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XLX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AXLX003)

作品数:12 被引量:167H指数:6
相关作者:聂衍刚周虹刘伯兴曾敏霞蒋洁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少年
  • 8篇青少年
  • 3篇大五人格
  • 3篇社会适应行为
  • 3篇人格
  • 3篇自我
  • 2篇心理健康
  • 2篇智力
  • 1篇大学生
  • 1篇动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控制源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治疗
  • 1篇心理咨询
  • 1篇心理咨询与心...
  • 1篇幸福感
  • 1篇学业
  • 1篇学业成绩
  • 1篇应激

机构

  • 12篇广州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聂衍刚
  • 3篇周虹
  • 2篇曾敏霞
  • 2篇曾毅
  • 2篇刘伯兴
  • 2篇陈少华
  • 2篇张萍萍
  • 2篇蒋洁
  • 1篇黎建斌
  • 1篇杨安
  • 1篇王晓敏
  • 1篇甘秀英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心理研究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心理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地震地区9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震后六个月,约67.6%的青少年患有PTSD或部分PTSD。(2)大五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对事件影响量表总分以及唤醒、侵扰、逃避均有预测作用;宜人性对事件影响量表总分、侵扰、唤醒有预测作用。验证了社会支持在大五人格与逃避、人格与唤醒、人格与事件影响量表总分间调节效应显著的结论。
聂衍刚甘秀英周虹
关键词: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大五人格
青少年危机脆弱性自我压弹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危机脆弱性、自我压弹力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3所中学653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危机脆弱性测验问卷、自我压弹量表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危机脆弱性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压弹力与心理健康中除强迫症状、偏执、心理不平衡外的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危机脆弱性与自我压弹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危机脆弱性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预测率为14.3%。结论青少年危机脆弱性、自我压弹力对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周虹聂衍刚张萍萍
关键词:精神卫生青少年
学业成绩:个体差异的贡献被引量:4
2011年
该研究在两个样本中考察了人格、智力及创造性等个体差异对学业成绩的贡献,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分别解释了中学生和大学生学业成绩中17%和13%的变异;(2)智力是学业成绩的显著预测源,它分别解释了中学生和大学生学业成绩中22%和10%的变异;(3)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创造性对学业成绩均没有显著预测关系;(4)人格、智力及创造性等个体差异累计解释了中学生学业成绩中33%的变异,解释了大学生学业成绩中20%的变异。
陈少华曾毅
关键词:学业成绩人格智力
人格分化假设:大学生样本的证据
2013年
基于智力差异的人格分化假设认为,高智力者比低智力者有更多可变的、更分化的人格。该研究在653名大学生样本中检验了这一假设,结果表明:(1)高IQ组比低IQ组倾向于获得更极端的人格分数,在大多数人格维度上,尤其是外倾性和开放性维度,高IQ组的人格结构更加分化。(2)除神经质与宜人性、外倾性与开放性的相关外,高IQ组在其他特质维度中都比低IQ组有更低的相关和更多的人格结构。(3)没有充分证据表明高IQ组比低IQ组在人格测量中有更高的信度。
陈少华曾毅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智力
青少年元认知、大五人格与学习适应行为的关系被引量:25
2011年
研究试图探讨青少年学习适应行为的认知机制以及大五人格特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及元认知问卷对广州市985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学校、年级因素在元认知总分、学习适应行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2)学习适应行为与元认知、大五人格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3)大五人格各特质在元认知与学习适应行为的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
聂衍刚杨安曾敏霞
关键词:元认知大五人格青少年
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以广州市中学生601人为被试,采用"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探讨广州市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控制源影响有显著差异,重点学校学生表现得更内控;(2)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显著关系,其中与适应良好行为呈负相关,与适应不良行为呈正相关;(3)青少年心理控制源可以预测社会适应行为,其中对适应良好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对适应不良行为起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心理控制源能够影响社会适应行为。
聂衍刚刘伯兴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控制源社会适应行为
诚信行为:心理学的解释被引量:3
2012年
诚信行为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种典型行为表现,它是个人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要组成成分。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诚信危机行为,文章从心理学视角进行了剖析。分别从人格特质模型、自我保护/提升动机模型、自我控制资源模型、道德行为双面模型、社会学习模型以及社会认知模型对诚信行为作出解释,并基于这六个心理学模型提出重塑个人诚信行为的建议。
曾敏霞黎建斌聂衍刚
关键词:诚信行为人格特质动机社会认知社会学习自我控制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被引量:62
2009年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好,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自我意识对其社会适应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解释良好适应行为13.50%~39.40%的变异,解释适应不良行为5.90%。14.90%的变异;(3)自觉性和品德评价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体和学习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和跨性别的稳定性;(4)在不同年级样本中,焦虑感是神经症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正向预测因素,自制力是社会性不良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负向预测因素。在不同性别样本中,自制力是独立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稳定正向预测因素。
聂衍刚丁莉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
青少年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快乐感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随机抽取广州地区5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784名中学生为被试进行测查,探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适应行为的七个因子除了社交适应外都对主观幸福感起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分别解释个体主观幸福感5%—22%、5%—26%的变异,学习适应是生活满意度稳定的正向预测因素,独立生活是负性情感主要且稳定的预测因素。
蒋洁聂衍刚王晓敏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行为青少年
青少年认知偏差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认知偏差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以中小学生认知调查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工具,随机抽取广州市3所中学653例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认知偏差问题总体检出率为35.4%,严重认知偏差检出率为2.9%,“过度完美”、“苛求善待”是主要认知偏差问题;(2)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3%,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15%,“情绪不良”、“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是主要心理健康问题;(3)认知偏差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维护自我、获得关注、苛求善待、消极态度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联合解释率是16.7%。结论青少年认知偏差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提示可利用认知调节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聂衍刚张萍萍周虹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