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州交通大学“青蓝”人才工程基金(QL-08-20A)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董玉云费良军任建民王宝成郭小雷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兰州交通大学“青蓝”人才工程基金陕西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膜孔灌
  • 7篇肥液
  • 6篇入渗
  • 5篇肥液入渗
  • 2篇玉米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尿素
  • 2篇硝态氮
  • 2篇交汇
  • 2篇灌溉
  • 1篇单点
  • 1篇氮肥
  • 1篇氮肥施用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运移
  • 1篇点源入渗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式

机构

  • 1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1篇兰州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费良军
  • 11篇董玉云
  • 2篇任建民
  • 2篇王宝成
  • 1篇郭小雷

传媒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室内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肥液入渗下湿润锋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试验显示,交汇界面处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大于膜孔中心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膜孔多向交汇入渗交汇界面的湿润锋形状近似于半椭圆型,并建立了湿润锋形状的纵剖面方程,研究了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董玉云费良军
关键词:膜孔灌溉肥液入渗湿润体特性
单点源肥液入渗尿素的运移转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单膜孔入渗条件下尿素的运移与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溶质运移的对流机理是尿素分子运移的主要机制。土壤胶体对尿素分子的吸附作用表现为尿素在膜孔中心附近范围内的含量较高。施肥5d后土壤铵态氮达到最高峰,随后的10d内迅速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后15d达到高峰值。该成果为进行膜孔灌施肥技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董玉云费良军穆红文
关键词:膜孔灌肥液入渗尿素
膜孔灌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生产效率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546~3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董玉云王宝成贾丽华穆红文费良军
关键词:膜孔灌夏玉米耗水特性水分生产效率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及NO-3-N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供水入渗过程中,相同深度处膜孔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大于交汇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土壤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土壤剖面含水量的最大值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整个湿润土体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延长变得相对均匀;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董玉云王宝成费良军
关键词:膜孔灌肥液入渗
膜孔灌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后的转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条件下不同氮肥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膜孔中心垂向表层0~5.5 cm内变化,再分布15 d土壤铵态氮损失了68%,再分布20 d铵态氮基本完全转化;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硝态氮的含量在土壤表层10 c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10 cm以下,硝态氮的含量7 d前先增大再减小,7 d后一直增大。施入硝态氮肥后,硝态氮含量7 d内变化很小,7~10 d内明显减少,10 d以后减少缓慢。施入尿素后,土壤中铵态氮在5 d后达到峰值,20 d后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20 d后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均沿着远离膜孔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董玉云郭小雷费良军穆红文
关键词:膜孔灌氮肥
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土壤硝态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相同供水条件下不同取土时间的土壤NO_3^--N在湿润体剖面的分布及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在供水入渗阶段,土壤NO_3^--N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土壤表层;土壤NO_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供水停止时,随着与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土壤NO_3^--N含量逐渐减少;膜孔中心两侧的湿润面在土体表层12 cm范围内NO_3^--N含量变化梯度较小,湿润锋处的土壤NO_3^--N含量变化梯度较大;先交汇中心界面的NO_3^--N含量比后交汇中心界面的NO_3^--N含量稍大;土壤垂向含水率在土壤表层10 cm范围内相差较小,且分布均匀;在10 cm以下变化梯度较大,各中心垂向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梯度为:ab>DC>AB;垂向土壤NO_3^--N含量在表层8 cm范围内相差较小,且分布均匀;810 cm范围内,后交汇中心ab的土壤NO_3^--N含量比AB和DC中心的稍小;10 cm以下的土壤NO_3^--N含量变化梯度为:ab>DC>AB。进入再分布阶段,土壤NO_3^--N浓度锋运移距离随时间继续延长,湿润土体内NO_3^--N浓度的分布逐渐均匀;随时间的延长,土壤剖面NO_3^--N浓度的最大值逐渐减小,且位置逐渐向下迁移。说明对于灌水定额较小的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NO_3^--N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董玉云穆红文费良军
关键词:膜孔灌肥液入渗
灌溉定额对膜孔灌玉米土壤水氮分布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膜孔灌测坑试验,研究了灌溉定额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氮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的土壤含水率在土壤表层随生育期的变化很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对比同一深度处各生育期中的土壤含水率,灌溉定额1575 m3hm-2的处理在0~60 cm土层差异显著;灌溉定额2100 m3hm-2的处理在0~50 cm土层含水量差异较大;灌溉定额2625 m3hm-2的土壤含水率分布较均匀。不同灌溉定额的土壤硝态氮在0~60 cm土层均随着生育期推进而减小,60 cm以下随生育期推进而增加。灌溉定额对收获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不明显,对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灌溉定额大的处理土壤下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较多,易对地下水造成影响。试验条件下,玉米生育期中灌溉定额2100 m3hm-2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最高。
董玉云费良军贾丽华
关键词:灌溉定额膜孔灌玉米含水率硝态氮
单膜孔肥液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单因素变化条件下单膜孔肥液入渗特性。结果表明,单位膜孔面积的累积入渗量随着膜孔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大;土壤容重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小;土壤的黏粒含量越高,土壤入渗能力越小;随肥液浓度的增加,入渗量增大。不同影响因素的单膜孔肥液累积入渗量均符合Kostiakov模型。建立了由垂直一维入渗参数来确定单膜孔肥液入渗参数的数学模型以及由清水入渗参数和肥液浓度推求不同浓度的肥液入渗量的数学模型。该成果为进行膜孔灌施肥技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董玉云穆红文费良军
关键词:膜孔灌肥液入渗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提出了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经验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精度较高;肥液浓度越大,相同时间的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相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也越大。
董玉云费良军任建民
关键词:膜孔灌肥液浓度
土壤质地对单膜孔肥液入渗水分及氮素运移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为了探求特定条件下的水肥运移规律,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对单膜孔肥液入渗水分运移及NO3--N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土壤质地的单膜孔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均符合Kostiakov入渗模型;水平湿润距离和垂直湿润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幂函数方程;质地对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和再分布的影响均较大;供水结束时,不同土壤质地的NO-3-N含量在湿润土体表层10cm范围内的高含水率段分布均比较均匀,且NO3--N含量相差较小;NO3--N本底值对湿润体表层10cm范围内NO-3-N含量分布和再分布的影响不大。
董玉云费良军任建民
关键词:膜孔灌肥液水分运移NO3--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