质量评价及利用规划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附录B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利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资料,对保护区林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在保护区812 969.11hm^2林地中,林地质量等级为Ⅱ级的林地3 068.45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35%;Ⅲ级面积483 833.07hm^2,占59.51%;Ⅳ级面积288 169.95hm^2,占35.45%;Ⅴ级面积37 897.64hm^2,占4.66%。林地质量等级为Ⅲ级和Ⅳ级的林地占绝大部分,二者合计达94.96%。通过加强保护和封山育林、适当造林、有害生物防治,调整林地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提升林地生产力。
王零汪有奎张建奇郭生祥王善举李进军
关键词:林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