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5B13-1)

作品数:6 被引量:325H指数:4
相关作者:潘根兴李恋卿郑金伟张旭辉张晋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
  • 2篇剖面
  • 2篇沉积剖面
  • 1篇稻田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农业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生物黑炭
  • 1篇生物质炭
  • 1篇施肥
  • 1篇水稻
  • 1篇水稻产量
  • 1篇碳含量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试验
  • 1篇土壤固碳
  • 1篇土壤性质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青海省雷电灾...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潘根兴
  • 4篇李恋卿
  • 3篇郑金伟
  • 3篇张旭辉
  • 2篇张志春
  • 2篇陶世银
  • 2篇张晋京
  • 1篇郑聚锋
  • 1篇池忠志
  • 1篇田有国
  • 1篇邹建文
  • 1篇刘晓雨
  • 1篇王敏
  • 1篇闫钰
  • 1篇韩晓君
  • 1篇张阿凤
  • 1篇陆鑫达
  • 1篇张斌
  • 1篇王成己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下拉秀剖面胡敏素组分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和Pallo修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下拉秀剖面的胡敏素(HM)进行了分组研究,把铁结合胡敏素(HMi)、黏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定义为胡敏素组成,同时把HMi/HMc和(HMi+HMc)/HM作为胡敏素的表征指标,研究了不同层位的胡敏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层位胡敏素组分含量、HMi/HMc、(HMi+HMc)/HM、E4/E6、ΔlgK各不相同;多数层位HMr的含量高,HMr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剖面的上下两端;(HMi+HMc)/HM在(0.20±0.05)~(0.60±0.03)的范围内波动,多数层位可溶性胡敏素组分低于不溶性组分;HMi/HMc在(5.42±0.34~0.46±0.03)的范围内波动,且幅度大,有5个层位>1;除O层外,剖面各层位的E4/E6总是表现为HMc>HMi,但ΔlgK的变化情形较为复杂,并不总是表现为HMc>HMi;现代生草层HMi、HMc的结构较其他层位简单。
张志春潘根兴张晋京辛延俊陶世银袁延得王敏
关键词:沉积剖面光学性质
施用生物质炭后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被引量:137
2012年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连续两年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生物质炭而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平原稻田,2010年布设了施氮与否(0与240 kg N.hm-2)下生物质炭土壤施用(0、20、40 t.hm-2)试验,连续两年观测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变化。【结果】施氮肥条件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对主要土壤肥力性质表现出改善效应,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同时降低土壤容重,但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生物质炭对CH4排放的影响依氮肥施用而异。不施氮肥下,施用生物质炭提高当季土壤CH4排放(20 t.hm-2用量时),但次年无影响。施用氮肥下,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土壤CH4排放无显著影响,仅40 t.hm-2用量时次年CH4排放有所增加;生物质炭对不施氮肥土壤当季N2O排放无显著影响,并降低次年的排放。然而,施氮肥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显著降低了土壤N2O的排放,其降幅高达66%。施氮肥条件下,连续两年生物质炭处理降低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及其水稻生产的碳强度,特别是40 t.hm-2的高用量下。【结论】在连续两年内,稻田采用生物质炭配施氮肥的管理措施对改善土壤性质和稳定水稻产量具有持续效应,高用量生物质炭(40 t.hm-2)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和水稻生产的碳强度,且在连续两年内具有稳定的持续性。因此,在当前稻田管理措施下,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可实现稻田稳产和固碳减排的目标。
张斌刘晓雨潘根兴郑聚锋池忠志李恋卿张旭辉郑金伟
关键词:生物质炭温室气体稻田田间试验
秸秆热裂解木醋液成分及其对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7
2011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木醋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将不同稀释倍数(100、300和500倍)的木醋液对辣椒进行叶面喷施温室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考察木醋液对辣椒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主要含有酚类和烯-酮类等物质。叶面喷施木醋液能提高辣椒的株高、产量以及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其中稀释300倍的木醋液叶面喷施对增加辣椒株高及维生素C含量效果最好,而喷施稀释500倍的木醋液对辣椒增产效果最好,表明木醋液含有植物生长促进物质,具有开发为农用叶面喷施制剂的应用潜力。
闫钰陆鑫达李恋卿郑金伟潘根兴
关键词:木醋液辣椒作物生长维生素C
不同施肥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被引量:15
2010年
收集整理1979-2008年中国长期施肥试验文献,提取和整合了这些长期施肥试验中农田表土有机碳的资料.采用有效文献涉及中国大陆23个省区的70个长期试验点(其中旱地42个,水田28个),涵盖16种土壤类型.总样本481个(旱地346个,水田135个).将施肥处理分为6种类型:N:无机氮肥;NP:无机氮磷肥配施;NPK:无机氮磷钾肥配施;O:单施有机肥;OF:有机无机肥配施和其他非平衡施肥(如单施磷或钾,磷钾配施和氮钾配施等).按农田土壤总体和区分旱地与水田两种农业利用类型,分别统计分析一种施肥处理下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于特定试验对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些长期试验不同施肥处理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在时间上成总体上升趋势,旱地和水田表土有机碳年均变化量分别介于-0.14-0.60和?0.12-0.70g·kg^-1·a^-1之间,年均增量分别为0.13和0.19g/kg.水田增长高于旱地.不同长期试验地点间施肥处理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积累趋势相似,而且与单施氮肥和化肥相比,有机施肥和化肥配合平衡施肥普遍较大幅度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积累速率.尽管随着试验持续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增幅存在下降趋势,但良好施肥的固碳效应在旱地土壤中可持续15年以上,在稻田可持续20年以上,且其技术效应的幅度仍然十分明显.因此,良好施肥管理的推广可以作为促进中国农田生产力和土壤长期固碳潜力的重要技术途径.
王成己潘根兴田有国李恋卿张旭辉韩晓君
关键词:施肥农田土壤土壤有机碳土壤固碳
下拉秀剖面有机碳赋存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以位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的下拉秀剖面为对象,按剖面自然分异的颜色层次分层采集样品,研究了三江源腹地沉积土壤的有机碳。结果表明:各层位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现代生草层总有机碳(TOC)、易氧化碳(LOC)、胡敏素(HM)碳含量最高。全剖面可见LOC和水溶性物质(WSS)存在,WSS和45cm以下的LOC的相对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富里酸(FA)和HM含量在各层位间差异显著(P<0.05),胡敏酸(HA)在个别层位存在绝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的现象。HA/FA在0.14~2.72范围内变化,总体表现为剖面上半部分大于1,下半部分小于1,最大值未出现在现代生草层。FA的E4/E6变化幅度大,HA的E4/E6波动小。综合表现为剖面有机物质腐殖化程度各层异质各向的特征,现代生草层的腐殖质化程度所代表的年代在剖面各层位当中既不是最高的时期亦不是最低的时期。
张志春张晋京潘根兴辛延俊陶世银袁延得彭海东
关键词:沉积剖面有机碳腐殖物质
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还田作为低碳农业途径的探讨被引量:134
2010年
生物黑炭是有机废弃物转化的稳定性碳物质。国际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技术研究日益活跃,并正在进行农田增汇减排的试验示范。文章介绍了生物黑炭技术发展的背景,以及生物黑炭技术转化和应用研究的国际动态,讨论了生物黑炭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对农业生产和固碳减排的潜在作用,并分析将其纳入国际碳贸易市场和国内自主减排碳交易市场的可能性。最后,提出我国开展农作物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与农业应用研究的建议。
潘根兴张阿凤邹建文李恋卿张旭辉郑金伟
关键词:生物黑炭农业废弃物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